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有這樣一段曆史被反複提及,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九子奪嫡。要說這段曆史為何如此受重視,完全是因為參與其中的幾位皇子都是極具天賦的政治家,其中蘊含的種種危險和對人性的考驗,以及各個皇子最後的結局,都無比令人唏噓。
在這段奪權之争中,雍正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為新一代掌權人。而在每一位奪權者的身後,都有無數人在為其賣命,為之進行着無數次的頭腦風暴,雍正也不例外。

雍正從來沒有被看好過,如果将這場奪嫡之争當做一場遊戲,他好像拿到的是地獄級别的劇本。他的生母身份并不顯貴,上面有一位極其受父皇寵愛的嫡兄,甚至同才藝無雙的八弟相比,他身邊連個得用的幫手都難找。然而就是這樣一幅牌,硬是讓他打出了王炸,一路走來曆經的艱辛想必是常人難以揣度的。
雍正之是以能夠勝出,有一個人的功勞最大,他就是戴铎。他本來隻是雍正身邊的一個家仆,因為善于觀察人心,加上擅長交際,逐漸取得了雍正的信任,提拔他為門客。戴铎在走到雍正身邊之後,确實做出了不少貢獻,其中最的貢獻就是替雍正規劃好了出路。
當時正是奪嫡的關鍵時刻,幾位皇子都已經使出了各種手段在打壓彼此,同時盡量在皇帝面前展現自己,雍正不算最出衆的一位,卻是幾位皇子最為排斥的一位。正因為如此,連父皇都對他有了成見,覺得他過于出挑,每每被大臣稱贊都會被父親責罵,想來他當時的心境非常糟糕。
正在這個時候,戴铎力排其他門客們的非議,向雍正遞上了一份不同的企劃書。他指出現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還像之前那樣事事出頭,不但會被皇子們當靶子,嚴重的話會讓皇帝徹底厭棄。不如趁這個機會佯裝退出這場争鬥,默默做事,極力地調,在皇帝面前注重自己臣子的身份,不要讓其産生忌憚的心理;在兄弟面前謹遵舊禮,不過分冒尖,也不刻意偏倚任何一方。
不得不說戴铎在體察人心上做得非常成功,他在這場危機中發現了破局的辦法,那就是佯裝退出,實則儲存實力靜待機會。同時他看人的眼光也極為精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雍正的情況下,将最大的賭注押在了他的身上。
雍正在看到這份企劃書之後非常意外,在經曆過數次掙紮之後,他決定采納這份建議。然而戴铎對人心的揣度還是令其倍感不适,他更害怕對方會出賣他,将這份計劃告知皇帝,于是他表面上拒絕了這份建議,同時将其打發出去,暗地裡卻按照這份計劃實施起來。
在雍正即位之後,戴铎本以為自己能夠被召回重用,沒想到等來的是前往年羹堯軍營深造的消息。如今看來雍正是有重用他的決心的,不然也不會将他送到最信任的将領身邊,可惜戴铎本人太過于輕慢,根本不把年羹堯放在眼裡,在醉酒後還拿出跟雍正的密信力證自己是最大的功臣。
這個舉動無疑觸及到了雍正的底線,他的即位本就備受争議,如果被人發現他的所有作為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顯然對他的處境非常不利。是以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随便找了個借口将戴铎直接處死了,還命人将屍體直接扔到荒野裡喂狗,不許别人收屍,可見對他恨極了。
一代能臣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足見皇帝們也挺玻璃心的,他們需要的是能看家又不會叫的狗,會叫的下場就如戴铎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