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繼承和發展中國書畫藝術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
為宣傳書畫藝術,展現書畫藝術的精妙之處,媒體精選當代實力書畫家,聯合推出《文化強國推廣計劃》年度風采展,參展作品主題鮮明、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讴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劉德超先生生于中國書畫之鄉——安徽蕭縣。現定居合肥,1988年中國國家畫院研究所學生畢業,師從李可染入室弟子、何海霞、梁樹年先生。中國綠野畫派創始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人才協會第三屆副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進階名譽院士,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院士,安徽省美協會員,曾為書畫之鄉美協副主席,紅年華書畫藝術館首席顧問。
1988年4月劉德超應邀到文化部作畫,得到時任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的贊許。其作品作《梅》作為國禮饋贈美國友人。同年6月,國家畫院畢業生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辦,劉德超的《綠原》、《漁村》等作品受到高度贊譽。随後《劉德超畫展》在北京畫展在北京藝術家畫廊隆重舉辦,原黑龍江省省長王光偉,院長劉勃舒,高冠華,孫瑛、龍瑞、卓然等政界和書畫界參加開幕式。當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進行了報道,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幾十家新聞媒體均刊發了劉德超畫展的新聞。1988年11月8日《北京周報》雜志刊劉德超簡介和作品,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介紹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劉德超還多次獲得全國性各種獎項,并出版畫集。1989年10月19日《中國與非洲》雜志(法文版)專訪劉德超并刊發多幅作品。《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美術》等多家權威媒體先後發表劉德超畫家的專訪和評論。劉德超多次獲得全國性各種獎項,并出版畫集。綠野畫派被載入中國美術史,安徽美術史,并出版珍藏郵冊在國内外發行。
《中國經濟導報》2014年7月26日專版刊載劉德超作品及專訪。
《龍山深處》
中國綠野畫派的藝術精神
劉德超
中國山水畫經過千百年一代代畫家的努力探索,已經達到了非常成熟而精深的高度。有完整的體系和模式,以皴擦點染為創作手段的傳統山水畫演繹出無數動人的篇章,而青綠山水畫卻被弱化了。
《正月十五月正圓》
中國綠野畫派緻力于描繪觸目可見的綠色世界,營造一種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意境,給作品賦予色彩生命而開拓新路。也是二十一世紀環保之回應。“綠”是綠地、綠山、綠水,綠是生命的活力;“野”是野山、野水、野風,大野中的宇宙之象。中國綠野畫派是綠色世界中藝術創作的行為準則,并找到傳統繪畫的突破口,以新形式、新語調、新個性去描寫新時代的新生活。
《林海雪原》
中國綠野畫派強調色彩的運用。使名山大川、風景佳勝、野水舟橋的形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中國綠野畫派的出現,也證明中國畫又出現一個表現大自然風光的新成員,但它始終沒有離開傳統,沒有離開天人合一的藝術精神。它來自大自然,來自生活,它與古人不同與今人不同的藝術語言表現山川萬象,以有筆、有墨、有情、有理的樣式向世人證明,中國畫正向多元化的藝術模式發展,吸取傳統精華,開啟大智慧,陶冶真性靈,表現出對宇宙人生的感應,發掘最動人的情趣,建構獨具個性的意象世界。一幅好的山水畫能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回歸自然本真。明代董其昌雲:“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正是這生機之供養,誘發人的蓬勃向上之氣。
《雨過山峰雲氣濕》
中國綠野畫派标新立異的藝術形式,作品中真實與非真實的美妙意境,使人們得到精神愉悅的同時,也啟發人們對大自然對人生的熱愛。
《江上青山橫絕壁》
《霧鎖雲頭山鎖霧》
《遠水連天泓碧綠》
《獨釣寒江雪》
《山色深淺随夕陽》
《沁園春雪》
《山随畫活雲為詩畄》
《一片江南水墨畫》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雪消門外千山綠》
《秋山紅透人家醉》
《一灣江水碧萬點桂林情》
《八面風雲入山中》
《雪消外門千山綠》
《崇山有閣千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