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縱觀古代曆史長河,能像神一樣特殊存在的人物非“關羽”莫屬。關羽之是以會如此特殊,不僅因為他流傳千古,而且在關羽的身上有兩個特别之處。一個是關羽是忠義的典型代表,在大陸各地都有關帝廟的存在,很多人視關羽為“關公”之神,對他崇拜五體投地。似乎隻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會有人崇拜關羽。另一個特别之處是關羽是三國的第一名将,武技高超。就連偉大領袖毛主席,對關羽也是研究得非常透徹。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毛主席提出:關羽本不姓關

衆所周知,毛主席童年時期是在外婆家長大的,他與表哥文運昌自幼時起關系就非常好。兒時,毛主席喜歡讀很多書籍,而文運昌家中珍藏很多典型名著,是以毛主席經常和他這位表哥借書看,其中的《三國演義》就是毛主席最喜歡的一部著作。對于《三國演義》中的各路英雄,毛主席研究得很透徹,而關羽就是其中之一。當初毛主席還提出了一個學術界很少有人關注的問題:“關羽本來不姓關。”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當新中國成立以後,全國都處于百廢待興之中,此時關于新中國的發展建設,經濟複蘇是頭等大事。1954年,毛主席日理萬機來到杭州當地視察工作,對陪同的當地從業人員王芳問道:“關羽,這個人物你熟悉嗎?”聽到毛主席不經意間的問話,王芳立刻點了點頭,随後,毛主席接着問道:“既然你熟悉,那你知道為何關羽不姓關嗎?”“關羽不姓關?”對于這個問題,王芳似乎從來沒有想過,毛主席這麼一問,也讓他感到很驚訝。随後毛主席便為他解釋了關羽不姓關的典故:

關羽身上充滿了正氣,當年在家鄉因為替人打抱不平鬧出了人命,很快關羽就成為了官府通緝的對象。無奈之下,關羽隻能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逃跑。跑到潼關的時候,還不到五更天,城門沒有打開,無奈的關羽不得不等了下來。熬到天亮開關的時候,關羽卻又犯了愁。他發現,凡是進出城,都有官府的人在檢查身份。

與其他地方相比,潼關在當時是極為重要的交通要道,官府的人會經常在這裡設卡。既然是登記姓名,如果寫真實姓名肯定會被抓,關羽急中生智,望着高高的城門,心想,我不如就姓關好了,随後關羽就登記了一個假名“關羽”,而事實上,關羽的真實姓名叫馮賢!關羽本不姓關這個典故,很多相關曆史研究學者都不清楚,由此可見毛主席對關羽了解的是非常透徹。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但是對于關羽的評價,其實毛主席也是有微妙變化的。在關羽的不同人生階段中,毛主席給予的評價是不同的。當年毛主席在徒步遊學旅行時,在經過安化縣城途中,毛主席看到路邊上面有一個亭柱子,上面寫着一幅贊頌關羽的對聯,随後,毛主席便把這上面的内容抄錄在自己的本子中。可見,在毛主席的青年時期,在他心目中關羽的形象還是很高大的。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毛澤東心目中的“關雲長”在秋收起義時露鋒芒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由于軍事鬥争極其殘酷,而部隊又是剛剛組建的,是以出現了很多下級頂撞上級不服從管理,出現了很多逃兵的情況。在這種緊要關頭之際,毛主席下定決心要組建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有發展的部隊。如果單靠毛主席自己,他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以為了找到輔助自己的人,毛主席一下子想到了當初跟随自己一起參加秋收起義的張子清,可以說張子清是自己親力親為栽培出來的,雖然後來當了營長,但遺憾的是在戰鬥中,與張子清失聯了。這次,毛主席來到井岡山,就是希望能夠盡快把張子清找到。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張子清

因為等了好幾天都沒動靜,身邊的人對毛主席說:“現在很多打散的部隊都已經回來了,估計啊,他這麼多天都沒有一點音訊,沒有見到他的人影八成是投靠了敵人吧。”聽聞後,毛主席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堅定不移地說道:“張子清我對他很了解,不會的。在三國時期,關雲長與劉備不也失去聯系了嘛,曹操為了将關雲長留為己用,可謂是煞費苦心,最後得知劉備有了消息,關雲長立刻起身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擁有百萬官兵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将回到劉備的身邊。張子清就是我們黨員幹部中的關雲長。”果然毛主席看人是非常準的,沒用幾天,張子清就帶着部隊回來了,毛主席激動地說:“子清啊,你就是我們當代的關雲長,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身邊。”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關羽的缺點一:敗走麥城不如彭老總

