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一位年輕人跟随大漢皇叔劉備走出了卧龍崗,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他就是諸葛亮。這一年,他27歲,劉備54歲。

“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隆中對》作為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經典論述,也是其為主公劉玄德量身打造的戰略藍圖,一直被後人所稱贊。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然而,劉備和他的軍師,終究倒在了興複漢室的道路上,令人扼腕歎息。那麼,是隆中對有什麼缺陷,還是可行性不高?

三個國家互相掣肘

益州作為諸葛亮為劉備盤算好的戰略後方,可以說是非常合适。一方面,此地易守難攻,自古就有“蜀道難”的說法。無論是有西川戰略圖的劉備,還是日後“二士争功”的鐘會、鄧艾在面對蜀地崇山峻嶺的險地,都曾陷入過絕境。

另一方面,益州物産豐富,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足可以養甲士數十萬。其西面是荒無人煙的羌地,南面是零星少數民族的襲擾,可以說大後方非常安全。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但是,蜀地太過安逸,加之地形奇特,敵軍一旦占據綿竹等要地,就等于扼住了西川全境的咽喉,此時的川蜀無論是官員、士卒還是百姓,就會感到無力回天,進而喪失鬥志,讓敵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璋和日後的劉禅都是如此。

而三足鼎立中的另外兩個國家則不同。魏國占據中原富庶地域和西域地界,其人口、物資、繁榮程度都不是季漢、孫吳兩國能夠比拟。是以,在諸葛亮後期兵出祁山北伐之時,強大的曹魏就會動辄組建數十萬防禦大軍來與司馬懿和孔明進行對峙。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強大的軍力和民生恢複能力,加之精明強幹的能臣,這也是諸葛亮五出祁山寸功未得的原因之一。

吳國據長江天險,曆經三世,國富民豐。在三國中期,雖然迫于曹操的壓力,與劉備暫時結盟,但一直是心懷鬼胎,暗中窺視着蜀漢的荊襄之地。這又讓《隆中對》的實行平添了幾分風險。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天下之腹

荊州是整個《隆中對》最為核心的地域。此地易攻難守,卻幾乎和周圍各個州郡都有無障礙的連接配接,是以戰略意義非常突出,可以說是天下之腹。

在諸葛亮的原話“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原本是打算在曹魏動亂之際,以一軍出西川,另一路則出荊州北上,兩路夾擊,讓曹魏收尾不能相顧。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但關羽“大意失荊州”,瞬間打亂了諸葛亮的全盤計劃。如此一來,在三國後期,他除了要派遣大量兵力跟随李嚴駐守白帝城,防備荊州的東吳,就隻能率領益州将士翻山越嶺,以長安為目标,出祁山對決曹魏西部主力。

如此一來,不僅辎重糧草在崇山峻嶺之間難以為繼,沒有選擇的行軍路線和出兵、攻擊地點,也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有準備。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和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就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隆中對在地理戰略上的不足,即荊州非常重要,天下智謀之士不止孔明一人,你既然可以看出,别人也能夠看出,而且此地連接配接各州各郡,易攻難守,難免不會引來各大軍閥的垂涎,一旦有失,豈不是功虧一篑?

在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數次出祁山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後,曾感慨萬千地對身邊将士說:“我真是懷念荊州啊荊州,它要是在我們手上,北伐事半功倍!”雖然直白,卻也從側面印證了此地的重要性。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孤掌難鳴的關羽

如果說任用馬谡是諸葛亮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失誤,那麼任用關羽就是其最大的錯誤。前者失街亭,無非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最大程度也不過是一出祁山戰役的失敗;但後者丢失荊州卻影響了季漢整個進取天下的計劃。

但退一步來說,諸葛亮選擇關羽也着實是無奈之舉,在劉備遠征川蜀進退兩難之際,餘下的将領,孔明确實無人可選,也确實隻有關羽可選。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關羽跟随劉備多年,南征北讨,軍中威望十足。他“傲上而不辱下”,體恤士卒,作戰經驗豐富。

和人才濟濟的曹魏不同,那邊的“五子良将”張郃、張遼等等幾乎都能夠獨自執掌大軍團作戰,是名副其實的獨當一面。而在演義小說中大放異彩的蜀漢“五虎上将”,在史料中則遠沒有故事裡那麼光輝。

馬超此時尚未歸降,即使在日後歸順季漢,劉備和諸葛亮也不可能将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交與一個降将,加之馬超以及他的西涼騎兵兵團擅長在北方荒原作戰,南下荊襄反而會水土不服。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而黃忠、趙雲雖然赤膽忠心,武藝高強,但随軍作戰尚可,遠沒有鎮守一方的能力。張飛和關羽則相反,他對士大夫等“上層人士”非常客氣,卻對手下士卒、将士很不客氣,暴躁的性格加上愛飲酒,經常做出酒後鞭打士卒的暴力行為。

在實際情況中,關羽并沒有“驕傲”,他拒絕了孫權替自己兒子求娶女兒的行為,完全是沒有政治頭腦。這一行為,和東吳君臣原本對荊州的渴望,直接将孫吳推向了曹魏的懷抱,孫權從此成為了“大魏吳王”。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在整個殲滅關羽荊州軍團的大戰役中,關羽可以說做到了一位名将能做到的一切,但無奈魏國、吳國精英将領盡出,對荊州形成了合圍之勢。随着戰役的發展,張遼、甘甯、曹仁等魏、吳名将傾巢而出。孤掌難鳴的關羽最隻能迎來滅亡。

荊州一失,“隆中對”的戰略藍圖被全盤打亂。即使諸葛亮在先主劉備病故後,将兩川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并數次率領大軍出祁山進軍中原,卻隻能毫無成果地在雍涼荒蕪之地盤桓。

結語

“半生遇知己,蟄人感幸深”。諸葛亮27歲出山,54歲病逝五丈原。剛好用自己的半生诠釋了什麼是忠義無雙。

諸葛亮的失算,被譽為千古奇策的隆中對,可行性究竟如何?

如今看來,季漢能不能再續東漢,已經無足輕重。但諸葛亮違天時,逆地利,以經天緯地之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一己之力撐起弱小的季漢,的确能夠承得起老對手司馬懿的評價:“孔明,天下奇才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