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中国人了解最多的古人应该是诸葛亮。但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最不了解的古代名人也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中国人所知道的诸葛亮,是演义故事里的诸葛亮,火烧博望、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八卦阵……《三国演义》不遗余力地讴歌、美化诸葛亮,把他刻划成为算无遗策、战无不胜的神级人物。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没有演义故事和传说中的那样法力无边。诸葛亮一生做事周密严谨,用当时史家的话说,“过于丁宁周致”――乃至时常显得有些唠叨、罗嗦。关于这一点,史家记录了一则教令(就是诸葛亮语录),可作佐证:“敕作部皆作五折钢铠,十折矛以给之。”作为一国丞相、最高军政长官,尚且要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交待兵器制作部门,在打造铠甲要反复折叠、淬火锻打五次,制造矛枪则要反复十次。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诸葛亮集》还收录了另外一篇诸葛亮教令:“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到武都,鹿角坏刀环千余枚,赖贼已走。问自作部刀斧百枚,用之百余日,初无坏者。尔乃知彼主者无意,宜收治之,非小事也。若临敌,败人军事矣。”

这篇教令写于公元229年第三次北伐之后。诸葛亮在战前指示兵器制作部门赶制一批斧头和刀具,用于加工鹿角(一种阻挡敌人进攻的防御兵器,用木桩制成三角架,架上布满枝杈,因形成鹿角而得名)。但这批产品质量不过关,斧、刀没怎么用就坏了。如果不是蜀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一重大兵器质量问题,诸葛亮没有轻易作出处理,而是又按同样的工艺又定制一百件,然后再试用百余天进行检验,结果这一百件却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诸葛亮这才据此判定制作工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制作部门的人员没有尽心。原因查明,然后才把相关责任人抓起来治罪。诸葛亮做事之严谨周到、细致公允,由此可见一斑。

三国乱世,人心不古。略有权术者都在不遗余力地培植宗亲力量、私人势力用以自保。曹魏、东吴各方莫不如此,因此双方政变、清洗、各种叛乱、政治追杀此起彼伏。

只有蜀汉政权是其中的逆数。先看一封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信: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信中的提到的“乔”就是诸葛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亮因为先前没有生育——其唯一的儿子诸葛瞻生于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已经46岁,算是晚年得子,因此把诸葛乔过继到蜀汉,作为养子。诸葛亮写这封信相应的背景,是随着蜀军启动北伐,诸葛乔随军来到了汉中前线。当时实行轮休制,在前线值守一段时间后即可回到后方休整。诸葛乔本来到了轮休时间,应该回到成都。但是诸葛亮见其他将领的子弟都在前线坚守,便让这位养子也留下来与大家同甘共苦,率领五六百名士兵在山谷中运转军需物资。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也只是一名普通官员——长水校尉。

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费祎也都能像诸葛亮那样从不扶持任何私人势力,蒋琬的儿子蒋斌到蜀汉亡国时也只是个中级将领,在最后一场卫国战争中镇守汉城、战斗到最后一刻;费祎的费承只是在宫廷里担任一般性职务——黄门侍郎。

由于历任最高辅政者赤胆忠心,蜀汉政权从来没有出现过宫廷政变或者政治清洗,而不像曹魏和东吴,政治人物一旦取得强势地位,就必须要大肆杀戮、残酷清洗,然后就独断专行、专横跋扈,稍有不慎便被其对立势力所清洗、杀戮,中国历史在这中冤冤相报的轮回中持续跌宕长达几个世纪。

翻阅曹魏方面的史料,动辙就是“夷三族”,一杀一大片:“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司马懿诛曹爽党羽,皆夷三族;王凌谋反案诸相连者悉夷三族;令狐愚被开棺戮尸,夷三族;诸葛诞兵败被夷三族。史书记载当时灭族最多的一次是在高平陵事变后,被点名灭族的多达10人:“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夷三族”这三个字,写在史书上看似平常无奇,细想起来极其阴森恐怖。“三族”,主流的说法是父亲一族、母亲一族、妻子一族。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大都出身豪族,婚配讲究门当户对,无论父族、母族还是妻族无不根系庞大、枝连叶附。所谓的“夷三族”,就是对于“三族”系统,无论男女老少,统统杀光、原则上一个不留。这么一杀往往就是几十、数百甚至上千口,场面之血腥残酷,令人不寒而栗。

诸葛亮治蜀虽以严刑峻法著称,但是蜀汉在对待罪犯方面,甚至是对于那些叛逃敌国的罪臣家属都显得相对宽容。李严事件发生后,李严本人仅仅是被废为庶人。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李严悲叹自己从此失去了改过立新的机会,激愤而死。被诸葛亮弹劾的长水校尉廖立听说亮病卒,当即垂泣:“吾终为左衽矣!”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刘备在夷陵战败后,镇北将军黄权走投无路,带兵投降曹操。当时有消息说其家人全部遭到诛杀。黄权深知蜀汉方面的政治氛围,坚定认为不可能。事实表明他的家属在蜀汉生活得很好,其子黄崇后来官拜尚书郎,在最后一场卫国战争中跟随诸葛瞻抗击魏军入侵,奋战至死。

诸葛亮是否有取代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作为中国历史上形象最完美的忠臣贤相,诸葛亮外在气质和内心世界超凡脱俗,个人抱负与家国兴亡休戚相关,勤勉王事与悲怜苍生融为一体。他从赤胆忠心地追随刘备到不负重托、勤勉王事,始终以钢浇铁铸般的坚定信念和磐石般的强大意志带领蜀汉团队矢志不移地践行着一个正统王朝才具有的远大理想与信念,以史诗般的北伐战争持续不断地张扬着正义与良善特有的崇高与神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