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正軍級幹部一般都是少将起步,被評為中将的也不在少數,比如15軍軍長秦基偉、39軍軍長吳信泉、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和60軍軍長韋傑就都是中将。而副軍級幹部最多隻能被授予少将,也有不少人被授予大校的。但凡事總有例外,1955年就出現了兩例特殊的授銜,一位軍長僅被授予大校軍銜,一位副軍長卻成了開國中将,這是為何呢?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志願軍第16軍軍長尹先炳被授予大校軍銜。尹先炳是湖北漢川人,不滿15歲就加入了紅軍隊伍,由于紅四猛将太多,尹先炳很少有機會獨當一面,是以進步不是很快,也沒有太大的名聲。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尹先炳進入八路軍129師任職,多次在戰場上和日僞軍交手,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1940年3月末,時任冀西遊擊總隊副司令員的尹先炳率部在黑水河全殲了日軍士官訓練隊一百餘人,一戰揚名。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尹先炳

抗戰勝利後,尹先炳又參加了解放戰争,跟随二野大軍從魯西南一直打到了大西南,憑借戰功升任二野第5兵團第16軍軍長,當時的政委是王輝球,後來成了開國中将。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尹先炳多次請戰,但直到1952年年底才入朝。當時他所率領的第16軍是志願軍中唯一的一支合成部隊,裝備十分精良,能出任合成軍的軍長,足見上級對尹先炳的重用。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後排左三為尹先炳

雖然因為入朝較晚,沒能趕上前五次戰役,但尹先炳在北韓戰場上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15歲就參加了紅軍,抗戰時期擔任過129師新編第11旅的旅長,解放戰争中擔任過第16軍的軍長,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不論資曆、職務和戰功,尹先炳都夠得上中将的标準。但因為個人作風問題,他最終被授予大校軍銜。1983年,尹先炳病逝,享年68歲。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第2軍副軍長楊秀山成了開國中将。楊秀山是湖北仙桃人,16歲加入紅軍隊伍,先後參加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紅軍時期楊秀山先後擔任過紅11團政委、紅18團政委和紅4師副政委等職,然而直到解放戰争末期,他的職務才是一野第2軍第4師的師長兼政委,也就是說這十幾年間,他僅僅升了半級,這是為何呢?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楊秀山将軍

楊秀山之是以升的這樣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打仗太猛,多次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每次負傷都要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好轉。雖然根據戰功來看,他早就該升職了,但由于養傷無法赴任,而部隊的主官又不能長期空缺,楊秀山是以數次和升職失之交臂。這就是為何他戰功累累卻直到解放戰争末期還是正師級幹部的一個重要原因。

1955年最特殊的兩例授銜,軍長授大校,副軍長成中将,啥原因?

晚年的楊秀山将軍

新中國成立後,楊秀山又升了半級,出任第2軍副軍長,按照這個級别,他應該被授予少将軍銜。但楊秀山為革命付出得太多了,先後6次身負重傷,右腿和頭部共有21塊彈片始終無法取出,但他仍然帶病堅持工作,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為了表彰楊秀山為革命做出的重要貢獻和付出,上級最終決定破例授予他中将軍銜,他也是以成了177名開國中将當中唯一的一位副軍級中将。2002年,楊秀山将軍病逝,享年8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