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抗日英雄,憑三萬國軍抵抗八萬日軍,殺得敵軍四次更換總指揮

他被南京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深受全國人民、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擁護和愛戴,他就是被譽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的蔡廷锴。

他是抗日英雄,憑三萬國軍抵抗八萬日軍,殺得敵軍四次更換總指揮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蔡廷锴率部助蔣作戰,立下戰功。蔣介石擴編蔡廷锴、蔣光鼐兩師為19路軍,任命蔣光鼐為19路軍總指揮,蔡廷锴為19路軍軍長,并頒獎100萬元,特獎蔡廷锴本人數萬元,二等寶鼎章。1930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成立十九路軍,任命蔡廷锴為副總指揮兼軍長。

1931年11月,十九路軍奉命調防京滬沿線擔負警衛。次年1月下旬,日軍圖謀侵占上海,要十九路軍後撤15公裡。國民黨當局拟同意日方的要求,并派軍政部長何應欽理滬向蔡廷锴轉達。蔡當即表示拒絕。他反複申明:上海是中國領土,十九路軍是中國連隊,有權保衛上海。如果日軍膽敢來犯,我軍決心迎頭痛擊。

他是抗日英雄,憑三萬國軍抵抗八萬日軍,殺得敵軍四次更換總指揮

當時,十九路軍與随後到達的第五軍隻有4萬餘人,以輕武器為主。蔡廷锴率十九路軍,與裝備有飛機、軍艦、坦克的六七萬日本侵略軍血戰33天,迫使日軍四度易帥,死傷萬餘人,也無法攻占上海。蔡廷锴從此深得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港澳同胞的擁護和愛戴,被譽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戰後獲南京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1932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同日本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把十九路軍調到福建“圍剿”工農紅軍。8月,蔡升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12月底,任福建綏靖公署主任。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蔡部屢遭慘敗。蔡廷锴、蔣光鼐為十九路前途起見,多次主動和中國共産黨聯系,最後與紅軍達成停戰協定。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蔡任中央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兼十九路軍總指揮。僅兩個月,福建人民政府失敗,蔡廷锴出洋遊曆。所到之處,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控訴日本侵華罪行,抨擊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深受海外華僑和外國友人的歡迎。

他是抗日英雄,憑三萬國軍抵抗八萬日軍,殺得敵軍四次更換總指揮

“卑軍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得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蔡廷锴将軍的抗戰名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