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共有多少國軍士兵被紅軍俘虜?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這些被俘的國軍士兵當中,不少人都加入了紅軍隊伍。比如王铮,1930年在江西吉安龍岡被俘,随後加入紅軍隊伍,後來成了開國中将。1935年,一個名叫崔日發的國軍二等兵在直羅鎮戰役中被俘後也加入了紅軍隊伍,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開國中将王铮

1915年,崔日發出生于河北魏縣一個貧困之家。父親以給地主家當佃農為生,雖然每日都在田間辛苦勞作,但收成大部分都被地主拿走了。父親希望這個剛出生的兒子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于是就給他起名為崔日發,蘊含日漸發達之意。1934年,魏縣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許多人外出逃荒,崔日發也跟着人流來到了武漢。

由于逃難的人太多,工作并不好找。幾天之後,崔日發才在一家雜貨店裡找了一份打雜的工作。雖然吃苦受累,但好歹有了一碗飯吃。幾個月後,武漢發生戰事,這家雜貨店毀于炮火之中,崔日發失業了。為了謀生,他在東北軍第109師中當了一名二等兵。1935年11月,109師奉命開赴陝北和紅軍作戰,在直羅鎮戰役中被全殲。師長牛元峰被擊斃,數千名國軍士兵被俘。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當時紅軍對待俘虜的政策是去留自願,想回家的發給路費,願意參加紅軍的歡迎。崔日發是窮苦人家出身,紅軍又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隊伍,是以他毫不猶豫地留下來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崔日發跟着部隊先後參加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累積戰功升任45師師長。1951年3月下旬,崔日發率領45師跟随15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争。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45師奉命駐防上甘嶺。1952年10月14日,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準許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提出的“攤牌行動”計劃,上甘嶺戰役正式爆發。戰前,15軍軍長秦基偉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會在平康河谷一帶,因為這裡地勢平坦開闊,十分适合美軍的機械化部隊突擊。而上甘嶺是500多米的高地,山路崎岖難行,美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将受到極大限制。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是以秦基偉把全軍的防禦重點放在了平康河谷一帶,不僅在這裡部署了兩個師,還把全軍的主要炮火也擺在了這裡。不料範弗裡特老奸巨猾,竟然把攻擊目标放在了上甘嶺,打了15軍一個措手不及。上甘嶺戰役前期,由于得不到軍屬炮火的支援,45師打得極為艱苦,僅僅一個星期上甘嶺表面陣地就全部失守,不得不退入坑道防禦。

由于戰前對敵人的主攻方向發生誤判,15軍并沒有在上甘嶺坑道中存儲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是以坑道部隊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由于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喉嚨一個個幹得冒火,隻能守着饅頭和餅幹挨餓。為了給坑道送水,不少運輸戰士犧牲在了火線上。後來改為向坑道送蘋果,并規定送進一筐蘋果就可以立二等功。但由于美軍炮火封鎖得太厲害,最終僅有一個蘋果被送進了坑道。

1935年,國軍士兵崔日發被紅軍俘虜,17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就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崔日發帶領45師在上甘嶺上和敵人鏖戰了43個晝夜,打退了敵人900多次沖鋒。美軍的傷亡是戰前預估的125倍,範弗裡特是以黯然退役。上甘嶺戰役徹底打服了美國人,之後他們再也沒有主動向志願軍發起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1954年,崔日發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為了表彰他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的卓越戰功,大會秘書處特意給他改名為“崔建功”。這個名字很快就傳遍了全世界,1955年崔建功被授予少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