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引言

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沉重的苦难,同样也是考验人性的检验石。一个身处苦难当中的民族,如果还能够保持住清醒的头脑与善良的灵魂,那么这个民族必将是伟大的。二战结束后,滞留在我们国家的日本兵先后被遣送回国,就连沾染着无数国人鲜血的战犯,在关押所里也得到了善待。

与此同时,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小山村里,一个朴实忠厚的农民老汉收养了一名被滞留的日本伤兵,无私供养47年。后来,这名日本伤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给予了回报。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01

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日本侵华战争,给近代中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给我们的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以及抹不去的伤痛。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五湖四海,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华民族终于摆脱了沦为亡国奴的耻辱,维护住了国家的尊严与主权。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说战俘的遣返、潜伏敌特的挖掘等。

但有一点是让老百姓欣喜的,大家终于不用担心出门撞到鬼子了。哪怕是撞见了,也是被拔掉了利齿和爪牙的俘虏,只要被唾弃的份儿。河南南阳的孙俊邦老汉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日本兵。那是1946年,他去县城办事的途中碰到了一个蜷缩在路边的憨子,此人既不能走路了,也不会说话,智力也有很大的问题。他心软之下就把自己的窝头给了这个人,却被对方抓住了裤脚。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02

旁边有人告诉他,不要靠近,因为这个人是个日本兵,罪有应得。孙俊邦也是痛恨日本兵的,但是却见不得一个伤残又痴傻的人活活等死。于是,他就将这个日本兵拉回了家里,还给他取名为“李同”。自此之后,李同就生活在孙家。为了给他治病,孙家还把一头耕地的牛给卖了。周围的村民对此都是指指点点,说他太傻了。

但是对孙俊邦来说,救人一命是自己的本心,既然救了,就不能再放弃。一开始,李同瘫在床上不能动,全都是靠他喂饭、伺候。经过治疗之后,他渐渐能够自己活动了,但脑子还是不好使,也不会说话。最困难的是自然灾害时期,孙家人就算啃树皮、挖野菜,也有李同的一口。孙俊邦不但自己照顾李同,还教导自己的儿子孙保杰也要好好照顾这个憨叔。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03

60年代初期,孙保杰考上了师范学校,因为家里养了个日本兵而在政审环节被刷下来了。对此,他没有怨言。父亲去世后,他接过了照顾憨叔的责任。当时的他还没有成家,得知他家的情况,也没有人上门说媒。好在上天没有辜负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有一个好心肠的姑娘嫁给了他,也愿意与他一起照顾憨叔。

中日建立邦交以后,孙保杰就一直想方设法为憨叔找家。不是不想继续照顾他,而是希望他有生之年能够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了却遗憾。为此,他写过很多信给不少部门,但一直没有回音。也曾有媒体报道过李同的事件,但因为他失去了记忆,寻亲之事一直没有着落。直到1993年,一名日本访华团的成员见到了李同,认出他原来的身份是石田东四郎。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04

石田东四郎在来华之前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被当时的日本政府教育成了激进的反华分子,来到战场之后受伤掉队,从此失踪。有了这个可靠的消息之后,想要找到他的家人就比较容易了。经过日本有关爱心人士的帮助,石田找到了自己在日本的家人。由于当时的他已经年过八十,父母也就不在了,但弟弟十一郎一家却生活得很好。

1993年,历经47岁的辗转与辛苦,孙保杰一家将石田老人送上了去日本的飞机。石田在中国受到救助的故事也被大肆宣传报道,日本当地成立了一个救助基金会,将收到的捐款带到孙家生活的县城,用善款建了一座植物园,作为中日友好的见证。此外,石田的弟弟为了表示对孙家的感谢,还寄来了十五万元的支票,但被孙家人拒绝了。

1946年,河南老汉捡回一个日本伤兵,养了47年,后来回国这样报恩

结语

1997年,孙保杰去世。但孙家与石田一家的友谊并没有结束,其子后来去了日本留学,继续搭建着两国友好的桥梁。石田老人直到2006年才去世,终年97岁。如果不是孙家两代人的善良与无私,相信他也不会拥有无忧的后半生。同样的,孙家人的高尚品格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得到了应有的善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