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在解放戰争時期的四大野戰軍當中,第四野戰軍(包括其前身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是殲敵最多、戰功最高,戰将的數量也是首屈一指的,用“猛将如雲”為形容并不為過。

随便舉幾個例子——肖勁光、黃克誠、譚政、劉亞樓、韓先楚、鄧華、洪學智、李天佑、黃永勝、胡奇才、梁興初、肖華、胡克華、呂正操、劉震、程子華、陳伯鈞……哪一個不是赫赫有名、屢建奇功的名将呢?

但耐人尋味的是,四野大軍還有一位特殊的将領,雖然沒有領兵打過仗,卻也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四野主帥林總曾極為罕見地給這名部下一個至高評價:他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要知道,林總是開國元帥中最會打仗的一個,在其數十年戎馬生涯中可謂睥睨天下,很少稱贊他人,為何唯獨對這名部下評價那麼高呢?

此人就是頗具傳奇色彩的蘇靜将軍。

蘇靜是福建漳州人,從小就因天資聰穎、飽讀詩書而馳名鄉裡。但這個知識分子卻不願皓首窮經,而是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抗日救亡等運動,并在22歲時那年投筆從戎,毅然參加了紅軍遊擊隊。

機緣巧合的是,學過照相技術的蘇靜成為紅軍的一名非正式的“攝影師”,拍攝了不少珍貴的紅軍照片。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後來蘇靜擔任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員、偵察科科長等職務。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期間,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先頭偵察任務,成為一名開路先鋒。

曾有人統計過,在紅軍長征中,原本是“白面書生”的蘇靜,卻成了整個紅一軍團走路最多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蘇靜在多次偵察活動中,摸索出了國民黨飛機襲擊紅軍的規律,使紅軍避免在敵人的空襲中出現大量傷亡。

正是由于這個特殊的貢獻,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曾專門對蘇靜給予表彰。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在抗日戰争中,蘇靜還曾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成功化解了一次險情——當時林總和左權率一部分人員因迷路險些誤入沙漠,蘇靜冷靜地将戰馬放開缰繩,竟成功找到出路,讓衆人順利脫困。

在名垂軍史的平型關戰役中,時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的蘇靜,也為部隊獲勝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還曾上演過一出現實版的“蔣幹中計”,在與國民黨軍官喝酒吃飯時裝作酩酊大醉,巧妙擷取了八路軍急需的國民黨密電碼,為我軍應對複雜的抗日形勢立下一件奇功。

到了解放戰争時期,蘇靜成為情報處處長,在這位崗位上進一步大放異彩。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當時東北民主聯軍的處境非常艱難:一是槍支彈藥奇缺,二是群衆基礎薄弱,三是孤懸東北缺少支援,四是我軍各部比較分散,難以溝通聯絡。

這也是我軍剛進東北,初戰就遭遇失利的主要原因。

後來形勢越來越嚴峻,林總不得不率領東北民主聯軍主力一直後撤至松花江以北,軍心不振、士氣低迷,迫切需要打了一個大勝仗掃除頹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蘇靜用自己的方式為主帥解了燃眉之急,他頂着巨大壓力,破解了一系列技術、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難題,組建起一個較為完備的情報系統,出色地完成了對外偵察敵軍動向、對内串連溝通各部隊的重要任務。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1946年2月,蘇靜親自帶領100多名情報人員,冒着嚴寒,不辭勞苦多方奔走,終于查獲國民黨第八十九師一部盲動至秀水河子的情報,林總率部果斷出擊,将這股敵人全部殲滅,取得了進軍東北後的第一個大勝仗。

兩個月後,蘇靜又搞到重要情報,使我軍在大窪戰鬥中重創國民黨悍将陳明仁手下的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殲敵4400餘人。此戰結束後,林總對秘書季宗權大贊蘇靜:“他一個人的作用就相當于十萬雄兵!”

在1948年的錦州戰役期間,東北我軍五個縱隊多次攻擊均未能得手,反而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讓多謀善斷的林總也束手無策。

白面書生從未領兵打仗,卻成開國中将,被贊一人可抵十萬雄兵

蘇靜經過多次深入前線調查後,獨出機杼地提出以坑道近迫作業攻城的建議,讓林總一下子打開了思路,進而指揮我軍一舉攻克錦州,奠定了遼沈戰役的勝局,意義極為重大。

在平津戰役期間,蘇靜作為談判組的成員,為推動傅作義率部起義、和平解放北平再立新功。

雖然“白面書生”出身的蘇靜從未領過兵打過仗,卻在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被授予中将軍銜,成為軍史上一段佳話,這也足以說明他有革命戰争年代立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參考史料:《解放軍将領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