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正军级干部一般都是少将起步,被评为中将的也不在少数,比如15军军长秦基伟、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和60军军长韦杰就都是中将。而副军级干部最多只能被授予少将,也有不少人被授予大校的。但凡事总有例外,1955年就出现了两例特殊的授衔,一位军长仅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位副军长却成了开国中将,这是为何呢?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志愿军第16军军长尹先炳被授予大校军衔。尹先炳是湖北汉川人,不满15岁就加入了红军队伍,由于红四猛将太多,尹先炳很少有机会独当一面,因此进步不是很快,也没有太大的名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尹先炳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多次在战场上和日伪军交手,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1940年3月末,时任冀西游击总队副司令员的尹先炳率部在黑水河全歼了日军士官训练队一百余人,一战扬名。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尹先炳

抗战胜利后,尹先炳又参加了解放战争,跟随二野大军从鲁西南一直打到了大西南,凭借战功升任二野第5兵团第16军军长,当时的政委是王辉球,后来成了开国中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尹先炳多次请战,但直到1952年年底才入朝。当时他所率领的第16军是志愿军中唯一的一支合成部队,装备十分精良,能出任合成军的军长,足见上级对尹先炳的重用。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后排左三为尹先炳

虽然因为入朝较晚,没能赶上前五次战役,但尹先炳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15岁就参加了红军,抗战时期担任过129师新编第11旅的旅长,解放战争中担任过第16军的军长,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不论资历、职务和战功,尹先炳都够得上中将的标准。但因为个人作风问题,他最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3年,尹先炳病逝,享年68岁。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第2军副军长杨秀山成了开国中将。杨秀山是湖北仙桃人,16岁加入红军队伍,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红军时期杨秀山先后担任过红11团政委、红18团政委和红4师副政委等职,然而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他的职务才是一野第2军第4师的师长兼政委,也就是说这十几年间,他仅仅升了半级,这是为何呢?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杨秀山将军

杨秀山之所以升的这样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打仗太猛,多次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每次负伤都要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好转。虽然根据战功来看,他早就该升职了,但由于养伤无法赴任,而部队的主官又不能长期空缺,杨秀山因此数次和升职失之交臂。这就是为何他战功累累却直到解放战争末期还是正师级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1955年最特殊的两例授衔,军长授大校,副军长成中将,啥原因?

晚年的杨秀山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山又升了半级,出任第2军副军长,按照这个级别,他应该被授予少将军衔。但杨秀山为革命付出得太多了,先后6次身负重伤,右腿和头部共有21块弹片始终无法取出,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表彰杨秀山为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付出,上级最终决定破例授予他中将军衔,他也因此成了177名开国中将当中唯一的一位副军级中将。2002年,杨秀山将军病逝,享年89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