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正式打響。在在清川江以北整個西線的寬大正面上,志願軍第50軍、第66軍、第39軍、第40軍、第38軍和第42軍各自向當面之敵發起了猛攻。40軍的任務是協同39軍消滅盤踞在新興裡和蘇民裡一帶的美軍第二步兵師。軍長溫玉成的計劃是:118師攻擊新興裡方向的美2師第9團,119師向西倉穿插,迂回包抄敵人,120師主力則留在清川江西岸保障軍主力的側翼安全。

為了徹底切斷敵人的退路,120師副師長黃國忠親自帶領359團強渡清川江,直插魚龍浦。但要想強渡清川江,難度極大。當時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25度,江水冰冷刺骨,359團沒有任何渡江工具,隻能徒涉。對岸有美軍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駐守,還配有坦克。黃國忠把各營營長召集起來做了簡單動員,最後說了一句:“咱們同生死共患難,你們都要給我賣把子力氣!”
25日20時30分左右,359團在迫擊炮連和重機槍的掩護下,開始強渡清川江。副師長黃國忠第一個下水,冰冷刺骨的江水如刀割般疼痛,雙腿很快就失去了知覺,機械地向前挪動。戰士們見副師長帶了頭,紛紛争先恐後地下了水,他們把槍舉過頭頂,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一步一步向前挪。裹着厚棉衣的敵人顯然沒有料到志願軍會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下徒涉清川江,一個個吃驚地張大了嘴巴,随後開始慌亂射擊。
八連三排率先沖上對岸,面對身上結滿冰淩卻端着刺刀呐喊着沖過來的志願軍勇士們,美軍的戰鬥意志很快崩潰了,轉身就往回跑。359團的勇士們追着敵人向縱深發展,子夜時分攻上了貝克連據守的219高地,短暫的交手後,129人的貝克連僅剩下34個人。與此同時,118師也在師長鄧嶽的指揮下從正面對美2師展開了猛攻,夜戰和近戰是志願軍的拿手好戲,美2師的防線瞬間就被沖了個七零八落。
美軍戰史記載:“中國軍隊用步槍和機關槍猛烈射擊,抛出了看來永遠不會告罄的手榴彈。他們沖上美軍陣地,用刺刀把美軍士兵刺死在散兵坑裡。”戰鬥中,志願軍活捉了一個名叫斯梅德力的美軍二等兵,簡單審問後就把放了。斯梅德力臨走前,志願軍翻譯對他說:“我們對你們了如指掌,知道你所在的喬治連所有軍官的名字。你回去告訴你們的上司,不要再使用凝固汽油彈了!”
斯梅德力不相信志願軍就這樣輕易地把自己給放了,他半信半疑地往回走,認為背後肯定會有槍響,但志願軍沒有開槍。多年後他在回憶這一幕時,仍然不住感歎,稱贊志願軍是“文明、仁義之師”。在40軍和39軍的夾攻下,美2師很快全面潰敗,向軍隅裡逃竄。途中第38坦克連第4排排長薩姆·梅斯少尉遇到了65名驚慌失措的美軍士兵。為了逃命,這些士兵爬上了梅斯率領的四輛坦克。
11月26日晚上9點左右,梅斯帶着這股美軍逃到了古姜洞,在這裡他們遭到了志願軍一個連的伏擊。梅斯想開炮還擊,但坦克上面的美軍士兵影響了炮塔和機槍旋轉。梅斯知道再耽擱一會兒,自己也跑不掉。為了逃命,他下令旋轉炮塔,将坦克上面的戰友甩了下去。掉下坦克的美軍士兵的慘叫聲清晰可聞,但梅斯卻顧不上他們了,他駕駛坦克以每小時12英裡的速度瘋狂逃竄,最終跑到了軍隅裡,僥幸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