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在看历史资料或者一些相关的影视剧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历史上总会出现一些比较强势的女人,比如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当强势女人干政的时候,就容易用自己的意见影响皇帝,在这种时候,皇帝决断问题就十分困难。

可是不管什么事情,总需要有一个人来决断,那么在出现冲突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哪个更管用呢?到底应该执行谁的旨意才是正确的呢?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皇宫中旨意的分类

在皇宫中,不管什么东西都是等级分明的,就连旨意也是有着十分清晰的分类,其中根据发出旨意之人的不同身份,将旨意分为以下3个类别:

皇上发出的旨意,当然就是我们最经常听说的圣旨了,圣旨主要以诏书、诰书、赦书、制书等几种形式传达,在明清时期,一般皇帝颁发的圣旨,都以“奉天承运,皇帝(诏、诰、赦、制)曰”这一句经典的开场白开始。

圣旨是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皇帝所使用的旨意,当然除了圣旨之外,皇帝还可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使用诸如“御批”之类的口传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皇帝将一些批示用朱笔写在小幅纸上,虽然不算十分正规的形式,可是皇帝说话,向来是金口玉言,君无戏言的,就算是口传形式的“御批”,依旧具有强大的效力。

通常在圣旨或者是一些“御批”的结尾,皇帝都会专门加上一句“钦此”,以此来防止有人在圣旨后边偷偷编撰加入其余的内容,毕竟皇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对圣旨进行更改,那问题就严重多了。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皇帝下来之后,就是太后和皇后的旨意了,一般太后和皇后的旨意称为“懿旨”,在平时太后或者皇后有什么批示的时候,就会以“懿旨”的形式进行旨意传达,至于懿旨和圣旨究竟谁更具有权威性一些,下边我会继续详细分析。

太后和皇后之后,就是皇贵妃、皇太子和亲王的旨意了,这些通常被称之为“令旨”,一般在平时皇贵妃、皇太子以及亲王想要颁发旨意的时候,就会采用“令旨”的形式,不过很明显令旨一般是没有圣旨和懿旨那么权威的,毕竟皇贵妃、皇太子以及亲王这些人的地位就没有皇帝、太后、皇后这些人的高。

不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比如明朝时期,朱祁镇因为去攻打瓦剌被俘虏了之后,为了保证明朝能够继续正常运行,以于谦等人为主的一群大臣,就建议孙太后让朱祁钰暂时代替朱祁镇成为皇帝。

在朱祁镇尚且没有成为皇帝之前,是以亲王和监国的身份传达旨意的,这个时候的旨意就是以令旨的形式传达,一直到最后他正式成为皇帝之后,才以圣旨的形式传达旨意,这是不能搞乱制度的。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圣旨、懿旨和令旨谁说了算

通过上边对三种旨意的形式进行一定说明之后,我想人们其实是比较容易搞清楚一个问题的,单纯从形式上而言,毫无疑问在三者当中,是以圣旨为尊,懿旨和令旨为辅的,换言之就是在平时的旨意传达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圣旨为主的,圣旨就是皇宫中传达旨意的最权威形式,高于懿旨和令旨。

可是历史上的很多规章制度,我们不能单纯从形式上来进行分析,就像皇帝很多时候还会成为傀儡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臣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不管是董卓,还是曹操,他们虽然表面上不是皇帝,可皇帝的实权都已经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个时候,当然是他们说的话算数了,皇帝的圣旨只是传达他们旨意的一种形式而已。

同样的道理,当皇贵妃、皇太子或者亲王实力强于皇帝的时候,皇帝的圣旨一样就没有令旨具有权威性了,比如在清朝多尔衮时期,皇帝的圣旨显然就没有多尔衮的令旨具有权威性,还有明朝时期朱祁钰监国的时候,朱祁钰的令旨自然就比皇帝的圣旨管用了。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皇贵妃的令旨更具有权威性的事情发生,比如在明朝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高拱之间产生冲突,冯保就趁机拉拢了明神宗生母,当时尚且属于皇贵妃的李贵妃,传出令旨,叫高拱次日入宫,高拱无法拒绝,最终入宫之后就被冯保等人铲除了。

就连亲王、皇贵妃等人的令旨,在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权威性都是可以超越圣旨的,对于太后和皇后的懿旨,就更不用说了,在历史上懿旨权威性超越圣旨的事情数不胜数。

比如唐朝武则天掌权但是又没有称帝的时候,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所有大事小事,最终还是必须听从太后武则天的决定,处于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武则天的懿旨自然就比皇帝的圣旨更加具有权威性了,大家肯定更加偏向于听从武则天的懿旨。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还有清朝末期慈禧掌权,不管是同治还是光绪,虽然贵为皇帝,可是他们的圣旨压根就没有多大权威性,光绪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还曾专门和慈禧展开一番较量,比如戊戌变法就是光绪和慈禧争夺权力的最佳较量,奈何最终光绪失败了,慈禧依旧占据上风。

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可以说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没有多少权威的,要是稍微不听话一些,太后不仅可以将你废除,甚至还可以想方设法把皇帝杀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皇帝很有自知之明,乖乖听从太后的意见就对了。

从历史现实而言,可以说不管是圣旨、懿旨还是令旨,都存在相同的规律,那就是谁掌握大权,谁说话就算数,皇帝掌握大权,皇帝的圣旨最具有权威性,亲王或者皇贵妃掌握大权,则亲王和皇贵妃的令旨最具有权威性,要是太后掌握大权,则太后的懿旨最具有权威性。

要是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相冲突时,应该执行谁的旨意?

结语

历史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虽然仅仅从形式上而言,在圣旨和懿旨产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执行皇帝的旨意才是正确的,可是在现实当中,往往很多时候,太后或者皇后的实权超越了皇帝,以至于当圣旨和懿旨产生冲突的时候,大家只能执行皇后或者太后的懿旨,实在是有些无奈,不过在这些无奈事件的背后,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生存下去的王道!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