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中國人了解最多的古人應該是諸葛亮。但從曆史角度看,中國人最不了解的古代名人也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中國人所知道的諸葛亮,是演義故事裡的諸葛亮,火燒博望、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八卦陣……《三國演義》不遺餘力地讴歌、美化諸葛亮,把他刻劃成為算無遺策、戰無不勝的神級人物。其實,曆史上的諸葛亮遠沒有演義故事和傳說中的那樣法力無邊。諸葛亮一生做事周密嚴謹,用當時史家的話說,“過于丁甯周緻”――乃至時常顯得有些唠叨、羅嗦。關于這一點,史家記錄了一則教令(就是諸葛亮語錄),可作佐證:“敕作部皆作五折鋼铠,十折矛以給之。”作為一國丞相、最高軍政長官,尚且要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地交待兵器制作部門,在打造铠甲要反複折疊、淬火鍛打五次,制造矛槍則要反複十次。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諸葛亮集》還收錄了另外一篇諸葛亮教令:“前後所作斧,都不可用。前到武都,鹿角壞刀環千餘枚,賴賊已走。問自作部刀斧百枚,用之百餘日,初無壞者。爾乃知彼主者無意,宜收治之,非小事也。若臨敵,敗人軍事矣。”

這篇教令寫于公元229年第三次北伐之後。諸葛亮在戰前訓示兵器制作部門趕制一批斧頭和刀具,用于加工鹿角(一種阻擋敵人進攻的防禦兵器,用木樁制成三角架,架上布滿枝杈,因形成鹿角而得名)。但這批産品品質不過關,斧、刀沒怎麼用就壞了。如果不是蜀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後果不堪設想。對于這一重大兵器品質問題,諸葛亮沒有輕易作出處理,而是又按同樣的工藝又定制一百件,然後再試用百餘天進行檢驗,結果這一百件卻沒有出現品質問題。諸葛亮這才據此判定制作工藝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制作部門的人員沒有盡心。原因查明,然後才把相關責任人抓起來治罪。諸葛亮做事之嚴謹周到、細緻公允,由此可見一斑。

三國亂世,人心不古。略有權術者都在不遺餘力地培植宗親力量、私人勢力用以自保。曹魏、東吳各方莫不如此,是以雙方政變、清洗、各種叛亂、政治追殺此起彼伏。

隻有蜀漢政權是其中的逆數。先看一封諸葛亮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信:

"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将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于谷中。”

信中的提到的“喬”就是諸葛喬——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的第二個兒子。諸葛亮因為先前沒有生育——其唯一的兒子諸葛瞻生于公元227年,當時諸葛亮已經46歲,算是晚年得子,是以把諸葛喬過繼到蜀漢,作為養子。諸葛亮寫這封信相應的背景,是随着蜀軍啟動北伐,諸葛喬随軍來到了漢中前線。當時實行輪休制,在前線值守一段時間後即可回到後方休整。諸葛喬本來到了輪休時間,應該回到成都。但是諸葛亮見其他将領的子弟都在前線堅守,便讓這位養子也留下來與大家同甘共苦,率領五六百名士兵在山谷中運轉軍需物資。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也隻是一名普通官員——長水校尉。

諸葛亮的繼承者蔣琬、費祎也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從不扶持任何私人勢力,蔣琬的兒子蔣斌到蜀漢亡國時也隻是個中級将領,在最後一場衛國戰争中鎮守漢城、戰鬥到最後一刻;費祎的費承隻是在宮廷裡擔任一般性職務——黃門侍郎。

由于曆任最高輔政者赤膽忠心,蜀漢政權從來沒有出現過宮廷政變或者政治清洗,而不像曹魏和東吳,政治人物一旦取得強勢地位,就必須要大肆殺戮、殘酷清洗,然後就獨斷專行、專橫跋扈,稍有不慎便被其對立勢力所清洗、殺戮,中國曆史在這中冤冤相報的輪回中持續跌宕長達幾個世紀。

翻閱曹魏方面的史料,動轍就是“夷三族”,一殺一大片:“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司馬懿誅曹爽黨羽,皆夷三族;王淩謀反案諸相連者悉夷三族;令狐愚被開棺戮屍,夷三族;諸葛誕兵敗被夷三族。史書記載當時滅族最多的一次是在高平陵事變後,被點名滅族的多達10人:“于是收爽、羲、訓、晏、飏、谧、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夷三族”這三個字,寫在史書上看似平常無奇,細想起來極其陰森恐怖。“三族”,主流的說法是父親一族、母親一族、妻子一族。三國時期的政治人物大都出身豪族,婚配講究門當戶對,無論父族、母族還是妻族無不根系龐大、枝連葉附。所謂的“夷三族”,就是對于“三族”系統,無論男女老少,統統殺光、原則上一個不留。這麼一殺往往就是幾十、數百甚至上千口,場面之血腥殘酷,令人不寒而栗。

諸葛亮治蜀雖以嚴刑峻法著稱,但是蜀漢在對待罪犯方面,甚至是對于那些叛逃敵國的罪臣家屬都顯得相對寬容。李嚴事件發生後,李嚴本人僅僅是被廢為庶人。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李嚴悲歎自己從此失去了改過立新的機會,激憤而死。被諸葛亮彈劾的長水校尉廖立聽說亮病卒,當即垂泣:“吾終為左衽矣!”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劉備在夷陵戰敗後,鎮北将軍黃權走投無路,帶兵投降曹操。當時有消息說其家人全部遭到誅殺。黃權深知蜀漢方面的政治氛圍,堅定認為不可能。事實表明他的家屬在蜀漢生活得很好,其子黃崇後來官拜尚書郎,在最後一場衛國戰争中跟随諸葛瞻抗擊魏軍入侵,奮戰至死。

諸葛亮是否有取代劉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實力?

作為中國曆史上形象最完美的忠臣賢相,諸葛亮外在氣質和内心世界超凡脫俗,個人抱負與家國興亡休戚相關,勤勉王事與悲憐蒼生融為一體。他從赤膽忠心地追随劉備到不負重托、勤勉王事,始終以鋼澆鐵鑄般的堅定信念和磐石般的強大意志帶領蜀漢團隊矢志不移地踐行着一個正統王朝才具有的遠大理想與信念,以史詩般的北伐戰争持續不斷地張揚着正義與良善特有的崇高與神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