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诏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盟軍最高統帥部1945年8月17日釋出第1号指令,規定“除滿洲外中國境内的所有日本部隊,包括空軍、海軍、陸軍和後勤部隊,以及台灣和北緯16度線以北東亞的全部日軍,都由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受降。”這裡劃分的北緯16度線以北區域主要包括越南北方、寮國大部及泰國北部,而且在開羅會議上還決定将越北交由中國托管。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中國戰區多個地方接受日軍投降

按照國民政府陸軍總部指令,以滇軍為主臨時組建的中國陸軍第一方面軍,由滇軍将領盧漢率領,于1945年9月28日在越南河内接受了日軍投降。

就在同一時期,“莫名其妙”成為戰勝國之一的法國為了繼續殖民越南,勾結在越南南部接受日軍投降的英國,讓法國重新回到南越,并取得了南越的行政權力。

而法國對此并未滿足,又在英美等國支援下與蔣介石政府談判,要求國民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權,放棄對越南北部的托管,将中國軍隊撤出越南。

一心想挑起内戰的蔣介石政府為了換取歐美國家對自己發動内戰的支援,于1946年2月與法國在重慶簽訂《中法協定》,承認法國對越南全境的殖民統治,下令占領越南北部的國民黨軍撤退回國,并商定在3月7日法國可由越南海防登陸交接防務。

原本已經達到目的的法國,在即将與中國軍隊交防之際,卻與駐守越南海防的中國軍隊爆發了一場戰鬥。這場數小時的戰鬥,法軍多艘軍艦被擊毀,将近2000多人被俘,遭受重大失敗。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七十多年前的那場中法海防之戰。

1946年3月5日,法國駐越南領事代表阿夫申來到駐紮在海防的中國第53軍第130師駐地,要求130師根據《中法協定》允許法軍在3月6日登陸。第130師師長王理寰以還沒有接到上級的具體指令,當場予以拒絕。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第53軍第130師師長王理寰

3月6日清晨,法國遠東艦隊12艘軍艦約2萬人,在艦隊司令阿巴努中将的帶領下強行進入海防港,試圖登陸。在中國守軍發射照明彈警告之後,法軍仍繼續接近海防港口,而且率先突然朝中國軍隊開火。第53軍130師的師直屬部隊和第388團第1營,被迫開始反擊。

在戰鬥打響之後不久,當時集結海防附近待運的滇軍第60軍所屬184師和暫編21師的兩個山炮營聞聲趕到,也參加了戰鬥。

法軍戰艦邊射擊邊向碼頭靠攏,靠岸之後,大批法軍開始登陸。趁着法軍在岸頭立足未穩,中國守軍調集大量火箭筒、迫擊炮、岸防炮等各種輕重武器對進入港口的前幾艘法國軍艦一陣狂轟亂射。頃刻間,三艘法國軍艦被炸起火,其中一艘艦體内引發了連環爆炸,另外兩艘也損毀嚴重。其餘幾艘軍艦見勢不妙,趕忙懸挂起白旗,投降認輸。此戰前後曆時四五個小時,中國守軍傷亡不足百人,擊毀法艦三艘,俘虜法軍2000多人。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法國遠東艦隊的軍艦

事後,法軍總督派代表親自赴河内向中國駐越南守軍議和道歉,并且簽字承擔為這場戰争負責!海防之戰,中國軍隊大勝法軍,令國人揚眉吐氣!

這場發生在越南海防的戰鬥,讓很多人不了解:國民政府已經答應撤兵并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按理說,這場戰鬥本不應該發生。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法國人不願多等一天也要進攻海防?又是什麼原因讓中國守軍明知要撤軍卻依舊強硬拒絕法軍提前登陸呢?

首先,法軍之是以不顧中國守軍反對,要提前登陸,當時應該是出于兩點原因:

第一,法軍想在3月9号之前占領河内,故需要提前登陸海防

就在1945年的3月9号,法軍在越南被日軍趕出越南,可謂是丢盔棄甲、狼狽不堪。一向講究儀式感的法國人,打算效仿希特勒在那節具有特殊意義的火車車廂與法國簽訂投降書一樣,在3月9号以勝利者的姿态在越南河内與胡志明上司的越南獨立同盟簽訂法越協定,一方面為了挽回顔面,一方面給越南獨立同盟壓力。

第二,法軍過分自信,根本看不起中國守軍

法國遠東艦隊以不到兩萬人的兵力就敢挑釁将近20萬人的中國駐越守軍,就是典型的妄自尊大。以為中國還是當年西方列強在海岸邊随便架上幾門炮就可以肆意踐踏的腐朽年代。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駐越中國軍隊以滇軍為主

其次,中國守軍明知要撤防,卻依舊敢于拒絕法軍提前登陸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是沒有得到上級具體交防時間的指令,而實際上應該不會如此簡單。

如果單單是沒有得到具體指令,完全可以在法方交涉之後,與上級聯系确認。以當時國民政府迫不及待與法方簽訂中法協定的事實來看,國民政府肯定不會為交防時間提前一天就去得罪法國。而且,蔣介石政府忙于準備内戰,早一天将駐防越南的軍隊撤回國内,對他而言并不是壞事。是以,沒有得到具體指令,應該隻是借口。不答應法軍提前登陸的内在原因應該有兩個:

第一,駐守北越的中國軍隊對蔣介石政府與法國簽署《中法協定》不滿

不管是最初的滇軍為主的陸軍第一方面軍還是東北軍為主的第53軍,這兩支部隊都比較尊重和支援越南人民獨立和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意願。

而蔣介石政府出賣入越受降成果與越南人民利益,換取國際支援發動内戰的做法讓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不滿。

在駐防越南時期,中國軍隊與胡志明上司的越南獨立同盟相處融洽:中國守軍幫助越盟協調與各方關系,還将收繳的、原日軍收繳法軍的武器用來武裝越盟,以抗擊法軍;越南獨立同盟則給予在越華僑最惠國待遇。正因如此,本就對撤防越南心生不滿的中國軍隊,自然不會輕易答應法軍提前登陸。

第二,有意如此,表達對蔣介石政府“軟禁”龍雲以及試圖發動内戰的不滿。

“昆明事變”之後,蔣介石一方面讓龍雲交出雲南軍政大權,飛往重慶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另一方面要調滇軍去東北參加内戰。這種做法讓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十分氣憤,甚至有人建議直接打回雲南。

1946年國軍硬剛法軍,俘敵2000多,鮮為人知的海防之戰

蔣介石與“雲南王”龍雲

從本質上講不管是滇軍還是後來接防的東北軍為主的第53軍,都是不願意打内戰的,比如當時在海防的第60軍代軍長曾澤生以及130師師長王理寰,這些人國共内戰期間選擇起義投誠,就是因為本身就反對内戰。他們通過對法軍采取強硬态度,以此來表明自己對國民政府“軟禁”龍雲和發動内戰的不滿。

綜上所述,中法海防之戰爆發的原因主要應該是法軍不自量力、藐視中國守軍,故意挑事;而中國守軍同情友邦,關鍵還憋着一肚子氣沒處撒,需要找個撒氣桶。“機緣巧合”之下,目中無人的法軍遠東艦隊被本就心情不佳的中國守軍一頓暴揍。

閑聊勿管對與錯!閑聊故事彙,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就地點選評論分享留言!還可以點選關注,大家一起聊聊咱們感興趣的那些事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