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占領大陸東北地區,之後開始和蘇聯接壤。駐紮在東北的是有着皇軍之花之稱的關東軍,戰鬥力非常強。當時在日本國内一直有兩種決策,一種是南進,一種是北進。其中北進就是攻打蘇聯,而關東軍是一直主張北進的。終于,在1939年,這群人開始攻打了蒙古地區,先試一下水,被北進做準備。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占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闆,進而實作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日本對這次北進計劃蓄謀已久,而且是胸有成竹。實事求是的說,日本人的計劃确實非常嚴謹,而且戰略、戰術布置的非常好。在很短時間之内,日軍南北兩面包抄了蘇軍。這時對于日軍來說,就是要收縮包圍圈,全面殲滅被包圍的蘇軍,殲滅蘇軍,他們真的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不過事情總有意外,日軍非常倒黴,碰到了朱可夫指揮這場戰鬥。要知道二戰時朱可夫是蘇軍的統帥,被稱為斯大林的救火員,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朱可夫對于這場戰鬥的打法,真的是把蘇聯工業強大給展現出來了。蘇聯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也就會說不管從各方面來說,蘇聯和日軍都不是同一等級的。對日本來說本以為是闆上釘釘的是,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差點把自己搭進去了。自己被蘇聯打的落花流水。日軍不得不停止戰鬥。9月9日,東鄉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諾門罕停戰要求。之後兩國簽訂停戰協定。
縱觀正常戰役,在火力懸殊和人員懸殊如此大的狀況下,日軍打的确實非常好。而日軍之是以沒繼續打下去,是因為被蘇聯的打法吓到了,蘇聯的火力太猛了,這是日軍沒想到的。而蘇聯也正是憑借這場戰役,讓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都不敢招惹自己,真的是被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