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在衆多軍閥之中,有這樣一位從目不識丁的混混到麾下四十萬大軍的總司令,他就是馮玉祥。有人曾評價他:“他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般的堅忍刻苦,又有三姓家奴呂布一樣的倒戈反複”。
然而,這樣一位圓滑的“倒戈”将軍,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不僅忠心為國,還在卧室牆壁上方懸挂“救民安有息之日,革命方為絕頂人”的對聯時刻警醒自己。即使他因為蔣介石的排擠不得不離職,也從未放棄抗日救國這一重任。
在世時,馮玉祥不僅主動與中共恢複關系,還将愛國精神傳遞給後代,提醒孩子們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馮玉祥之子,馮洪志,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愛國情懷,留美30年未改國籍,還在核子實體學方面取得出色成績,為國助力。

兒時經曆影響一生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因與蔣介石在政治方面意見相悖,再加之他本人與中共方面以及民主人士交往甚密,引起國民黨部分人士的不滿,便被國民政府以出國考察的名号結束了軍人生涯。
西北軍的總司令馮玉祥收到“辭退”通知時已經身處國外,再加之護照等被吊銷,即使心中再着急也無計可施。
因為父親的緣故,馮洪志也不得不赴往美國。即便如此,在馮洪志的留下的記錄中,一段發生在南京的經曆影響了他的一生。
雖然父親已經在國民黨身居要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還是堅持簡樸的作風。為了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精神,馮家飯桌上的主食不是苞谷面就是窩窩頭。
在一次吃飯時,馮玉祥問馮洪志:“你覺得窩窩頭好吃嗎?”馮洪志想了一會回答道道;“窩窩頭好吃是因為和爸爸一起吃,不一起吃時就不好吃了。”
即使戰亂頻發,白面對于一般富裕家庭也是能負擔得起的,更何況馮家。
聽到兒子這樣說,馮玉祥雖然因兒子對自己的仰慕之情而感慨,還是說道:“你覺得窩窩頭不好吃,可現在還有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長大後,你一定要成為有本事的中國人。”正是這句話影響了馮洪志,改變了他的一生。
是以,在馮洪志12歲的時候,就踏上了前往蘇聯的留學生涯,後因為出色的成績以及對機械的興趣轉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
雖然馮玉祥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很清楚知識的重要性,見兒子如此上進,即使不能繼承其衣缽,也從不阻攔。
堅決不加入外國國籍
1946年馮玉祥來到美國,看望了留學的馮洪志。在見面後,馮玉祥一再叮囑兒子:“要學好技術,為祖國服務”。
誰想意外發生,本來計劃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因輪船失火不幸遇難。這次見面,也成為了馮洪志和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
得知父親遇難後,父親說過的話便越是深刻地印在了馮洪志的心中,在難過時,他的腦海中也總是會再次回想起父親對他的期望。為了不能辜負父親多年的養育之恩,馮洪志一心撲在學習上,誓要闖出名堂,為祖國做貢獻。
在留學期間,因為馮洪志的天賦和努力,引起了美國導師的關注。作為美國人,馮洪志的導師自然不願意看到得意弟子學成之後回到中國,屢次勸說他不如像其他留學生一樣加入美國國籍,還能享受優渥的待遇。
然而即使回國的日子遙遙無期,馮洪志還是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拒絕加入外國國籍,他曾說:“我不能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馮洪志不僅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核子實體學家,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馮洪志始終牢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面對誘惑也毫不動搖,正是有這份堅如磐石的心智和毅力,他才能面對枯燥的實驗也從不放棄,最終在核子實體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為祖國統一盡心盡力
馮玉祥曾經立下遺囑,他在其中寫道:“要敢說,要敢做,要為人民受難,要為人民死”。作為兒子的馮洪志對父親的往事也是了如指掌,他也像他父親馮玉祥一樣,立下“終身獻身于民族國家事業”的誓言。
1982年,65歲的馮洪志因為經年的勞作感到力不從心,便卸下公司董事長的職務。退休後的他并沒有放下一切,頤養天年,反而給自己定下了兩項任務:第一是為祖國統一貢獻力量;第二是積極幫助中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
因為父親馮玉祥曾與蔣介石結拜為異姓兄弟,作為兒子的馮洪志與蔣經國在留學時期便相識了。在馮洪志卸任後始終想為祖國統一事業做些什麼,這時候他便想到了這位兒時好友。此時,蔣經國已經是台灣國民政府的總統。
蔣經國曾于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并且在四一五反革命政變發生後發表聲明指責自己的父親蔣介石的行為是叛變革命。在當選台灣國民政府的總統後,蔣經國也始終緻力于兩岸和平,使台灣内政的态度有所改善。
1982年10月,馮洪志到泰山參加父親馮玉祥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時,與鄧小平同志見了一面。當鄧小平同志問馮洪志的情況時,馮洪志誠懇地說:“我現在美國工作,明年就要退休了,很想回到國内定居。”
在與鄧小平同志徹談過後,馮洪志的工作不僅為祖國引進了一些先進搭橋技術,并且在祭拜完父親後,他還給在台灣的蔣經國寫了第一封信,希望蔣經國能支援祖國完成統一大業。
在生活中,馮洪志也像父親一樣十分簡樸,即使身家上億也從不揮霍,在公共場合總是一身中山裝或中式棉襖,獨自一人居住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回首他的一生,馮洪志始終在用自己的方法推動祖國發展。
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馮洪志一樣的愛國人士的無私奉獻,才造就了中國強大。作為軍閥之子,他本可以借助父親的地位直上青雲,但卻通過堅持和努力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譜寫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