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自騎兵出現以來,古代戰場形勢為之一變,這種擁有極高殺傷性和機動性的兵種,所到之處令人聞風喪膽。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都是如此。

在坦克出現之前,沒有哪一個兵種曾經創造騎兵那樣的輝煌,也沒有哪一種動物像馬一樣與人類的戰争如此密切,直至今日,“兵馬”乃是軍隊的代名詞。

随着工業技術的發展,自一戰以來,各類新式裝備層出不窮,特别是坦克等重型裝備的出現,讓騎兵失去了威力和機動的優勢,再也不能馳騁疆場,逐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戰馬作為騎兵的衍生品,自然而然也跟着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要說騎兵部隊解散之後,戰士們還可以補充到别的兵種當中,可是戰馬又該怎麼辦?這些軍隊最親密的戰友們最終去了哪裡?

一、鐵馬金戈中的“鐵馬”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在馬上戰鬥的兵種,根據現有考古資料,人類養馬的曆史十分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在中國的二裡頭遺址中,就發現了大量馬骸骨。

但是在春秋時代之前,中原諸國的馬匹通常隻用來拉車,而非騎行,更沒有戰馬這一說。反倒是周邊的蠻夷部落,因為生存的需要,較早地掌握了騎馬的技術,将馬匹運用到了戰鬥當中。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北方的趙國也正是在與周邊蠻夷部落的作戰中,見識到了戰士與馬匹相結合的強大威力,是以開始推行“胡服騎射”,并借此稱霸中原。

趙國的這一做法得到了中原諸國的高度重視,紛紛在本國軍隊中設立類似軍隊,騎兵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出現在中國軍隊當中。

騎兵自此開始了縱橫中國大地數千年的曆史,戰馬的重要性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充分重視。特别是自漢朝開始,中原王朝就時常面臨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這些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個個都是天生的戰士,他們的騎兵十分強悍,中原軍隊無法與之抗衡。

在長期的戰鬥中,中原王朝總結經驗教訓,認為中原騎兵之是以不如這些遊牧民族的騎兵,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戰馬的品質不行。是以中原王朝逐漸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官馬制度”,在中央和地方設立了專門的馬政機構,甚至強制要求農戶養馬,以備軍需。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在這一時期,士兵和戰馬的服役年限都很長,基本就是一入軍營,終身為軍籍。特别是古代的戰馬十分緊缺,一匹馬隻要傳遞軍隊,除非是戰死沙場,基本沒有退役的那天。這些戰馬從生到死都在為軍隊服務,是士兵最親密的夥伴。

二、被淘汰掉的騎兵

騎兵在馬背上影響着曆史的程序,曆史上,宋朝、明朝皆為遊牧民族所滅亡,原因便是騎兵不如他人,戰馬不如他人。是以在冷兵器時代,那個政權可以擁有強大的騎兵,也基本意味着擁有了争奪天下霸主的資格。但是騎兵并非可以一直無敵,戰馬也并非無可替代。

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熱武器逐漸取代了冷兵器成為了軍隊裝備的主流,特别是裝甲車、坦克等重型機動裝備列裝部隊。騎兵的地位遭受了重大打擊。例如八裡橋之戰,兩萬蒙古騎兵被手持火槍的英軍打得落花流水,被看作是騎兵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的開端。

但是由于中國發展較為滞後,裝甲兵和炮兵較為匮乏,自鴉片戰争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軍隊中還長期保留着大量的騎兵編制。特别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騎兵部隊,依然在抗日戰場上大顯神威。

解放戰争後期,解放軍更是擁有12個騎兵師的編制。這些騎兵部隊在長春、四平等戰役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但是,随着現代化建設的持續推進,80年代之後,我國也開始了大規模削減騎兵編制的工作,曾經作為軍隊主力的騎兵,基本已經看不到蹤迹了。

三、戰馬們的歸宿

戰馬曾經是士兵最親密的戰友,曾經為軍隊作戰做出巨大貢獻,曾經騎兵的強盛,也使得各地養馬事業十分發達。這些在部隊中服役的戰馬,或者是在軍隊養馬場中為成為戰馬而努力的小馬們,在騎兵部隊解散之後,他們的歸宿又在何方?

戰馬原本服役滿5到10年就該退役,部隊在處理這些戰馬的做法上有着豐富的經驗,這些戰馬很大部分都還會繼續發揮他們的作用。

首先,在我國的北部邊境,例如新疆、内蒙、黑龍江這些地方,在冬季來臨之時,大雪紛紛,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根本無法行走,這時的士兵要想巡邏邊境,隻能靠騎馬行進。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是以在邊境一線的部隊,還保留着相當一部分的戰馬存在。這些戰馬雖然不再肩負着戰場沖鋒的任務,但是依然與軍隊同在,共同守衛着國家,發揮着一名“士兵”的職責。

其次,一部分相對耐力較差的戰馬,在騎兵部隊解散之後,就被軍隊移交給地方,由地方進行處理,通常被用以馱運物資。在某些偏遠地區的山村,在一些路段難行的地區,這些曾經的戰馬就成為了當地百姓的好幫手,幫助他們運送貨物,減輕負擔。

此外,還有一些負傷的戰馬,因為立下了赫赫戰功,又不有傷在身,不适合移交地方,便由軍隊進行最後的贍養工作。這些戰馬有專門的人員照料,傷病也将得到恢複,隻有保證這些戰馬恢複健康後,才會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還有一部分戰馬繼續留在了所剩不多的騎兵部隊中,這些騎兵部隊中,除了少數是邊境地區的部隊,其他的都是用于展示騎兵風貌的。這些戰馬的外觀都十分彪悍,已經不再執行作戰任務,而是承擔觀賞任務。

曾經金戈鐵馬所向披靡,騎兵沒落之後,大批戰馬又該何去何從?

是以在軍隊現代化之後,部隊中的騎兵編制沒有了,戰馬也随之退出戰場。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戰馬曾經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再不會像古代那般,被無情殺死或者殉葬,而是由軍隊進行了十分妥善的處理,保證這些戰馬既能發揮餘熱,又能安享晚年。

文/樂宇

參考資料:《曆史上的中國騎兵》,千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