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犧牲的最高将領,遺體送葬時,所到之地日軍停止作戰

抗戰犧牲的最高将領,遺體送葬時,所到之地日軍停止作戰

國軍将領中有個叫張自忠的,他出身于晚清的官宦家庭,從小就跟父親學武弄文。可是他十四歲時父親就去世,自己則和母親回到老家學習,母親不同意父親對他的看法,想讓他成為一位文學家。因為他小時候也閱讀《三國演義》或《精武傳》等小說來打發時間。他和母親有了分歧,成為軍人是他一生的夢想,這和閱讀古典名著有一定關聯。

抗戰犧牲的最高将領,遺體送葬時,所到之地日軍停止作戰

張将軍投身行伍後成為抗戰犧牲的國軍最高将領。他也是一位敢在戰場上和日軍肉搏的将軍。他對抗戰做出貢獻是讓人無法忘懷的,在他遇難後就連對手日本人都感到惋惜,日本單方面宣布停止空襲,為了避免傷害到他的遺體。1940年棗宜會戰中方将領就是張自忠,作為統帥的他完全可以在後方,可是他要親自上戰場,為的就是同戰士同甘共苦。

抗戰犧牲的最高将領,遺體送葬時,所到之地日軍停止作戰

張自忠将軍所部1500人被近6000日寇包圍,張将軍親自帶着手下迎敵,拿刺刀和日軍戰到最後,人是中彈而亡,所部全軍覆沒。将軍殉國後,蔣介石下令一定要奪回張自忠的屍體,不能讓他遭受日軍的侮辱。為此有超過200多人戰死,将軍的屍首總算是被搶了回去。張将軍的屍首從湖北運到了重慶進行國葬,他們沿途多次遇到日軍的飛機。将軍能安然長眠嗎?

抗戰犧牲的最高将領,遺體送葬時,所到之地日軍停止作戰

日軍還是被張将軍的英雄氣概折服,下令停止一天的空襲,也是為了避免傷害到張将軍的遺體。張将軍“回到”重慶後,經過檢查全身有8處傷口,有的還是刀傷。當将軍的屍首經過宜昌時,數十萬軍民恭送将軍離開。雖然日軍的飛機就在天上,可沒有一個百姓害怕。張将軍不愧是真正的國之魂,他犧牲時僅有49歲,為抗戰做出的犧牲後世人永遠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