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港新片區:布局新賽道,促進新産業

臨港新片區:布局新賽道,促進新産業

臨港泥城社群的馬路上,這些天多了青綠色公共汽車的身影。車身上的“HO”字樣顯示了它的與衆不同:這是新片區首條氫能源公交——臨港7路,上路運作已有兩個多月。

氫能源公共汽車運作的核心電堆來自紮根臨港的本土企業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公司,他們最新研發的230kW産品已完成性能測試,是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燃料電池電堆。

剛剛結束的浦東新區兩會上公布的資料讓人眼前一亮:臨港新片區挂牌以來,建設跑出加速度,累計新簽約項目970餘個、總投資超過5000億元,而布局新興産業的新賽道成為臨港的新目标。

“臨港造”全球最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将問世

從臨港主城區沿着建立成的兩港大道快速化高架,很快就能到達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以燃料電池合作為切入點,這裡正在進行氫能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打造新能源産業研發制造的合作平台。

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全球共識,而燃料電池是這一輛輛未來汽車的“動力源”。數百張電池闆“手拉手”組成的電堆,既是燃料電池産生動力的核心,又是降低整車成本的“金鑰匙”。

從學校的基礎研究項目,到科創平台的不斷測試,再到與臨港集團合作成立公司,上海交通大學來新民團隊的氫能研發之路跨越了15年。“市場需求是大功率、長距離、低成本,燃料電池電堆發展趨勢應該是從原來的增程式或小功率向全功率模式轉變。”來新民告訴記者,研制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輸出、長壽命運作和低成本制造的車用電堆,是整個科研團隊自2005年以來不變的初心,其終極目标是讓裝有金屬雙極闆電堆的新能源汽車,從生産線跑上高速路。

氫晨科技持續投入超1億元的研發經費,開發了新一代H3技術和230kW電堆。“開發200kW級大功率金屬闆電堆并不是靠片數堆疊或面積上的延伸,而是需要重構材料體系、仿真體系、制造體系和控制體系。”氫晨科技總經理易培雲透露其中的難點,這個“世界之最”的設計過程中,要在催化劑、載體、塗層、碳紙等核心材料,雙極闆、膜電極、密封元件、一體化端闆等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制造和品質體系上,要突破部件快速檢驗、智能比對、尺寸鍊控制和高效疊裝的關鍵技術,實作燃料電池制造的六西格瑪标準。

臨港新片區正發力氫能産業,建設“國際氫能谷”,打造氫能發展引領區。而氫晨科技正在為新片區打造100億元投資、千億元級産業的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氫能産業園,承擔大功率燃料電池的供給任務。

打造“電動汽車1000公裡續航”産業鍊

就在兩港大道的南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剛剛釋出了過去一年的年報,48.4萬輛的年度傳遞量,同比增長235%。已投入使用的特斯拉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專注于軟硬體、流程和技術的開發工作,同時承擔中國市場的應用适配和标準測試,并參與全球AI(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相關研發工作。

同樣,在上汽集團臨港智能工廠,智己L7 Beta體驗版已下線。從立項到首車下線傳遞,智己汽車僅用了22個月時間。團隊通過并行開發、跨界聯合攻關等方式,內建行業領先的衆多智能化尖端技術,實作行業“智”造新高度,打造新一代智能網聯新終端産品。

支援特斯拉産能提升和二期建設,加快研發中心功能落實落地,支援上汽智己汽車在中高端領域取得突破,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和商業化營運。新片區今年将聚焦汽車“三電”、汽車動力、汽車配套等新增長點,加強零部件就近配套,打造“電動汽車1000公裡續航”産業鍊。

“以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拼搏姿态搶占新賽道、勇立最前沿,新片區将方向和切入點瞄準打造‘動力之城’。”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産業和科技創新處處長張彤表示,新片區将重點聚焦航空、新能源、船舶、汽車、工業母機等,加強産業順周期布局和産業化提前布局。

為新業态加速形成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航空航天同樣是臨港新片區的重點前沿産業之一。中國航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始終将目光盯在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動機上。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陳國慶表示:“航空産業的重要特征是叢集發展,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産業鍊上部分核心零件的制備技術與能力或缺失、或尚在培育中,未形成一定的産業規模。”

新年首個工作日,位于浦東機場南側區域的大飛機園迎來了總裝配套項目的開工。40個月後,19棟單層廠房、2棟多層廠房等将拔地而起。這一項目毗鄰中國商飛總裝基地,重點布局機載、動力系統等産業鍊上下遊,形成“門對門”總裝配套。

陳國慶希望能以商發浦東臨港産業基地為核心,補齊産業核心能力短闆,增強綜合配套能力,孵化培育一批高水準商用航空發動機專業化配套企業,打造技術一流、自主可控、有序競争的綜合産業叢集。

過去一年,臨港新片區前沿科技産業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車産業産值首次超1000億元,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用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重點産業能級加快培育提升,其産業規模也将随着一大批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産而快速增長。

産業叢集的快速發展讓政策創新的底層土壤更加豐厚。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與風險防範處處長吳群峰表示,管委會将聚焦八大前沿産業、金融、貿易、航運發展中碰到的痛點難點,進一步為産業發展松綁、賦能,為産業新形态、新業态的加速形成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作者:祝越

編輯:蘇展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