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中國車企都在推行混合動力方案,站在技術角度分析,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強弱之分,但從市場角度分析,幾乎所有的好評都給了比亞迪。
去年,比亞迪新能源銷量達到60萬量級,DM-i車型銷量占到一半,值得一提的是,相關人員透露的資料是,截止到今年幾乎能堆積30萬的訂單無法釋放,這意味着,DM-i在上市一年之内,完成了60萬量級的訂單。

而其它家企業的混合動力車型訂單,恐怕連10萬都是一個門檻。
目前,比亞迪DM-i矩陣填充速度快,秦、宋PLUS、宋Pro、宋MAX以及唐都已經推出DM-i版本,未來還會有漢加入這一陣營。
DM-i的技術優勢我們都非常清楚,不錯的可靠性以及饋電狀态下的低油耗表現,同時,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亮點,那就是相比于同級别其它品牌車型,至少低出20%的價格優勢。
所有人都知道比亞迪的優勢,但就是沒辦法擊破。
國内市場中能夠和比亞迪DM-i正面對抗的就是長城DHT,技術、可靠性、使用感受都在同一高度,比亞迪能夠壓倒長城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能夠更好的控制成本。
打個比方吧。
幾乎價格相同的宋PLUS DM-i(指導價16.98萬)與瑪奇朵DHT-PHEV(指導價16.68萬),前者在價格上比後者貴3000塊錢的基礎上,完成了從小型SUV到緊湊型SUV的更新,同時配置方面遠遠領跑瑪奇朵DHT-PHEV。
畢竟,宋PLUS是4米7級産品,而瑪奇朵是4米5級産品。
新能源時代是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豪華與非豪華,瑪奇朵定價高不是背靠WEY這個豪華品牌,而是成本壓不下去,各個項目都是采購而來,成本高壓不住定價就高。
比亞迪的DM-i優勢就是,各個部件都是自有生産,成本控制能力極好,在技術比其它企業好一點點的情況下, 成本還更低。
回歸到市場消費上來看。
你用13萬就能買到一台尺寸4米7的宋Pro DM-i,這台車擁有新能源号牌,饋電油耗還能控制在5-6L百公裡,配置、尺寸、空間、安全以及可靠性都不錯,對于這個消費層級的使用者來說,吸引力極大。
所有的産品拼到最後,無一都是可靠與成本的控制對抗,誰的可靠性更好,誰的價格更低,誰才能持續領跑,比亞迪的優勢,也将會随着更多DM-i車型的落地,而繼續擴大。
沒辦法,價格就是比你低,利潤還比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