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赵云通常被称为二流将领?赵云真的那么弱吗?

倘若与同传的关羽、张飞这类一流战将、抑或《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文艺形象相比,历史上的赵云自然是显得逊色了。

为什么赵云通常被称为二流将领?赵云真的那么弱吗?

即便真是“二流”,那也没什么可丢脸的。“二流”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正如考不到九十分也并不意味着“学渣”。

赵云可以在“长坂坡”的乱军之中,保护刘禅及甘夫人的安全:

《三國志·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赵云亦可以在入蜀作战时,单独领兵走水路进取成都:

《三國志·趙雲傳》: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

赵云还可以在诸葛亮一伐时以疑兵拒曹真大军,并“敛众固守”阻止了己方的溃败:

《三國志·趙雲傳》: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彊,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即便抛开裴注之《云别传》不看,我们依然能从本传简略的行文中发现赵云此人的特性:忠勇过人、行事谨慎,且具备不错的军事素质。

为什么赵云通常被称为二流将领?赵云真的那么弱吗?

当然了,赵云“杂号将军”的身份历来为历史爱好者所诟病,但“杂号将军”并不能代表能力之高低,正如“赏赐优宠”的麋竺并没有特别出众的才能:

《三國志·麋竺傳》:拜(麋竺)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是以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御。然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观其一生,赵云深得君主信任,忠勇过人,或以高龄善终,死后追谥尽显荣耀,还要啥自行车?

说个题外话,来聊聊“质疑《云别传》是否可信”的一些问题。

任何史料、任何记载都可以被质疑,所以“质疑《云别传》是否可信”这类行为本身,是无可指摘的。

所谓《云别传》中是否存在专美的记载,在充分理解、分析史料的情况下,的确有可探讨之处。

相反,在“不对相应史料作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单纯以“野史”为由质疑《云别传》的可信度,这便是耍流氓了。

为什么赵云通常被称为二流将领?赵云真的那么弱吗?

位居“正史”类别的史籍未必面面俱到、客观严谨,而身为“野史”类别的史料亦不皆为空穴来风。

属别史、杂记类的方志著作《华阳国志》在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替陈志《蜀书》增补了许多史料细节。蜀汉名将柳隐之事迹在《三国志》中毫无记载,而《华阳国志》却对其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

《华阳国志》:柳隐,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隐直诚笃亮,交友居厚,达于从政。 《华阳国志》:(柳隐)数从大将军姜维征伐,临事设计,当敌陷阵,勇略冠军……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锺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

而位居“二十四史”的《晋书》,也难免会出现“司马懿千里挺进大巴山”之类令人人颇为费解的记载:

《晉書·帝紀第一》: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泝沔而上,至於朐忍,拔其新豐縣。軍次丹口,遇雨,班師。

故而,“史料之类别”与“史料之可信度高低”之间并不构成关系。

眼瞅着“赵云是靠《三国演义》吹起来的”日渐变为“赵云是靠《云别传》吹起来的”,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