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一份熱,發一份光”,所指的就是奉獻精神。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有那麼一批人,選擇了無私的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而年代已經久遠,當初的人們大多已經活在了我們的記憶裡,或是到了暮年。

在那個無私奉獻的年代裡,核武器可謂最大的成就了,它的誕生,不僅讓我們一改往日被欺負的情況,同時還讓我們屹立在了世界之巅。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要說裡面的功臣,“兩彈元勳”鄧稼先必定是首當其沖了,1986年的時候,他因病離世,留下了妻子許鹿希。

和她的丈夫一樣,許鹿希也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是北京醫科大學最早的導師之一,幾乎半生都在為祖國培養醫學人才。

現如今這位老人已經是93歲的高齡了,在一次訪探望中,許鹿希除了對表示對丈夫的惋懷之外,還提及了楊振甯老先生,曾經和鄧稼先的交際。

不誇張地說,在楊振甯回國的時候,還救了鄧稼先一命。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楊振甯老先生暫且不提,先來看看許鹿希回憶中的鄧稼先,以及那一段艱苦奮鬥的歲月。

“兩彈元勳”鄧稼先

1924年,鄧稼先出生在安徽,後去美國留學,待學業有成之後,他毅然決然地傳回了祖國并投身于科研事業中。

1958年的時候,一位偉人說:“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

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曆史,豈能被原子彈的問題難倒,同年鄧稼先就接手了,這個放“大炮仗”的任務。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根據許鹿希的回憶,也就是在這一年,鄧稼先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每天都回家很晚,問他在幹什麼他也不說,隻是提到最近工作會有調動。

這期間,鄧稼先奔赴大西北的戈壁灘,開始研究原子彈,無數個日日夜夜,無數揮灑下來的汗水,終于換來了那一聲來自東方的怒吼。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1964年,在知曉了首顆原子彈爆炸的消息之後,許鹿希之前的疑惑一下就解開了,多年的擔憂,也在這時化成了喜悅之情,她打心眼裡為丈夫感到驕傲。

不久之後氫彈又響了,這無疑是錦上添花,但在那個資訊流通不便捷的年代裡,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無私奉獻的英雄。

“諾獎得主”楊振甯

楊振甯老先生也是安徽人,和鄧稼先在青年時代,就已經成為朋友,并在同一所學校上過學。

戰争年代,楊振甯和其他人一樣颠沛流離,先就讀于西南大學,後又前往了美國芝加哥留學。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在美國留學期間,楊振甯與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恒論,進而獲得了諾貝爾實體學獎。

這簡單說一下“宇稱不守恒論”是什麼意思,一般情況下,現實物體與對應鏡像物體的實體運動規律是對稱的,這是“宇稱守恒論”。

同理“宇稱不守恒論”指的就是,現實物體與對應鏡像物體的運動規律不一樣。

從這之後,楊振甯在美國的名聲逐漸就大了起來,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就當時來看,美國在二戰時期,不僅沒有受到戰火的摧殘,而且大賺了一筆,不僅我們比不上,世界上也沒有那個國家能比得上。

是以,楊振甯在美國的生活,必定是要好于國内的,但在這一層又一層的繁華之下,楊振甯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當時楊振甯經常要到美國各個城市去演講,借着演講的機會,他不斷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逐漸讓美國各界對我們放下了敵意。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之前兩方之間的敵意,有多大就不用多說了。是以中美在後來能成功建交,楊振甯的功勞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楊振甯還有一個功勞不能忘記,那就是他救了鄧稼先,以及一大批研究人員的性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楊振甯曾救鄧稼先一命

視線回到大西北的戈壁上,鄧稼先等人在成功放了兩個“大炮仗”之後,并沒有離開,而是繼續做進一步的研究,但天不逢時一場動亂席卷了過來。

一開始因為鄧稼先等人的工作性質特殊,還是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随着情況逐漸失控,九院也沒能幸免。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之後鄧稼先等一大批的科研人員,被集中到了位于青海的基地,在那裡蒙受冤屈,甚至一些壞人,還準備對鄧稼先等人圖謀不軌。

當然這些壞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鄧稼先等人手上有什麼,是以不斷要求鄧稼先等人,将科研成果交出來,這換誰都不會同意的。

就在這個危難關頭,一個機會出現了——楊振甯回國通路。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大事件,他是第一位通路新中國的海外華裔科學家,這時又是中美關系緩和的重要時期,是以被高度重視了起來。

回國探訪期間,楊振宇列了一個要見的人的名單,其中就有他的老朋友鄧稼先。

這在當時,無異于是救出鄧稼先的最好理由,是以馬上批示鄧稼先回到北京來見楊振宇。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因為鄧稼先掌握着最核心的研究成果,是以在他走了之後,壞人對其他科研人員也失去了興趣,進而這些人也相繼離開。

是以說,楊振宇回國,救了鄧稼先一命。

許鹿希在回憶起這件事兒的時候,眼神中也是充滿了感激之情。

結語

多年之後,鄧稼先離世了,走的時候隻有62歲,對于現在多數人來說,他走得有點急了。

那是因為在西北工作的時候,鄧稼先不幸受到了核輻射,自此留下了病根,而後餘生也多伴有病痛。要不然,老先生必然能親眼看見祖國現在的繁榮昌盛。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再來看看許鹿希,多年的分離,隻換來了最後一年的重逢。

鄧稼先離去之後,她一直住在幾十平的老屋子裡,其實憑借他們夫婦的功勞,足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老人就是不願意離開這裡。

因為這裡承載她太多的回憶,不僅有和丈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有那段峥嵘歲月。

許鹿希回憶丈夫鄧稼先:楊振甯和他是同學,揚老還救過我先生的命

不過,從許老晚年還曾提及楊振甯,當年對于鄧稼先的幫助,這也足以見得當年這些敢于為國奉獻的人們遭遇的辛酸,看似朋友之間的幫扶,又何嘗不是在促進中國科學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