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前段時間,有1位年輕人,為了探索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影響,進行了1次實驗。在不改變生活習慣的前提下,每天喝3罐335毫升的含糖飲料,堅持了15天。喝到第8天時,臉上開始長痘痘;第12天時,感覺精神狀态變差,上班時經常打瞌睡;第15天時,發現腰圍已經增加了4.5厘米,而且,體重、脂肪總量等名額都處于上漲狀态。很多年輕人,從小就開始喝飲料,長大後,感覺白開水沒有味道,喝不習慣。這些人,知道含糖飲料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但是,戒不掉。這是為什麼呢?最近,1項最新的研究,為這個問題帶來了答案。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含糖飲料,在全球範圍内的消費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負面的健康影響也在累積,研究表明,每年有18.4萬人的死亡,歸因于含糖飲料。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是人造甜味劑,這種物質,因為不産生熱量,曾經被認為是健康的替代品。但是,大量的研究發現,含糖飲料的攝入越多,過早死亡的風險就越大。比如,含糖飲料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墨西哥,相關死亡是每百萬人318例;含糖飲料人均消費量最低的日本,相關死亡是每百萬人10例。研究表明,含糖飲料與體重增加過多相關,進而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導緻的死亡風險。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含糖飲料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但是,同時也發現,自己很難戒掉喝飲料的習慣。為什麼喝了飲料,自己沒有得到滿足,反而會刺激食欲,讓人吃下更多的食物呢?人工甜味劑,為何不能帶來真正的糖提供的那種滿足感呢?難道咱們的機體裡隐藏着某種神秘的監控機制,可以區分真糖與假糖?是的,真是如此。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早在20年前,科學家發現,敲除小鼠口腔内的味蕾以後,小鼠仍然能夠區分糖和甜味劑,而且,小鼠更喜歡糖。最近,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系列的《神經病學》分冊上發表了1篇論文,終于揭開了其中的奧秘。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劑雖然能夠騙過味蕾,但是,腸道細胞實在是太精明,能夠在幾毫秒内,區分真糖與假糖,并且将這種差異的信号,實時傳遞給大腦。搞什麼鬼,這甜甜的東西裡面沒有真糖喔,快點,吃真糖,多吃點,再敢騙,就造反。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研究團隊,首先使用人工培養的小腸和十二指腸類器官進行觀察,結果發現,真正的糖會刺激神經足細胞,釋放谷氨酸,而人造甜味劑則觸發了另外1種神經遞質的釋放。通過光遺傳學技術,研究團隊通過在活體小鼠腸道中打開或關閉神經足細胞,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關閉神經足細胞時,小鼠不再對真正的糖表現明顯的偏好。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深入研究表明,神經足細胞,就像舌頭裡的味蕾,是可以嘗到味道的感覺細胞,能夠區分真糖和甜味劑,并且釋放不同的神經遞質,相關信号會在幾毫秒内到達迷走神經,再傳遞到大腦。通過腸道與大腦的對話,改變飲食行為。研究還發現,如果讓小鼠腸道中的神經足細胞處于靜默狀态時,小鼠就不再偏愛天然糖。這項研究的結論,提醒大家,咱們的身體處于多種系統的精細調節之中,如果咱們不能順應人類進化中積累出來的調控機制,逆基因而行,就會受到懲罰,由于不良生活行為,導緻滋生疾病的潛在威脅。

腸道細胞太精明,居然能夠區分真糖和假糖,讓人戒不掉飲料

含糖飲料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已經得到許多研究的證明。比如,美國學者的研究表明,每月攝入1到4次含糖飲料,會增加1%的過早死亡風險;每周攝入2到6次含糖飲料,則會增加6%的過早死亡風險;每天攝入1到2次含糖飲料,則會增加14%的風險,而且,這些影響在女性中表現得更加明顯。最新1期的《英國醫學期刊》系列的《胃腸病學》分冊上,發表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的論文,研究表明,女性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量攝入含糖飲料,會增加她們在50歲以前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每天喝含糖飲料,結直腸癌風險會增加32%。好啦,研究靠科學家,維護健康靠自己,想清楚科學道理後,就抓緊改變自己的生活行為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