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在看曆史資料或者一些相關的影視劇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一些問題,曆史上總會出現一些比較強勢的女人,比如清朝時期的慈禧太後,當強勢女人幹政的時候,就容易用自己的意見影響皇帝,在這種時候,皇帝決斷問題就十分困難。

可是不管什麼事情,總需要有一個人來決斷,那麼在出現沖突的時候,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哪個更管用呢?到底應該執行誰的旨意才是正确的呢?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皇宮中旨意的分類

在皇宮中,不管什麼東西都是等級分明的,就連旨意也是有着十厘清晰的分類,其中根據發出旨意之人的不同身份,将旨意分為以下3個類别:

皇上發出的旨意,當然就是我們最經常聽說的聖旨了,聖旨主要以诏書、诰書、赦書、制書等幾種形式傳達,在明清時期,一般皇帝頒發的聖旨,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诏、诰、赦、制)曰”這一句經典的開場白開始。

聖旨是用于比較正規的場合皇帝所使用的旨意,當然除了聖旨之外,皇帝還可以在一些非正式場合使用諸如“禦批”之類的口傳形式,這種形式主要是皇帝将一些批示用朱筆寫在小幅紙上,雖然不算十分正規的形式,可是皇帝說話,向來是金口玉言,君無戲言的,就算是口傳形式的“禦批”,依舊具有強大的效力。

通常在聖旨或者是一些“禦批”的結尾,皇帝都會專門加上一句“欽此”,以此來防止有人在聖旨後邊偷偷編撰加入其餘的内容,畢竟皇帝君子一言,驷馬難追,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對聖旨進行更改,那問題就嚴重多了。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皇帝下來之後,就是太後和皇後的旨意了,一般太後和皇後的旨意稱為“懿旨”,在平時太後或者皇後有什麼批示的時候,就會以“懿旨”的形式進行旨意傳達,至于懿旨和聖旨究竟誰更具有權威性一些,下邊我會繼續詳細分析。

太後和皇後之後,就是皇貴妃、皇太子和親王的旨意了,這些通常被稱之為“令旨”,一般在平時皇貴妃、皇太子以及親王想要頒發旨意的時候,就會采用“令旨”的形式,不過很明顯令旨一般是沒有聖旨和懿旨那麼權威的,畢竟皇貴妃、皇太子以及親王這些人的地位就沒有皇帝、太後、皇後這些人的高。

不過在曆史上也出現過一些比較特殊的曆史時期,比如明朝時期,朱祁鎮因為去攻打瓦剌被俘虜了之後,為了保證明朝能夠繼續正常運作,以于謙等人為主的一群大臣,就建議孫太後讓朱祁钰暫時代替朱祁鎮成為皇帝。

在朱祁鎮尚且沒有成為皇帝之前,是以親王和監國的身份傳達旨意的,這個時候的旨意就是以令旨的形式傳達,一直到最後他正式成為皇帝之後,才以聖旨的形式傳達旨意,這是不能搞亂制度的。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聖旨、懿旨和令旨誰說了算

通過上邊對三種旨意的形式進行一定說明之後,我想人們其實是比較容易搞清楚一個問題的,單純從形式上而言,毫無疑問在三者當中,是以聖旨為尊,懿旨和令旨為輔的,換言之就是在平時的旨意傳達過程中,一般都是以聖旨為主的,聖旨就是皇宮中傳達旨意的最權威形式,高于懿旨和令旨。

可是曆史上的很多規章制度,我們不能單純從形式上來進行分析,就像皇帝很多時候還會成為傀儡呢,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臣在曆史上比比皆是,不管是董卓,還是曹操,他們雖然表面上不是皇帝,可皇帝的實權都已經掌握在他們手裡,這個時候,當然是他們說的話算數了,皇帝的聖旨隻是傳達他們旨意的一種形式而已。

同樣的道理,當皇貴妃、皇太子或者親王實力強于皇帝的時候,皇帝的聖旨一樣就沒有令旨具有權威性了,比如在清朝多爾衮時期,皇帝的聖旨顯然就沒有多爾衮的令旨具有權威性,還有明朝時期朱祁钰監國的時候,朱祁钰的令旨自然就比皇帝的聖旨管用了。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除此之外,曆史上還有皇貴妃的令旨更具有權威性的事情發生,比如在明朝時期,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和内閣首輔高拱之間産生沖突,馮保就趁機拉攏了明神宗生母,當時尚且屬于皇貴妃的李貴妃,傳出令旨,叫高拱次日入宮,高拱無法拒絕,最終入宮之後就被馮保等人鏟除了。

就連親王、皇貴妃等人的令旨,在一些特殊的曆史背景下,權威性都是可以超越聖旨的,對于太後和皇後的懿旨,就更不用說了,在曆史上懿旨權威性超越聖旨的事情數不勝數。

比如唐朝武則天掌權但是又沒有稱帝的時候,他的兒子李顯和李旦雖然貴為皇帝,但是所有大事小事,最終還是必須聽從太後武則天的決定,處于這樣的特殊曆史時期,武則天的懿旨自然就比皇帝的聖旨更加具有權威性了,大家肯定更加偏向于聽從武則天的懿旨。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還有清朝末期慈禧掌權,不管是同治還是光緒,雖然貴為皇帝,可是他們的聖旨壓根就沒有多大權威性,光緒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還曾專門和慈禧展開一番較量,比如戊戌變法就是光緒和慈禧争奪權力的最佳較量,奈何最終光緒失敗了,慈禧依舊占據上風。

在這樣的特殊曆史時期,可以說皇帝的聖旨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權威的,要是稍微不聽話一些,太後不僅可以将你廢除,甚至還可以想方設法把皇帝殺掉,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皇帝很有自知之明,乖乖聽從太後的意見就對了。

從曆史現實而言,可以說不管是聖旨、懿旨還是令旨,都存在相同的規律,那就是誰掌握大權,誰說話就算數,皇帝掌握大權,皇帝的聖旨最具有權威性,親王或者皇貴妃掌握大權,則親王和皇貴妃的令旨最具有權威性,要是太後掌握大權,則太後的懿旨最具有權威性。

要是皇帝的聖旨和太後的懿旨相沖突時,應該執行誰的旨意?

結語

曆史都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的,雖然僅僅從形式上而言,在聖旨和懿旨産生沖突的時候,應該執行皇帝的旨意才是正确的,可是在現實當中,往往很多時候,太後或者皇後的實權超越了皇帝,以至于當聖旨和懿旨産生沖突的時候,大家隻能執行皇後或者太後的懿旨,實在是有些無奈,不過在這些無奈事件的背後,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是生存下去的王道!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