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瘋狂掃蕩,儲存精銳兵力,實行了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奇迹—長征。

這群懷揣革命理想的年輕人一共跨越了14個省份,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了24條大河,三過雪山,三踏草地,行進兩萬五千裡後,紅軍三大主力終于成功會師。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部隊轉移路線中,既有年輕力壯的青年男女,也有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還有步履蹒跚的老人。

而王新蘭作為當時長征途中最小的女兵,不僅是大家的“開心果”,也是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她的丈夫也是1955年軍銜授予中最年輕的開國上将,如今王新蘭已經95歲高齡了,但仍身體健碩,心系群衆。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長征途中最小的女兵——王新蘭

王新蘭自小生活在一個書香世家,父母不僅開明知禮,而且支援她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此外她的叔叔也是中共早期著名黨員,組織過起義軍開展反壓迫運動。

是以,在家庭觀念的影響下,本來就對以馬克思列甯主義為思想的中央紅軍饒有興趣的王新蘭,自小就一心想加入這個大家庭。

在她9歲那年,經過姐姐的強烈推薦,紅軍破格收錄了王新蘭這個“小不點兒”,别看她年紀小,早年卻經常負責情報傳遞工作,點點滴滴的努力讓她積累了豐富的鬥争經驗。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1935年,她随軍參加了長征

,當時隻有11歲的她,經常身背一條線毯、腰裡别着一把橫笛,手裡拄着木棍,一路颠簸一路歌唱地為戰友們鼓勁兒,大家都開心的叫她“紅軍隊伍裡的開心果!”

在長征途中,面對艱險的處境以及艱苦的生活條件,幼小的王新蘭始終與隊友同行,從沒有喊過累,叫過苦。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體力不支的時候,她就趴在隊友哥哥的肩膀上歇一會兒;沒有糧食的時候她也吃過草根;隊友受傷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跑過去負責包紮傷口。

在路途中,她看見了無數戰友因為體力不支而離開人世,她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陣陣傷痛,但隻能化悲痛為力量為大家鼓勁。

“莫歇勁,莫逗留,三不準要求記心頭。累了不準地上坐,坑窪裡的積水不能喝…”這一句句快闆激勵着戰友們抖擻精神,一路前行,堅信隻要走出了雪山就能存活下去,才能實作勝利會師。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一生一世的革命伴侶

在長征途中,王新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個人修養,越發樂觀向上,踏實穩重。也讓她遇見了自己一生的真愛—肖華。

當時的王新蘭被安排到延安紅軍大學學習知識文化,性格外向,樂于幫助他人的她一經出現,就吸引了肖華的注意,這位隻有20歲的“娃娃司令”對王新蘭的印象很好,主動交談之下,兩人逐漸互有好感,暗生情愫。

在延安兩人不僅是好戰友,更是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知己。當時的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看這兩人如此登對,

一個是娃娃司令,一個是最小女紅軍

,就化作“月老”,促成了這對天作之合。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但确定了戀愛關系後,兩人卻為了革命工作暫時分别各奔東西,肖華去了山東前線進行戰鬥,王新蘭到了延安負責其他工作。雖然分隔兩地,但是兩人一直牽挂着對方,時常寫信訴說家常及工作。等到王新蘭19歲的時候,兩人才步入婚姻的殿堂,成為結伴一生的伴侶。

婚後肖華被任命為五師政治部主任,王新蘭被任命為五師新聞電台報務主任,兩人在革命工作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一同為抗戰揮灑汗水。

期間王新蘭在山東黨校學習時,不幸染上了痢疾,身體一度虛弱,丈夫肖華每日忙前忙後,心細體貼地照顧她,直到一個月才得以下床。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而在病愈不久,王新蘭又遇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鐵壁合圍”,戰況緊急之下,她不得不随師轉移,她與戰友們一起突破了日軍三道封鎖線,突破了包圍圈,與敵軍周旋了五十多天後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對革命伉俪夫婦自相識以來恩愛有加,相濡以沫,互相進步,一起經曆過長征的洗禮,抗日戰争的艱難以及解放戰争的奮鬥,最終在新中國成立以後苦盡甘來,幸福祥和。

1955年丈夫肖華被授予上将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将,而王新蘭在之後也被授予上校軍銜,兩人一直為革命事業的發展而貢獻自己的餘生。

到了1985年,70歲的肖華将軍因病逝世,而王新蘭如今97歲仍健在,為祖國發光發熱。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人類曆史上偉大的奇迹——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長征》出自1935年10月毛主席之筆。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戰略大轉移中,中央紅軍面對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穿越了十四個省份,走過了兩萬五千裡,爬過三次雪山,踏過三次草地才能以儲存革命火種,勝利會師。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在長征途中,廣大将士心揣革命理想,一路追随革命隊伍,用強大的生命力譜寫了生命的贊歌,他們不畏艱難,不畏敵軍,一步一個腳印的追随着黨的上司,始終與人民群衆在一起。

當然也有很多偉大的紅軍戰士在途中不幸遇難,永遠留在了土地上,永遠留在了群衆心中。

這些最可愛的人鑄就了中國民族的脊梁,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精神,他們的卓越偉績值得所有後輩們深刻學習!

她11歲參加長征,19歲嫁最年輕開國上将,如今97歲身體健康

小結:

王新蘭作為紅軍長征途中最小的女兵,即使身材幼小,話語稚嫩,但仍然一路随軍為将士們打氣助威,樂于奉獻。正是這種無私奉獻的革命信仰以及積極向上的革命精神才得以傳播長征精神。

正是有廣大像王新蘭一樣的士兵,整個紅軍長征才得以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取得勝利,并為取得最後的解放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群衆基礎。

而她與肖華相濡以沫的革命愛情,不僅令人動容,令人向往,更多的是尊重。老一輩革命家們在戰争年代相遇相知,互相進步,共同完成革命使命的崇高精神值得後代子孫永遠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