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你發現了嗎?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消失了。
起初他們很喜歡發朋友圈,喜歡記錄自己的日常,喜歡跟朋友們聚會,喜歡跟同僚們聚餐,而後拍很多照片,修得美美地發到朋友圈,可以得到很多的贊。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他們有的把朋友圈設定成了僅三天可見,有的很多天都不發一條,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去幹什麼,過得怎麼樣了。
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真的不簡單的人。
随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加深,他們慢慢看透了很多事情,以前發朋友圈的心是單純的,後來發現沒有必要。
日子過得好不好,隻有自己心裡知道,何必發到大庭廣衆之下被人圍觀呢?如果一個人太過在意這些表面的東西,漸漸地就會失去初心,你越是在意外界的評價,越是無法忠于自己。
倒不如踏踏實實,低調務實地過自己的日子。
很多時候,一個人不發朋友圈,往往有以下這樣幾種心理特征,如果你也是,那麼說明你是一個内心很強大,思想很成熟的人。
一:不喜歡攀比和炫耀,隻想萬事低調
常言道,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想炫耀什麼。當自己無法通過内在的心性和學識,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想要通過與外界弱者的對比來得到滿足。
這樣的行為和想法,本身就很低劣不說,更是将自己除了金錢,腦袋空空一無是處的事實,展現得淋漓盡緻。
其實,生活水準高的人,即使隻是記錄自己的生活,也會有炫耀的感覺,但是這樣無意識地流露出來其實不算是炫耀。
這裡說的炫耀,是專挑那些奢貴的東西展示,專挑那些奢靡的生活分享,這些是最低等的炫耀。
真正内心充實的人,即使自己家财萬貫,也不會想要通過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富有。反而,他們會因為炫耀而避免發朋友圈,這就造成了發朋友圈少的現象。
這樣的人隻想低調地生活,因為他們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你越是高調,越是容易引人注目,也就越是不安全。
二:注重安全和隐私,不想暴露太多個人資訊
有些人心思單純,發朋友圈的時候根本沒想到,這是一個小型的公共場合。
如果你總是發太多私人資訊,或者出門時總是習慣性定位,那麼就會給某些心存不軌的人可乘之機。
比如你去某個地方旅遊,直接定位到具體的位置,試想這時候,要是有一個居心不軌的人想要實施跟蹤,或是其他犯罪行為,朋友圈的内容無疑給這樣的犯罪制造了最好的條件。
網絡時代,或許每個人很難有完整的隐私可言。在你使用每一個軟體的時候,都必須讓渡自己的一部分隐私,來取得這些軟體的使用權。
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更要注重于保護自己生活中細小的隐私。
朋友圈可以作為一個發言或者記錄的平台,但是畢竟還是公共的網絡環境,沒有人知道到底有沒有人會利用你的資訊和隐私,實施侵害的行為。為了将這種機率縮減到最低,不發最是安全。
三:告别無用社交,不再刻意經營自己的人設
有些人發朋友圈,純屬是為了得到外界的認可,為了經營自己的人設,但是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早已告别了無用的社交,隻想一個人高品質地活着。
這樣拒絕朋友圈無用社交的态度,其實非常果敢。面對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純屬浪費時間的東西,沒有什麼樣的理由,能夠讓自己多發朋友圈。
歸根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着更加不同的價值權衡和取舍,比起在網絡上隔空噓寒問暖,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能讓他們感覺到更充實。
很多人會以為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是因為個性低調。其實并不是,他們可能對于這件常人眼中的小事,有着更多的考量。
在任何時候,能夠将事情考慮得更全面的人,往往也有着更多的顧慮,但是無論怎樣,都要遵循自己的真實意願。
被他人的思想取向裹挾着,去做諸如發朋友圈這類不太重要的事情,真的很沒有必要。
起初朋友圈隻是一個小圈子,朋友圈裡的好友也都是自己最熟悉、最親近的人,但随着社交圈的擴大,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有的隻是點頭之交,并不熟悉;有的是出于工作需要,不得不加。這些人算不上好友,但是存在于我們的朋友圈裡,卻可以将我們的生活一覽無餘。
為了不給自己增添麻煩和負擔,盡可能地保持低調,總是安全的。這也是高層次的人漸漸告别朋友圈,回歸現實生活的主要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