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一位年轻人跟随大汉皇叔刘备走出了卧龙岗,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他就是诸葛亮。这一年,他27岁,刘备54岁。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隆中对》作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经典论述,也是其为主公刘玄德量身打造的战略蓝图,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然而,刘备和他的军师,终究倒在了兴复汉室的道路上,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是隆中对有什么缺陷,还是可行性不高?

三个国家互相掣肘

益州作为诸葛亮为刘备盘算好的战略后方,可以说是非常合适。一方面,此地易守难攻,自古就有“蜀道难”的说法。无论是有西川战略图的刘备,还是日后“二士争功”的钟会、邓艾在面对蜀地崇山峻岭的险地,都曾陷入过绝境。

另一方面,益州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足可以养甲士数十万。其西面是荒无人烟的羌地,南面是零星少数民族的袭扰,可以说大后方非常安全。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但是,蜀地太过安逸,加之地形奇特,敌军一旦占据绵竹等要地,就等于扼住了西川全境的咽喉,此时的川蜀无论是官员、士卒还是百姓,就会感到无力回天,进而丧失斗志,让敌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璋和日后的刘禅都是如此。

而三足鼎立中的另外两个国家则不同。魏国占据中原富庶地域和西域地界,其人口、物资、繁荣程度都不是季汉、孙吴两国能够比拟。因此,在诸葛亮后期兵出祁山北伐之时,强大的曹魏就会动辄组建数十万防御大军来与司马懿和孔明进行对峙。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强大的军力和民生恢复能力,加之精明强干的能臣,这也是诸葛亮五出祁山寸功未得的原因之一。

吴国据长江天险,历经三世,国富民丰。在三国中期,虽然迫于曹操的压力,与刘备暂时结盟,但一直是心怀鬼胎,暗中窥视着蜀汉的荆襄之地。这又让《隆中对》的实行平添了几分风险。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天下之腹

荆州是整个《隆中对》最为核心的地域。此地易攻难守,却几乎和周围各个州郡都有无障碍的连接,因此战略意义非常突出,可以说是天下之腹。

在诸葛亮的原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原本是打算在曹魏动乱之际,以一军出西川,另一路则出荆州北上,两路夹击,让曹魏收尾不能相顾。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但关羽“大意失荆州”,瞬间打乱了诸葛亮的全盘计划。如此一来,在三国后期,他除了要派遣大量兵力跟随李严驻守白帝城,防备荆州的东吴,就只能率领益州将士翻山越岭,以长安为目标,出祁山对决曹魏西部主力。

如此一来,不仅辎重粮草在崇山峻岭之间难以为继,没有选择的行军路线和出兵、攻击地点,也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有准备。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隆中对在地理战略上的不足,即荆州非常重要,天下智谋之士不止孔明一人,你既然可以看出,别人也能够看出,而且此地连接各州各郡,易攻难守,难免不会引来各大军阀的垂涎,一旦有失,岂不是功亏一篑?

在新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数次出祁山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后,曾感慨万千地对身边将士说:“我真是怀念荆州啊荆州,它要是在我们手上,北伐事半功倍!”虽然直白,却也从侧面印证了此地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孤掌难鸣的关羽

如果说任用马谡是诸葛亮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失误,那么任用关羽就是其最大的错误。前者失街亭,无非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最大程度也不过是一出祁山战役的失败;但后者丢失荆州却影响了季汉整个进取天下的计划。

但退一步来说,诸葛亮选择关羽也着实是无奈之举,在刘备远征川蜀进退两难之际,余下的将领,孔明确实无人可选,也确实只有关羽可选。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关羽跟随刘备多年,南征北讨,军中威望十足。他“傲上而不辱下”,体恤士卒,作战经验丰富。

和人才济济的曹魏不同,那边的“五子良将”张郃、张辽等等几乎都能够独自执掌大军团作战,是名副其实的独当一面。而在演义小说中大放异彩的蜀汉“五虎上将”,在史料中则远没有故事里那么光辉。

马超此时尚未归降,即使在日后归顺季汉,刘备和诸葛亮也不可能将荆州这样的战略要地交与一个降将,加之马超以及他的西凉骑兵兵团擅长在北方荒原作战,南下荆襄反而会水土不服。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而黄忠、赵云虽然赤胆忠心,武艺高强,但随军作战尚可,远没有镇守一方的能力。张飞和关羽则相反,他对士大夫等“上层人士”非常客气,却对手下士卒、将士很不客气,暴躁的性格加上爱饮酒,经常做出酒后鞭打士卒的暴力行为。

在实际情况中,关羽并没有“骄傲”,他拒绝了孙权替自己儿子求娶女儿的行为,完全是没有政治头脑。这一行为,和东吴君臣原本对荆州的渴望,直接将孙吴推向了曹魏的怀抱,孙权从此成为了“大魏吴王”。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在整个歼灭关羽荆州军团的大战役中,关羽可以说做到了一位名将能做到的一切,但无奈魏国、吴国精英将领尽出,对荆州形成了合围之势。随着战役的发展,张辽、甘宁、曹仁等魏、吴名将倾巢而出。孤掌难鸣的关羽最只能迎来灭亡。

荆州一失,“隆中对”的战略蓝图被全盘打乱。即使诸葛亮在先主刘备病故后,将两川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并数次率领大军出祁山进军中原,却只能毫无成果地在雍凉荒芜之地盘桓。

结语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幸深”。诸葛亮27岁出山,54岁病逝五丈原。刚好用自己的半生诠释了什么是忠义无双。

诸葛亮的失算,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可行性究竟如何?

如今看来,季汉能不能再续东汉,已经无足轻重。但诸葛亮违天时,逆地利,以经天纬地之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己之力撑起弱小的季汉,的确能够承得起老对手司马懿的评价:“孔明,天下奇才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