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作者 —— 咖加使用者:InTheEastWind

“本田品牌的車,不叫原本名字的那個成本效益更高。是以如果你想買一台B級車,你應該考慮英仕派。”

——也是銷售說的,銷售總能說出一些很關鍵的話。

十一代思域表現出了非常驚豔的機械素質,那麼比思域高一級的英仕派,又有什麼樣的産品力表現?

靜态體驗:好,也有點點怪

前排上車略有些不便,門檻并不低,如果你座椅調得太靠前,那麼落腳略微有些别扭。

說說座椅的硬性條件吧。展車是次低配,落座前排,首先會感覺到腰部支撐過于凸出了。隻有次低配以上車型,才可以調節靠腰。除開靠腰有點凸這個略奇怪的點,座椅長度足夠,側翼包裹性很棒,頭枕也很舒服,方向盤也可以拉得比較靠後,總體表現不錯。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再說說坐姿。除了最低配,所有車型都可以調節膝點高低。膝點調節是通過升降座椅最前端實作的,可調範圍非常大,與坐墊的銜接非常自然,使得坐墊對大腿的承托很好。再加上座椅可以調得非常低,這樣,英仕派的前排可以兼顧高和低兩種坐姿風格。這個可調範圍的表現,居然有點接近寶馬F35、奔馳新C級了。

本田不愧是空間魔術師。多數廠商顧及後排空間,通常不允許把坐姿調得很低。如果使用者坐得很低,那麼彎曲腿部後,因為坐墊不夠斜,就會失去坐墊的承托。本田用膝點調節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即使你坐得很低,隻要調高膝點,就不必伸直腿來遷就坐墊的承托,也就不至于坐得非常靠後。可以參考下方的示意圖。可以說,可調膝點的設計,對前後排的乘坐體驗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後排座椅的坐墊長度、傾角都非常不錯,靠背角度也非常舒緩,頭枕也很舒服,不過腰部支撐太凸的問題仍然存在。腿部空間挺不錯,可以坐得非常舒展。可惜頭部空間就一般,身高177坐在後排,頭發已經擦到頂棚了。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值得好評的是中間座位的便利性設計。中間座位可以放下變為扶手。由于中間頭枕和中間座位是一體的,是以相當于頭枕把扶手加長了,使得扶手長度非常充足。放下扶手後,有一個連通後備箱的小門,友善了取物和搭載較長物品,滑雪愛好者非常開心。可惜後排地闆中間的凸起不低,會影響後排中間座位的舒适性。

總體而言,英仕派座椅的表現是很不錯的。但腰部支撐過于凸出的問題,實在讓我難以接受。畢竟它的肩部支撐隻是中規中矩,如果腰凸出了,肩部勢必會有一些壓力。腰部支撐為什麼表現成這樣?屬實有點怪。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娛樂和功能性層面來看,車機和空調要給出明确好評。即使駕駛員坐得比較低,也夠得着螢幕,車機的反應也夠快。而且空調面闆操作友善,旋鈕手感非常有進階感,是我喜歡的樣子。

轉向手感:标定天衣無縫,但手感較沉

如果隻看标定層面,這個方向盤的轉向手感無疑是完美的。方向盤握着比較舒服,阻尼和回正力矩的變化非常細膩,無論是随速度變化還是随角度變化,都可以說沒有破綻。而且行駛的穩定感、中心感非常強。可惜指向性并不犀利,甚至有一丁點模糊。不知道是否和車子是新車,隻跑了110公裡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英仕派的轉向比非常合理,在市區工況下遊刃有餘。左手從9點位順時針轉到4點位,基本是不換手能擰到的極限。因為轉向比合理,右拐一個直角彎進入小路,這一把就足夠拐進去了。有些車,同樣的路線,打到4點位,隻能勉強拐進去,轉的彎會比較大。沒錯,我說的就是思域和CX30。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但不得不說,标定做得好,不代表轉向手感适合所有人。從風格層面看,英仕派的轉向,非常沉重。可以說我這五年,都沒有見過這麼沉的轉向。打方向的時候,我整個小臂和手肘明顯都在使勁。可能這是故意在營造運動感?據說雅閣的轉向也很沉。雖然開了三四個彎我就适應了,但總我覺得,它已經沉到不實用、累的程度了。萬幸的是,對我而言,英仕派在倒庫的時候方向并不沉重,說不上累。

踏闆及動力總成:平順性很好,響應并不快

試駕車是汽油版頂配,搭載1.5T發動機和CVT變速箱。油門和刹車的腳感都非常好。踏闆回饋力和動力、刹車力的變化都很線性,并且互相比對。很容易平穩起步,并且Autohold表現也不錯,臨近刹停的時候也不容易點頭。這油門刹車踏闆,可以說是上手即用,無需任何适應,非常棒。

