“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火山,一次海嘯,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彈攻擊的國家,而這個國家的末世情結在一次次的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核污染等災難中日益增長。而這一次東加的火山爆發觸發了這個近萬公裡開外國家的海嘯警報,讓日本再一次體會到了類似末日前的絕望。
東加火山爆發造成全境失聯
1月14日以來,位于南太平洋的島國東加連續幾日都發生了劇烈的火山噴發,這座海底火山的劇動讓整個海面炸開,巨大的波浪從中心曼延,而伴随着的還有厚重的火山灰,覆寫了整個國家上空。

東加火山噴發
火山灰柱直徑五千米、高兩萬米
東加火山從2014年開始蘇醒,去年年底到現在頻繁爆發,而此後很有可能成為常态。這一次的火山爆發的威力相當于是1000顆廣島原子彈,引發的地震破壞了海底光纜,上空厚厚的火山灰覆寫了整個東加國,阻斷了衛星通信。
這個南太平洋上的國家徹底成為了一座孤島,到目前為止沒能傳出任何可靠的影像資料,是以也沒有任何官方傷亡報告。
整個東加陸地面積隻有747平方公裡,水域面積25.9萬平方公裡,與斐濟毗鄰。1900年東加成為英國附屬地,現為英聯邦國,東加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
這個國家經濟以農業、漁業和旅遊業為主,但工業非常不發達,且生産力水準低,發展十分落後,長期依賴外援。
東加海岸美景
因為英國殖民的曆史,東加長期依賴英國和鄰近的澳洲、紐西蘭,也有大量移民居住在澳紐。是以,東加失聯後紐西蘭一直努力派遣飛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嘗試進入災區探明情況。紐西蘭政府稱已經與東加取得了“有限的聯系”,人員傷亡正在統計中。
在澳洲訓練的東加運動員皮塔·塔烏法托法
而就目前的推測來看,東加境内的形勢不容樂觀。這個陸地面積極其有限的國家,淡水資源匮乏,長期以地下水和雨水為生。大量的火山灰沉積勢必會污染水源,要知道,這些濃煙、氣體和灰塵都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質,過多進入人體會造成身體損害。是以,很多國際組織已經開始為救援東加人民籌措物資。
國際組織捐款援助
這邊的災難中心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半個地球外的日本卻率先慌了起來。
日本的焦慮
東加火山爆發後幾個小時,鄰近的斐濟便受到了潮水的侵襲,但所幸,斐濟群島和紐西蘭附近有大量的珊瑚礁,并且處于災難較中心位置,海浪波動并未引發巨大的海嘯,目前隻是遭遇到了海水上漲的洪水襲擊。
在太平洋另一面的美國西部和智利沿岸也引發了一點二米左右的海浪,沿岸的房屋遭到海水浸漫。半個地球外的日本雖然在這次火山引發的海浪中損失了數十條船隻,但所幸并未發生人員傷亡。
美國西海岸遭遇洪水
日本氣象廳在16日淩晨便開始連續釋出海嘯警報,這是自2016年11月以來日本首次釋出的海嘯警報。雖然到達日本的海浪也隻有一米的高度,但仍然讓二十三萬日本群眾開始了緊急避難。
日本氣壓變化
要知道,日本也是個火山頻發的國家,就在2014年9月,日本中部的禦嶽山火山突然暴發,造成58名登山客死亡。
遇難登山者生前拍下的禦嶽山火山噴發照片
是以,災害避險對于日本人來說是從國小就會開始的必修課,群眾對于不同僚件分出的三段音警報也是相當熟悉。
而這些警報音樂無一不是輕快、安詳,這也是為了避免因為過多的警報造成群眾的心理不适,或許也是面對重大災難避之不及的妥協。
因為土地有限,并且山地丘陵為多,還多發地質災害,日本的種植面積是非常狹小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農副産品追求精益化的原因。
我們看到日本研發了200一斤的淡雪白草莓,賣出了6100美元的田助西瓜,出現了270萬日均一個的夕張蜜瓜。對待畜牧業,日本同樣是以昂貴的和牛聞名世界。這樣昂貴的精品食物當然不是日本群眾餐桌上的日常食物,這些是出口到世界的進階貨,用這些換來的外彙就可以購買國内無法自足的農産必須品。
2021年日本第一收獲季的夕張蜜瓜
用寶貴的土地種植蔬菜這樣溢價不高的農作物顯然并不經濟,是以,蔬菜在日本的價格是很高的,為了保證大多數底層群眾膳食纖維的攝入,精明的日本人研發出了大麥青汁粉末這種東西,并且以抗糖、減脂為噱頭把這一産品的概念推廣到了中國。不過,這對于蔬菜供應充足的中國人民屬實是有點智商稅了,和植物蛋白肉真是一對好兄弟。
朋友圈常看到的大麥青汁飲品廣告
