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趙雲通常被稱為二流将領?趙雲真的那麼弱嗎?

倘若與同傳的關羽、張飛這類一流戰将、抑或《三國演義》中趙雲的文藝形象相比,曆史上的趙雲自然是顯得遜色了。

為什麼趙雲通常被稱為二流将領?趙雲真的那麼弱嗎?

即便真是“二流”,那也沒什麼可丢臉的。“二流”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正如考不到九十分也并不意味着“學渣”。

趙雲可以在“長坂坡”的亂軍之中,保護劉禅及甘夫人的安全:

《三國志·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趙雲亦可以在入蜀作戰時,單獨領兵走水路進取成都:

《三國志·趙雲傳》: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

趙雲還可以在諸葛亮一伐時以疑兵拒曹真大軍,并“斂衆固守”阻止了己方的潰敗:

《三國志·趙雲傳》: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彊,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即便抛開裴注之《雲别傳》不看,我們依然能從本傳簡略的行文中發現趙雲此人的特性:忠勇過人、行事謹慎,且具備不錯的軍事素質。

為什麼趙雲通常被稱為二流将領?趙雲真的那麼弱嗎?

當然了,趙雲“雜号将軍”的身份曆來為曆史愛好者所诟病,但“雜号将軍”并不能代表能力之高低,正如“賞賜優寵”的麋竺并沒有特别出衆的才能:

《三國志·麋竺傳》:拜(麋竺)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是以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禦。然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觀其一生,趙雲深得君主信任,忠勇過人,或以高齡善終,死後追谥盡顯榮耀,還要啥自行車?

說個題外話,來聊聊“質疑《雲别傳》是否可信”的一些問題。

任何史料、任何記載都可以被質疑,是以“質疑《雲别傳》是否可信”這類行為本身,是無可指摘的。

所謂《雲别傳》中是否存在專美的記載,在充分了解、分析史料的情況下,的确有可探讨之處。

相反,在“不對相應史料作具體分析”的情況下,單純以“野史”為由質疑《雲别傳》的可信度,這便是耍流氓了。

為什麼趙雲通常被稱為二流将領?趙雲真的那麼弱嗎?

位居“正史”類别的史籍未必面面俱到、客觀嚴謹,而身為“野史”類别的史料亦不皆為空穴來風。

屬别史、雜記類的方志著作《華陽國志》在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替陳志《蜀書》增補了許多史料細節。蜀漢名将柳隐之事迹在《三國志》中毫無記載,而《華陽國志》卻對其作了細緻生動的描繪:

《華陽國志》:柳隐,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隐直誠笃亮,交友居厚,達于從政。 《華陽國志》:(柳隐)數從大将軍姜維征伐,臨事設計,當敵陷陣,勇略冠軍……景耀六年,魏鎮西将軍锺會伐蜀,入漢川,圍戍多下,惟隐堅壁不動。會别将攻之,不能克。

而位居“二十四史”的《晉書》,也難免會出現“司馬懿千裡挺進大巴山”之類令人人頗為費解的記載:

《晉書·帝紀第一》: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泝沔而上,至於朐忍,拔其新豐縣。軍次丹口,遇雨,班師。

故而,“史料之類别”與“史料之可信度高低”之間并不構成關系。

眼瞅着“趙雲是靠《三國演義》吹起來的”日漸變為“趙雲是靠《雲别傳》吹起來的”,這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也可以說是一種悲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