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确實是被過譽了。?
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美軍的指揮權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從戰争程序來看,尼米茲更适合主導太平洋戰争,但是麥克阿瑟在美軍隊的資曆太深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得不一直采取折中辦法:麥克阿瑟任太平洋西南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則指揮美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部分陸軍,全是美軍精銳中的精銳。?

??尼米茲将軍?
從戰争程序來看,麥克阿瑟指揮的軍隊一直活躍在新幾内亞沿岸,對于整體戰局,戰略意義不大。著名的“蛙跳”戰術,雖然是麥克阿瑟提出的,但具體實施仍是尼米茲上司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後期,美軍反攻日本的時候,美國國内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是越過菲律賓,直接攻擊台灣和琉球群島,進而威脅日本本土;另一種是收複菲律賓。最終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美國采取了第二種作戰計劃。為什麼呢?因為麥克阿瑟在撤離菲律賓的時候曾經立下誓言:我一定會回來的。?
就是為了麥克阿瑟這句誓言,美國制定了攻占菲律賓的作戰計劃。為了順利實施此計劃,保證攻擊菲律賓部隊的側翼安全,美國發起了帕勞戰役。其中的貝裡琉戰役是美國在太平洋戰區最慘烈傷亡最大的一次,甚至到1947年戰鬥才結束。麥克阿瑟攻擊菲律賓則遇到了日本的三流部隊,進展順利。?
?
雖然麥克阿瑟在美軍當中人脈深厚,可是當初的曼哈頓計劃他卻是最晚知道的一個。對于是否核轟炸日本本土,杜魯門征詢了歐洲戰區司令艾森豪威爾和太平洋戰區的尼米茲的意見,而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隻是在轟炸前一天被告知美國研究出了新式武器。?
麥克阿瑟最高光的表現主要是在美軍占領日本之後對日本的改造上。當然,我認為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改造也是不徹底的,從清除軍國主義餘毒來說,麥克阿瑟的改造是失敗的。戰後進行的北韓戰争,我們也能看出麥克阿瑟的指揮水準,打一打二流三流國家還是可以的,相對于二戰時期的名将來說,他差的太遠了。?
美國航母命名也能看出,麥克阿瑟在美軍眼中其實地位不高,和他同時期的艾森豪威爾、尼米茲都被命名了,但以前沒有将來也不會有一艘以“麥克阿瑟”命名的戰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