變速箱的平順性非常好,日常使用中可以說感覺不到換擋的動作。除了大油門起步時,有三下類似于升擋的感受,盲猜是在模拟一二三檔。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變速箱的響應并不快。另外,轉速的爬升也不快,特别是在三千到四千轉這個區間。如果你開過思域,那麼對比英仕派的響應,會有非常明顯的心理落差。不過,即使英仕派的響應不快,但滿足動力需求還是綽綽有餘的,特别是急踩油門(tip in)工況下,這台車的提速表現還行。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總體而言,這台車沒有給人動力強勁的感覺,能去高轉但不怎麼愛上高轉。是以開英仕派的時候,不要對自己的右腳有絲毫克制,踏闆深度到位,動力就能到位。可能是本田給英仕派的定位如此,不追求提速性能,而追求穩重的駕駛感受。B級車,動力應該挺重要的吧,如果你想要非常強勁的動力,我建議考慮混動車型。

底盤濾震和支撐:英仕派表現不錯,奈何思域太強

很明顯,英仕派的底盤是沉穩取向的。如果談及濾震表現,那麼總體可以給出好評。

行駛在有細小坑窪的路面,小振動的過濾非常幹淨。可惜中等震動的過濾就不那麼到位了。雖然中等震動下沒有沖擊感,但韌性不足,甚至偶爾有壓縮不夠充分的感覺。連續通過中等幅度震動的話,這種壓縮不充分的感覺甚至有些加重。對于大震動的處理倒是挺不錯,即使在後排,也沒有沖擊感或者彈跳感,舒适性很好。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額外提一下中國常見的減速帶工況。英仕派通過減速帶時,前橋有顫動,前後橋一緻性也一般。好在沖擊感并不大,忘掉剛才那一下,就行了。

值得肯定的是,整個試駕過程中沒發現餘震。這樣的濾震表現,雖然在同價位中算得上精彩,但可惜的是對比自家老弟思域,就算不上優秀了。我希望英仕派通過中等震動的時候,能夠再溫和、再柔韌一些。十一代思域就做到了柔韌,大中小震動的過濾都表現出色,可惜英仕派這次隻是改款不是換代,被換代的思域超越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我預期中,英仕派是B級車,濾震應當非常柔韌,有一定的隔絕感和進階感。現實是,它足夠沉穩,足夠厚重,可惜的是在中等震動下,韌性的缺失導緻它沒有展現出隔絕感,路面的坑窪起伏統統能被後排乘客感受到。它殘存的震動,已經超出“路感“的範疇了。雖然英仕派的濾震表現在同價位中值得肯定,但思域那幹淨、幹脆的濾震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NVH:對于本田而言,挺好

值得肯定的是,噪音傳到車内之後,聲音頻率有所降低但沒有低過頭,直白點說就是沒有嗡嗡嗡的低鳴,這點給出表揚。車裡主要的噪音是風噪和路噪,而胎噪和發動機噪聲都不明顯。

車廂對外界噪音的隔絕,要分前後排來讨論。前排的隔音挺好,但後排就明顯不如前排。後排對噪音的共鳴會比較明顯,這一點有些可惜了。不過即使是在後排,噪音的音量也是比較小的,可以接受。

根據評價的标準不同,我也能給出很多種評價英仕派靜谧性的結論。列舉如下:

它超越了本田品牌靜谧性的平均水準,噪音不惱人,給鼓勵獎。

它的隔音表現和奔馳新C260L打得有來有回,後排的體驗甚至更好一些,是以給奔馳C差評。

以上兩條都是半開玩笑半調侃,總體來說,我給英仕派的靜谧性一個中等偏上的評價。

總結:不是英仕派不行,隻是思域太強

試駕完思域後,我對思域動力總成和底盤表現非常滿意。這次試駕英仕派,我難免會把思域拿來對比。我以為定價更貴的英仕派會在思域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可惜,在油門響應、轉向手感、底盤柔韌性方面,英仕派還是輸給了思域。英仕派相比思域,僅僅是在座椅和隔音兩方面有所提升。

這篇文章有個第一版,第一版裡我因為英仕派的表現不如思域,就過分先入為主了,對英仕派的評價比較低。後來仔細想想,思域這次是換代,而英仕派是小改款,兩者不屬于同一代産品。那麼直接把十一代思域和英仕派對比,是不合理的。

是以,帶着思域和英仕派的時間差,我得出了結論:英仕派在二十萬價位的表現很好,具有相當的競争力,是B級車中很值得購買的。可惜十一代思域的産品力太強,給這位前輩背刺了一刀。

并不是英仕派比着思域開倒車,隻是思域太行。思域牙膏擠多了,即使英仕派正常地擠牙膏,也顯得擠少了。說說購買建議吧,如果你需要更大的空間、更好的後排坐姿,或者有商務需求,那麼英仕派值得購買。如果你通常是一人或兩人用車,對後排空間要求不高,但對機械素質和濾震感受有更高的要求,那麼減錢買思域或型格,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李白,詩仙,文學成就斐然。李白黃鶴樓登高,正欲灑潘江傾陸海賦詩一首時,看到了崔颢的題詩,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就翩然而去。英仕派和思域,大概也是如此吧。

英仕派換代後,我們再見吧!

思域牙膏擠多了—試駕本田inspire英仕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