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為了祖國的光明和前途命運奔波的不占少數,一家三個兄弟團結起來一起為抗戰事業而奮鬥,那必然能夠上下一心,成功突圍。廖家三兄弟各個膽識過人,身手不凡,成為了廖氏一族的英雄豪傑。
廖家三兄弟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有着非常高的軍事素養,雖然他們身在國軍,但是心系黨組織,在解放戰争的關鍵時刻,為黨的勸降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三位将軍曾經多次起義,創造了國軍110師的神話,最終加入我黨,命運都有不同。

一、廖家三兄弟
廖家三兄弟出生在安徽省的廖家灣,分别是廖運周、廖運澤和廖運升,三人一同參軍并且一起考上黃埔軍校,後來都成為國民黨的進階将領。黃埔軍校那個時候是中國最好的軍校,很多軍事家都是從黃埔軍校中出來的,一旦考上黃埔必然也會擔當重任。
黃埔軍校那個時候是按期開課,同一時期的同學會産生深厚的情誼,廖運周是黃埔第五期的學員,跟他同一期的同學後來有很多也成為了将軍。廖運周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接受了共産主義教育,了解了共産主義的思想,是以在1927年廖運周就入黨了。
但是因為廖運周的身份,黨要求他繼續在國民黨的隊伍中卧底。後來他在國民黨中也一路從參謀升到了團長一職,在國軍中能夠擔當大任。他的兄長廖運澤是黃埔的第一期學員,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廖運澤也開始征戰之路。
廖運升是黃埔的第四期學員,在第四期學員中是出了名的優秀,三位廖姓兄弟先後進入黃埔,也讓他們的名号讓很多人都知道,并且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三兄弟畢業之後也順利的進入了軍隊擔任要職,而廖運周和自己的兄弟二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二、110師起義
解放戰争後期,共産黨已經從弱勢一方轉向為強勢一方,國民黨内部已經潰爛不堪,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國民黨軍官不想讓自己的兄弟葬送在國軍的腐敗當中,是以很多國民黨軍官都被我軍的給勸降了,一槍未發而收複了很多部隊。
淮海戰役之後,廖運周也意識到了戰争進入了關鍵時期,這正是一個帶兵起義的好時機。戰争在徐州打響,蔣介石趕緊調派援軍前往徐州,解放軍已經了解到了蔣介石的部署,打算把他們的救援部隊引到自己的包圍圈中,但是黃維的部隊也不是軟柿子,可以随便捏。
110師全體紮上白毛巾,以表示自己的立場,在關鍵地點把黃維的部隊放在了包圍圈中,廖運周的倒戈是蔣介石沒有想到的,黃維的部隊就這樣被解放軍全殲,是以蔣介石也不得不放棄徐州的鎮守。蔣介石不舍得王牌部隊110師的番号,是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整編110師。
廖運周帶走了很多110師的弟兄,這個時候需要将軍來重新帶領110師,因為淮軍的宗室觀念很強,是以找其他人不如找廖運周的兄弟來當這個師長合适,雖然蔣介石也有所顧慮,但是他不相信,一家三個兄弟全都是共産黨。就這樣蔣介石把兄弟二人調過來了。
三、二次起義
廖運周馬上派解放軍戰士前來和廖家兄弟商議,帶着新的110師擇日起義。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蔣介石松懈的時候要給他沉重一擊。是以在他們帶兵抵達駐地的第二天,廖家兄弟就通電全國,帶領新110師起義歸屬共産黨。
蔣介石知道這個消息非常生氣,自己的王牌部隊兩次起義,讓他無地自容。是以他下令必須活捉廖運澤。為了保護廖家兄弟,在我黨的安排下,讓他們前往香港工作,在香港的他們仍然活動在革命的一線,為解放香港作出突出貢獻。
後來三個兄弟在解放之後再次相見,這個時候的他們都成為了開國将軍,尤其是廖運周,還在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了少将軍銜。廖運澤在政協中擔任重要職位,而廖運升也在南京政府擔任要職,三位兄弟算是把自己的特長都發揮到了極緻,共産黨也沒有辜負他們。
總結
解放戰争時期充分展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多百姓軍官都看到了共産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光明,共産黨在戰争後期才能占據巨大優勢,蔣介石隻為自己利益而不顧家國的做法也引導很多國民黨軍官的不滿,廖家三兄弟的做法是不與蔣介石同流合污的表現。
這兩次的110師起義,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戰争,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減少了很多戰争的犧牲,讓共産黨不費一槍一炮接連收複了兩個軍隊。廖家三兄弟的做法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光明有大義,三兄弟并肩前行走向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