當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反圍剿的時候,整個井岡山根據地都陷入了困境中。為了重新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毛主席決定讓紅五軍留守井岡山,而擔任紅五軍軍長的是彭老總。在離開之際,毛主席對彭老總說:“我給你留一位大将,他就是張子清,可别小看他,他是過五關斬六将的關雲長。”在革命的生死關頭之際,毛主席拿關雲長做了比喻,足以可見,關雲長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當然,對于關雲長的評價,毛主席向來是分明的,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是人無完人的。縱觀關羽的一生,他也是有缺點的,比如關羽敗走麥城。當毛主席帶領革命隊伍來到陝北的時候,在有一天休息之際,毛主席和警衛員閑聊起來,警衛員告訴毛主席:“自己是河北人。”毛主席說:“河北人不錯,跟着黨幹革命。”

随後,警衛員驕傲起來:“我們河北人作戰打仗是一個賽一個,都很能打的。”“我看不見得吧,三國時期有名的河北人文醜不也是被關羽給殺了嘛,而且這個關羽也不是河北人啊。”聽到毛主席這麼說,警衛員還很不服氣地回複到:“我看山西人也不行,關雲長敗走麥城,他就不如我們的彭老總,彭老總可是三戰三捷。”聽聞後,毛主席便大笑起來,不斷稱贊說:“關雲長确實是不如咱們的彭老總。”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關羽的缺點二:孤傲自大,不懂統戰工作

1941年的1月,皖南事變爆發,當時的新四軍并沒有突出重圍,而是遭到了國民黨大部隊的徹底圍剿,我軍有近六千多人都被俘或陣亡。很多人對這件事都感到極其憤怒,甚至還有不少人建議說要對蔣介石進行徹底的報複。

出于對抗戰的大局着想,毛主席舉了關羽不懂統戰工作的例子,毛主席說道:“關羽這個人一生忠義,曾過五關斬六将,所向披靡。雖然他很厲害,但關羽卻很孤傲自大。如果當初關羽能謙虛答應孫權向他提出的求親之情,也許關羽和孫權早就成為了親家,兩個人的政治結盟也不會丢掉荊州。而且還能直接把樊城攻打下來,直接活捉到曹仁,如果當初關羽直接答應了孫權的話,也不會孤傲自大的說出吾虎女豈能嫁犬子乎這種話,而是會改為榮幸之至。勢力擴大之後,還會成為政治聯姻中最大的兩家。關羽看不起孫權,自然也不會按常理出牌履行聯吳抗曹的方針政策,如此不顧大局的關羽,是根本不懂什麼是統戰工作。”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國民黨蔣介石發動的皖南事變,讓當時的共産黨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繼續雙方聯合一緻對外,将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第二就是與國民黨徹底決裂,抗戰内戰一起爆發,兵戎相見。在這種艱難的抉擇下,偉大領袖毛主席明白關羽不懂統戰失掉荊州的重要性,最終做出了國共合作抵禦外敵的偉大決策。皖南事變後,為了讓統戰工作能夠繼續下去,共産黨做出了讓步,讓黨外人士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由此可見,毛主席的格局和氣魄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葉挺

當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經常用“關羽敗走麥城”為典型例子,時時刻刻提醒廣大進階幹部要謙虛,不要學習關羽的孤傲自大。在毛主席的晚年時期,關羽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有所改變,此時毛主席對關羽的态度是給予否定的,在毛主席看來,關羽的形象完全是統治階級吹出來的。

皖南事變爆發後,毛主席以關羽為反例,稱其不懂統戰工作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在他青年時期,對關羽的評價是認可的,因為關羽的一生是忠義的。然而随着皖南事變以及國民黨内戰發起後,在毛主席眼中,關羽卻是自負孤傲的。毛主席把關羽這個人物研究得非常透徹,他也在提醒世人時時刻刻都要銘記不要學習關羽敗走麥城,丢失荊州,驕傲自滿後,最終指揮自釀苦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