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继承和发展中国书画艺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
为宣传书画艺术,展现书画艺术的精妙之处,媒体精选当代实力书画家,联合推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参展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刘德超先生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安徽萧县。现定居合肥,1988年中国国家画院研究生毕业,师从李可染入室弟子、何海霞、梁树年先生。中国绿野画派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人才协会第三届副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曾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院士,安徽省美协会员,曾为书画之乡美协副主席,红年华书画艺术馆首席顾问。
1988年4月刘德超应邀到文化部作画,得到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赞许。其作品作《梅》作为国礼馈赠美国友人。同年6月,国家画院毕业生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隆重举办,刘德超的《绿原》、《渔村》等作品受到高度赞誉。随后《刘德超画展》在北京画展在北京艺术家画廊隆重举办,原黑龙江省省长王光伟,院长刘勃舒,高冠华,孙瑛、龙瑞、卓然等政界和书画界参加开幕式。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刊发了刘德超画展的新闻。1988年11月8日《北京周报》杂志刊刘德超简介和作品,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介绍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德超还多次获得全国性各种奖项,并出版画集。1989年10月19日《中国与非洲》杂志(法文版)专访刘德超并刊发多幅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美术》等多家权威媒体先后发表刘德超画家的专访和评论。刘德超多次获得全国性各种奖项,并出版画集。绿野画派被载入中国美术史,安徽美术史,并出版珍藏邮册在国内外发行。
《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7月26日专版刊载刘德超作品及专访。
《龙山深处》
中国绿野画派的艺术精神
刘德超
中国山水画经过千百年一代代画家的努力探索,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而精深的高度。有完整的体系和模式,以皴擦点染为创作手段的传统山水画演绎出无数动人的篇章,而青绿山水画却被弱化了。
《正月十五月正圆》
中国绿野画派致力于描绘触目可见的绿色世界,营造一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意境,给作品赋予色彩生命而开拓新路。也是二十一世纪环保之回应。“绿”是绿地、绿山、绿水,绿是生命的活力;“野”是野山、野水、野风,大野中的宇宙之象。中国绿野画派是绿色世界中艺术创作的行为准则,并找到传统绘画的突破口,以新形式、新语调、新个性去描写新时代的新生活。
《林海雪原》
中国绿野画派强调色彩的运用。使名山大川、风景佳胜、野水舟桥的形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中国绿野画派的出现,也证明中国画又出现一个表现大自然风光的新成员,但它始终没有离开传统,没有离开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它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它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山川万象,以有笔、有墨、有情、有理的样式向世人证明,中国画正向多元化的艺术模式发展,吸取传统精华,开启大智慧,陶冶真性灵,表现出对宇宙人生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构建独具个性的意象世界。一幅好的山水画能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回归自然本真。明代董其昌云:“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正是这生机之供养,诱发人的蓬勃向上之气。
《雨过山峰云气湿》
中国绿野画派标新立异的艺术形式,作品中真实与非真实的美妙意境,使人们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启发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江上青山横绝壁》
《雾锁云头山锁雾》
《远水连天泓碧绿》
《独钓寒江雪》
《山色深浅随夕阳》
《沁园春雪》
《山随画活云为诗畄》
《一片江南水墨画》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雪消门外千山绿》
《秋山红透人家醉》
《一湾江水碧万点桂林情》
《八面风云入山中》
《雪消外门千山绿》
《崇山有阁千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