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王直将军每每听到这首歌,总能想起那时候抗美援朝的经历,战场上战火纷扬,入夜里寒冰刺骨,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年迈的老将军提起这段往事时,也总会激昂万分的谈笑容光,但在这背后,老将军却有着怎样的艰苦辛酸呢?

其实有些艰难在王直将军看来都算不得什么,在将军心里,他身披一身荣耀,只是苦了他的妻子。
王直将军与妻子相识的时候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当时王直和妻子潘吟秋同属新四军教导队毕业生,两人在毕业典礼上相识,从此之后便相知相恋,最后步入婚姻,这期间,夫妻俩都在为革命事业所奋斗,相互扶持。
1950年9月,王直所在的89师接到上级组织的命令,停止改编为空军的计划,又重新汇编到陆军,同年10月,89师整体需前往山东进行驻训。
而此时朝鲜半岛的战争已经是白热化阶段,朝鲜在联合国军的攻势下岌岌可危,此次任务属于保密计划,实则是要前往朝鲜半岛支援朝鲜。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支援朝鲜的决定下达,王直便要马不停蹄地连夜向山东进发。
临走前,看着妻子怀中尚在襁褓之中的稚儿,王直只是像往常一般逗弄,纵使再多的不舍,也只能化成了最后那一眼,离开家的每一步都格外艰难,因为再次还乡尚未可知。
11月,王直率领的89师从山东一路赶往东北,最后远离祖国踏上朝鲜土地。
期间,随军的士兵知道抗美援朝后有人有些动摇,强大的美国在大多数将士们看来是坚不可摧的。
为了安抚军心,王直思考如何展开政治动员工作,于是一份给各团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一封信由此而来。
信中解释了此次作战的意义:唇亡齿寒,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最终目的是占领亚洲板块的重要位置,打压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如果朝鲜亡国,则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其次,王直还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军作战的优势及特点,以此来尽可能消除战士们的恐美心理。
由于王直的动员,一时间思想工作成为了全军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成效也十分的明显,将士们都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很快,中国志愿军在朝鲜的第二次战役打响,89师进入长津湖后天气严寒,身在南方的将士穿上厚厚的棉服还是感觉冰冷刺骨。
于是,王直将缴获的毛毯分割后,分发给将士用以包裹住脚,将士们都觉得这是违反命令的事,让王直说:“保存战力才是对上级命令最好的诠释。”
事实证明,这样的行为确实让89师的战斗力保存了不少,长津湖一战中89师一炮打响,完成了上级的任务,给中国志愿军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据王直回忆,长津湖一战中敌人派来4架飞机进行轰炸,尽管攻势迅猛,但是都被将士们用机枪给抵挡住了。
随后敌人察觉到不对劲,这前方的战争竟然还没有结束,4架飞机形同虚设,战斗时间被拉长,这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联合国军观察形势,命令飞机在王直所在的267团投放炸弹。
尽管267团紧急避让,保存实力,但还是让炸弹给掀翻至半山腰,可战士们并没有就此放弃,王直镇定下来,重新制定对策,进行新一轮的反击,最终战斗胜利,但也死伤惨重。
11月27日,社仓里战斗打响,这次形势远比想象的严重,如果守不住则整个战线便更加难以攻打,于是王直当机立断,加强防御军事,除了采取战术攻势之外,还需要进行后勤以及防御修复。
在敌人飞机、炸弹、汽油桶的打击下,王直所在的89师顽强抵抗,而后将美军击退,溃不成军的美军连忙南逃,而王直主动申请前去追击。
于是在朝鲜严寒的天气中,王直率领的部队同美军的汽车展开追击,志愿军用双腿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社仓里战斗胜利,志愿军在东部的战线得以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实,战旗何以美如画,是因为战士的英勇才成就了它,多少抗美援朝的将士英魂长留在朝鲜半岛,是他们才得以有今天的盛世太平。
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半岛,又有多少英雄不能归家,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正是他们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