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馬識途為《百年巨匠·特約篇》拍攝人物之一。

2019年11月16日《百年巨匠——馬識途》開機儀式在成都錦江舉行。曆時兩年,攝制組行程萬裡,完成全部拍攝。紀錄片即将于2022年1月17日起播出,敬請收看。

心之所向雖九死其猶未悔

——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作者:紀錄片《百年巨匠——馬識途》主創團隊

老馬識途

馬識途是誰?

一位在戰火年代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

一位在解放後筆耕不辍,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并稱“蜀中五老”的現實題材人民作家,

一位即使在黑暗鬥争中痛失愛妻,與家人朋友生離死别卻矢志不渝的進步實踐者;

這樣一位将革命激情盡數熔煉于真誠字句間的百歲老人,

如今穿透時空,仍舊笃定地行走于歲月的從容之中,人生于他,究竟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帶着好奇與崇敬的心情,我翻開馬老的著作,一幅幅激昂壯烈的畫面鋪陳眼前……

浴血歲月見字如面

1938年,鮮豔熾烈的黨旗前,年輕的黨員馬千木面向黨旗鄭重宣誓,之後他将自己的名字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确道路、老馬識途”之意,從此踏上了為了革命事業上下求索的風雨征途。

前行的路上,他時時刻刻面對着生與死的搏鬥,血與火的戰争。從新舊教育啟蒙到工業救國夢,從“九·一八事變“爆發到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從加入 “秘密學聯小組”到跋山涉水終于找到黨組織,信仰潛移默化地浸入骨血。

而在他的小說中,每一天上演着的鬥争故事,使人讀之悲切——為了通知他及時轉移而在野地裡不吃不喝等了三天三夜的老三姐;上了戰場的農民戰士雖失掉胳膊卻發自肺腑地高興;保留革命火種途中,馬識途因人生地不熟,無法與當地組織對接明确線索,而險些被活埋,還有日本侵略軍瘋狂撲剿的日日夜夜…

這些硝煙中的描摹,宛如一支支生命的組曲在馬識途的筆下涓涓流淌,見字如面。他的小說《老三姐》《回來了》《小交通員》及長篇《清江壯歌》等,都取材于這一時期的革命生活。

隻是,我們要如何将這樣一位革命家、作家的内在思想化為視覺的呈現呢?

用總導演梁碧波的話說,“你要進入他的世界,把他附體在你身上,才能感同身受”。為此,我們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循迹之旅。

踏迹循蹤 酷暑覓峥嵘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湖北是馬老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地方。我們的攝制組一行四人整裝驅車,過起了同吃、同勞、同節奏的生活。

武漢是我們的起點,在一個半月的外拍時間裡,我們一路向西,共走了8個縣,一直拍到馬老的出生地重慶。

其中,恩施是不得不說的。

這裡是馬識途和妻子劉蕙馨結婚的地方,也是前妻以及戰友何功偉被國民黨殺害的地方。這裡回蕩着他的愛恨情仇。

1938年被派往恩施的馬識途擔任施巴特委書記,那裡他與同樣從事地下工作的戀人在熱心老鄉的張羅下舉行了婚禮,開始了共同戰鬥的生命曆程。然而好景不長,國民黨的反共高潮很快席卷而來,妻子被捕,女兒失散,馬識途懷着萬分悲痛負重前行。

我們在恩施拍了劉蕙馨被關押、行刑的地方以及她的墓地,天地猶在,芳魂永逝。馬老的《清江壯歌》講述的就是這段真實的革命經曆。望着冢上芳草離離,生在和平年代的我,被這代人由信仰而帶來的革命熱情震撼不已。

頂着酷暑的炙烤,車子行至重慶忠縣。

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馬識途出生的地方,多年前的老宅因三峽水庫的建設已被淹沒,隻舊地的邊角裡依稀可見遺留的片磚片瓦,仿佛可以想見幼時啟蒙的馬識途端坐窗前,引經吟誦。

行至此,我們的調研也将告一段落,但仁人志士的革命感染卻久久不曾退去。

不悔的征途 永續的精神

在這部《百年巨匠——馬識途》紀錄片制作兩年多時間裡,由于疫情不斷爆發以及馬老年事已高,我們與之接觸的并不多,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卻每天都與我們在一起。如今108歲高齡的馬老已宣布封筆,但他為革命和國家“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孜孜學習,始終謹記。

END

《百年巨匠——馬識途》1月17日起将陸續在四川衛視、雲南衛視、廣西衛視、廣東衛視、中教一套、湖南金鷹紀實頻道、重慶衛視、重慶國際頻道、黑龍江衛視、甯夏衛視、青海衛視、北京科教、陝西衛視、海南衛視、山西衛視、老故事頻道、星空衛視、新疆衛視等首播,并在學習強國、人民網、愛奇藝、騰訊、B站、搜狐同步上線。敬請關注收看!

《百年巨匠——馬識途》30秒宣傳片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百年巨匠——馬識途》總導演 梁碧波

梁碧波,紀錄片導演,浙江傳媒學院教授,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從業近30年來,為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拍攝制作了近200部(集)電視紀錄片、3部電影紀錄片、1部電影劇情片。獲國家級獎多項,國際大獎6項。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曾在美國做通路學者,13次擔任各種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百年巨匠——馬識途》導演 侯旋

侯旋,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影視節目制作專業。先後在西安電影制片廠藝創中心、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愛說電影》、 鳳凰衛視大型訪談節目《魯豫有約》、旅遊衛視大型真人秀節目《暢遊天下》擔任導演。2013年起跟随梁碧波老師專注于紀錄片拍攝。其作品全部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大案終結者——國家行動》獲2014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評優入圍社會紀實類終評作品, 《傳承》(第一季)獲得2016“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人文類最佳系列紀錄片提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 2015 年第四批優秀國産紀錄片、 第十一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創優評析“十大紀錄片”,《點燃理想的日子——東方時空傳奇》獲得第三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創新獎、 第九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創優評析社會(新聞) 類一等節目,四集紀錄片《花開彩雲南》擔任總導演。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百年巨匠——馬識途》攝影 邱麟凱

邱麟凱,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2008年起從事紀錄片工作至今,擁有13年創作拍攝經驗。曾負責成都市藍盾宣傳中心與四川電視台合作紀實欄目《成都警察》的制作及拍攝。參與制作由梁碧波指導的CCTV大型紀錄片《生者》、《百年巨匠》第四季·美術篇,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遇見行走的檸檬》、《花開彩雲南》、《悠然見南山》,院線紀錄片電影《青春紅》承擔攝影及航拍工作。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百年巨匠——馬識途的風雨人生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