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魏延是劉備的心腹愛将,為了讓魏延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劉備曾數次破格提拔他,不僅讓他從地位低下的私兵,成為了能夠統兵的将領,還将益州的門戶漢中,傳遞到了魏延手中,讓他守護。當時,劉備做出這一決定,讓麾下無數文臣武将大跌眼鏡,這不僅是因為,魏延的升職之路太過順遂,還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漢中這麼重要的地位,應該交給張飛來守,甚至張飛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将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将以鎮漢川,衆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将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也就是說,就在張飛做好了一切準備,打算接手漢中的防務時,劉備卻突然宣布,自己標明的漢中守将,并不是張飛,而是魏延。這對張飛而言,是非常傷面子的。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再加上,《三國志》中,有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記載,此處的“君子”,并非是指品行端方之人,而是特指士大夫;“小人”也不是指奸佞,而是指出身低微的草莽。也就是說,就算沒有這件事,張飛也是看不起魏延的。如此以來,張飛很可能與魏延交惡,甚至反對魏延擔任漢中守将。可是,翻遍所有史料,我們都無法找到張飛刁難魏延的記載,也就是說,這件事發生之後,張飛就輕描淡寫的揭過了。他為什麼沒有找魏延的麻煩呢?對于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兩點猜測。

一、張飛的職位更加重要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雖然魏延漢中守将的地位,看似無可替代,幾乎形同鎮守荊州,獨當一面的關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張飛和一衆文臣武将,才會想當然的認為,漢中守将一職,非張飛莫屬。可是,如果看過三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張飛原本鎮守的阆中,比漢中更加重要——此地上可順正道直達漢中,而且臨近劍閣,相當于第二道防線;下可順流直達江州,支援東線;進可騷擾曹魏的武都、陰平,對其形成壓力;退可直達成都,以防變故。再加上阆中本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遠比漢中更加重要,守将也要更值得劉備信任。兩相對比之下,張飛自然犯不上因為漢中一事,找魏延的麻煩。

二、張飛政治智商高

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為何被魏延搶了守漢中之職,卻善罷甘休

另外,張飛雖然“愛敬君了而不恤小人”,但是他的政治智商非常高,而且情商也不低,是以就算他再記恨魏延,也不可能在劉備陣營内部,還不算穩定的時候,去找魏延的麻煩,進而引發動蕩;就算劉備陣營内部處于安穩狀态,他也不會在劉備寵信魏延的情況下,刁難魏延,進而引起劉備的不滿。畢竟真實曆史上的張飛,并非演義中那個魯莽沖動的形象。出身于世族的他,不會像關羽那樣不管不顧,他處事要圓滑的多。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當初魏延“搶”了張飛漢中守将一職,張飛卻并沒有與魏延計較,既可能是因為,張飛有了更重要,也更适合自己的職位,不屑與魏延計較;也有可能是因為,張飛政治智商較高,不想與劉備對着幹,也不想加劇劉備陣營内部的不穩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