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試問哪個父母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關于子女的教育,一直是國人幾千年來操斷了心的話題。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能讓孟子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孟母不惜大費周章搬了3次家,進而成就了儒家另外一位泰鬥級的人物。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同樣的還有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答應兒子去集市回來後殺豬改善夥食,回來後卻不下手。妻子疑惑問之,曾子卻說是跟兒子開玩笑。妻子認為曾子現在欺騙兒子,兒子将來也會有學有樣欺騙他人,于是便親自動手把豬殺了烹食。

兒女是否能成才,遇到一個善于教育的好父母是關鍵。倘若遇到一個糟心的父母,即便天賦異禀,也終會泯然衆人矣,傷仲永的悲劇便是典型的孩子天賦被父母糟蹋的案例。而關于子女教育這個問題上,集千年古人之大成者,還得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曾國藩自己便是勤奮讀書最後逆襲的典型,在子女教育上自然是親力親為。他有一招6個字的教字口訣,通過這個口訣,他不僅讓曾家後代人才輩出,還點醒了無數被子女教育問題困擾的父母。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這6字口訣。

第一個字是“勤”,天道酬勤的大道理,古人講得舌頭都起了繭。曾國藩當年也是感同身受,當年曾國藩的天資絕對不能算聰穎,甚至還有一個故事,說是曾國藩挑燈夜讀時,家中房梁上趴了一個小偷,他見曾國藩屢屢背不下文章,便從梁上跳下對他說“連這都背不會?還去讀什麼書?”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說罷,小偷便把這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這讓曾國藩感觸很深,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他決定花别人兩倍的努力來發奮讀書,堪稱當時最勤苦的學生。其也終于在6次落榜後考中秀才,進而走上仕途。

第二個字是“孝”,百善孝為先,讀書考取功名自然重要,但倘若不孝,一切都隻能是浮雲。古人十分看重孝道,即便身居高位,要是被皇帝知道不贍養父母,一樣會被剝奪官銜,打回原籍。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第三個字是“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裡面展現的是一個人強大的自律能力,同樣也是讓家族壯大的能力。萬丈高樓建成并非一朝一夕,正是通過平日不斷的節儉積累,才最終落成。

第四個字是“仁”,作為儒家思想裡的核心,仁意味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以及對待他人仁愛的态度。其在古代思想道德修養裡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第五個字是“恒”,恒代表一種恒心和專注的堅持。堅定一個目标後,并付出長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同時,還能為自己帶來深厚的積累。

第六個字是“謙”,三人行,必有我師。當年孔子這番話将自己謙遜的态度展現的淋漓盡緻,同樣也烙印進了每一個國人的骨髓。謙虛是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品質之一,将自己時刻保持低位,便能聽到外界所有的意見和聲音,進而不斷改進完善自己,讓自身變得更加強大,因而“滿招損,謙受益”這句真理才能傳承千年。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這就是曾國藩教育子女的6字箴言,對于現代父母而言,培養子女“勤、孝、儉、仁、恒、謙”的道德品質,往往比隻看重分數要重要得多。孩子未來是否有所成就,品德才是決定一切的主要原因,分數雖然重要,但也隻是輔因。

是以,那些仍在孩子分數上糾結的糊塗父母不妨換一換曾國藩這個思路,說不定一切問題将會迎刃而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