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引言

戰争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苦難,同樣也是考驗人性的檢驗石。一個身處苦難當中的民族,如果還能夠保持住清醒的頭腦與善良的靈魂,那麼這個民族必将是偉大的。二戰結束後,滞留在我們國家的日本兵先後被遣送回國,就連沾染着無數國人鮮血的戰犯,在關押所裡也得到了善待。

與此同時,在河南的一個普通小山村裡,一個樸實忠厚的農民老漢收養了一名被滞留的日本傷兵,無私供養47年。後來,這名日本傷兵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恩人給予了回報。這究竟是怎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01

長達十四年之久的日本侵華戰争,給近代中國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給我們的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以及抹不去的傷痛。當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遍五湖四海,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歡樂的海洋,中華民族終于擺脫了淪為亡國奴的恥辱,維護住了國家的尊嚴與主權。戰争雖然結束了,但遺留下來的問題還有不少。比如說戰俘的遣返、潛伏敵特的挖掘等。

但有一點是讓老百姓欣喜的,大家終于不用擔心出門撞到鬼子了。哪怕是撞見了,也是被拔掉了利齒和爪牙的俘虜,隻要被唾棄的份兒。河南南陽的孫俊邦老漢就遇到了這樣一個日本兵。那是1946年,他去縣城辦事的途中碰到了一個蜷縮在路邊的憨子,此人既不能走路了,也不會說話,智力也有很大的問題。他心軟之下就把自己的窩頭給了這個人,卻被對方抓住了褲腳。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02

旁邊有人告訴他,不要靠近,因為這個人是個日本兵,罪有應得。孫俊邦也是痛恨日本兵的,但是卻見不得一個傷殘又癡傻的人活活等死。于是,他就将這個日本兵拉回了家裡,還給他取名為“李同”。自此之後,李同就生活在孫家。為了給他治病,孫家還把一頭耕地的牛給賣了。周圍的村民對此都是指指點點,說他太傻了。

但是對孫俊邦來說,救人一命是自己的本心,既然救了,就不能再放棄。一開始,李同癱在床上不能動,全都是靠他喂飯、伺候。經過治療之後,他漸漸能夠自己活動了,但腦子還是不好使,也不會說話。最困難的是自然災害時期,孫家人就算啃樹皮、挖野菜,也有李同的一口。孫俊邦不但自己照顧李同,還教導自己的兒子孫保傑也要好好照顧這個憨叔。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03

60年代初期,孫保傑考上了師範學校,因為家裡養了個日本兵而在政審環節被刷下來了。對此,他沒有怨言。父親去世後,他接過了照顧憨叔的責任。當時的他還沒有成家,得知他家的情況,也沒有人上門說媒。好在上天沒有辜負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有一個好心腸的姑娘嫁給了他,也願意與他一起照顧憨叔。

中日建立邦交以後,孫保傑就一直想方設法為憨叔找家。不是不想繼續照顧他,而是希望他有生之年能夠回到自己的親人身邊,了卻遺憾。為此,他寫過很多信給不少部門,但一直沒有回音。也曾有媒體報道過李同的事件,但因為他失去了記憶,尋親之事一直沒有着落。直到1993年,一名日本訪華團的成員見到了李同,認出他原來的身份是石田東四郎。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04

石田東四郎在來華之前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被當時的日本政府教育成了激進的反華分子,來到戰場之後受傷掉隊,從此失蹤。有了這個可靠的消息之後,想要找到他的家人就比較容易了。經過日本有關愛心人士的幫助,石田找到了自己在日本的家人。由于當時的他已經年過八十,父母也就不在了,但弟弟十一郎一家卻生活得很好。

1993年,曆經47歲的輾轉與辛苦,孫保傑一家将石田老人送上了去日本的飛機。石田在中國受到救助的故事也被大肆宣傳報道,日本當地成立了一個救助基金會,将收到的捐款帶到孫家生活的縣城,用善款建了一座植物園,作為中日友好的見證。此外,石田的弟弟為了表示對孫家的感謝,還寄來了十五萬元的支票,但被孫家人拒絕了。

1946年,河南老漢撿回一個日本傷兵,養了47年,後來回國這樣報恩

結語

1997年,孫保傑去世。但孫家與石田一家的友誼并沒有結束,其子後來去了日本留學,繼續搭建着兩國友好的橋梁。石田老人直到2006年才去世,終年97歲。如果不是孫家兩代人的善良與無私,相信他也不會擁有無憂的後半生。同樣的,孫家人的高尚品格也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得到了應有的善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