日本不僅先天不足,還極愛作死。作為島國,日本有豐富的漁業資源,這也是家家戶戶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但一場地震所爆發的核污染事件,讓日本再度陷入困境。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發生了9級地震,雖然在陸地上的人民并未受到直接影響,但地震引發的海嘯讓位于福島的核電站發生了重大洩露事故。不僅讓這片區域變成了無人之境,而日本政府還不顧漁民反對,将核廢水傾倒入海洋處理,也讓日本的漁業受到重創。
福島核污染地區的魚
一時間沒有人敢去購買日本的漁産品,好友美國明确禁止日本食品進入國内,日本人自己也不願用生命來消耗核地區的農副産品。但精明的商人總能找到接盤俠,日媒在去年6月報道指出,福島沿岸捕獲的魚已進入泰國曼谷的餐廳。
而就在今年,台灣民進黨将“核食”變“福食”企圖在群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将福島核污染地區的産品搬上人民的餐桌。沒有不漏風的牆,在最新的民調中顯示有57.9%的群眾明确拒絕台灣開放福島核食。
台灣群眾反核食
土地狹小、物資不足、災害頻發以及核污染問題,加之半個世紀前那揮之不去的核彈陰影,似乎每個日本人心中都有個末世情結,讓他們對于末日和死亡産生了非常極端的思想。
面對改變不了的末日事實,一部分人開始了狂喜般的及時行樂,風俗産業、偶像工廠、遊戲天堂……那些暫時無法觸及到的現實在日本人的創作裡開始出現。
從《生化危機》裡的絕望到《日本沉沒》中的求助,賽博朋克《大都會》到廢土星球《風之谷》,無一不在展現日本文化裡對末世未來的探索。
《阿基拉》中的東京毀滅
當然,能夠設計出如此之多警報和避險設施的日本人是不甘于溫良地走入那個黑夜的。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國家都在尋求新的出路。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長壽,這個國家的人民有較為嚴格的飲食标準,定食就是這樣的産物。乍一看,小碗小碟,似乎是糧食短缺時代的遺留物,但這樣的餐食提供了合理的營養搭配,少食的概念有利于現代人的健康。而在家庭烹饪裡,日本人為了避免攝入多餘的油脂,都會放入吸油紙将表層多餘的油脂全部扔掉。
日本定食
最後的狂喜
馬丁路德曾說過“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種我的蘋果樹。”日本末日題材漫畫《感染列島》便引用了這句話。或許這也是大多數人面對災難時的心态。面對死亡努力生活、安然面對,過程一定是熱血又曲折的,但結果的那一刻并不重要。
電影《感染列島》
科學的發展讓很多人過上了更為舒适的生活,但現代文明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依然是那麼渺小。時間裡創造的文明會瞬間崩塌,如果科學是一種工具信仰,那幸福就是全人類的終極追求。每個人對于幸福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但對于日本,擴張一定是其中之一。
因為自覺渺小,一百年前的日本人用殘忍的軍國主義表達了他們的願望,因為害怕曆史的代價,現在日本政府仍然妄想用謊言為自己逃脫罪名,這些“小國行徑”無一不表達了他們内心的怯懦。
而東加火山的頻繁噴發在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常态,東加人民的未來又在何處,日本将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在困境裡找到新思路。這并非一個國家的小事,一如當年的希特勒如果順利考入了維也納藝術學院或許就會改變二戰的命運。
幾位東加地區的網紅部落客曾在去年底發出的視訊,他們面對漲潮一副輕松快樂的模樣,但這或許就是幾天前火山爆發時當地人民的真實經曆,不同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應該會是不同的表情。
顯然,東加政府和這幾位網紅一樣,在災難面前過于樂觀了。其實在去年,就有專家發現,東加火山開始活躍,即便如此,目前東加境内已經與世隔絕幾日之久,這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政府的失職讓整個國家的資訊消失顯然是令人震驚。
就這樣,讓一個物資本就貧乏的國家人民陷入孤島。面對災難時的樂觀并非是盲目地聽天由命,十足的防範才能給人民的安全感,這樣才能避免情緒失控和衍生災害的發生。
無論如何,生活還在繼續,不論明天的世界會怎樣,今天的飯都得好好吃。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