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備的兒子劉禅,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扶不起的阿鬥”;還有就是“樂不思蜀”。
但不論是哪一個,都能看出不是什麼好話,都在說劉禅這個人腦子笨,沒出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禅這個人物形象,似乎就是昏君的代表,為何呢?
我們知道,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還三番五次進行北伐。但在諸葛亮死後,魏國來攻時,他竟然帶領文武百官投降了。
後來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國,他回答說,這裡那麼好,回去幹啥?是以後來人們都用“樂不思蜀”來諷刺他忘本!
是以你看,劉禅似乎就真的是一個昏君!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曆史上的劉禅真的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嗎?
當然不是,曆史上的劉禅,其實很不簡單!

首先來說,我們很多人都将蜀國的滅亡歸因到劉禅身上,畢竟他投降了。但其實,蜀國的滅亡,跟劉禅的關系并不大!
我們知道,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在和魏國的戰争中節節敗退,而在蜀國内部,也逐漸形成了三種意見:南遷、聯吳抗魏、投降。
事實證明,劉禅選擇了最後一種。而這在很多人看來,也是最窩囊的一種,自己的國家,怎能輕易拱手讓人呢?可當我們轉念一想,采取這種方式,所付出的代價是最小的!
如果蜀國采取第一種方案,即南遷,那麼也隻能暫時保全自身而已,并非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躲不過魏國的征讨。至于聯吳抗魏,隻适用于劉備時期,因為此時吳國的勢力遠在魏國之下。
蜀國在劉禅時代,其國力明顯不如魏國,其差距可以從裴松之《三國志注》引述吳國人張俨的《默記》中就能看出:僅從地盤和人口上對比,蜀國和魏國的國力大約是1:9的關系。
在古代,地盤和人口決定着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蜀、魏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
是以,面對魏國來攻,劉禅一琢磨,認為與其連番受辱,還不如直接投降,這樣還能讓蜀中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劉禅的“扶不起”,主要還表現在他老爸劉備去世後,他對丞相諸葛亮的言聽計從,這在外人看來很沒有主見。
但其實不然!劉禅還是很有主見的,比如諸葛亮提議北伐,劉禅就是反對的。因為他深知當時蜀國的GDP遠比魏國要低,不僅打不過,而且還勞民傷财。
但諸葛亮堅持要打,劉禅也沒有辦法!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禅便立即停止了北伐,是以由此可見,他也有明白的時候。
當然,也許你會說:劉禅身為一國之君,怎麼會制止不了諸葛亮呢?
這個問題說來就複雜了,諸葛亮身為蜀漢老臣,其威望盛、勢力大,蜀國的安危基本全掌握在他的手上,再說又有劉備托孤,是以劉禅雖然貴為皇帝,但有時也不得不向其低頭。
實際上,這個問題如果延伸的話,可以論述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皇權與相權的關系,官僚集團和皇權的關系等等。
但在這裡我們就不做過多論述了,隻要知道劉禅還是比較聽諸葛亮的話就可以了。
劉禅投降後,魏國對他還算比較客氣,不僅封他為“安樂公”,還安排他到魏國的首都洛陽去居住,算是比較照顧劉禅的面子。
不過,善于察言觀色的劉禅,很快便看出來了,這魏國雖然名為曹家的天下,但其實早已被司馬家族給占據了,大權基本掌握在權臣司馬昭手上。不僅如此,劉禅還深深感覺到,司馬昭對他根本就不放心。
有一次,司馬昭專門請劉禅吃飯,還故意讓表演者演繹蜀國的節目,并特地在暗中布置,讓一些蜀國降将觸景生情,目的就是為了試探劉禅的反應。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劉禅更是深谙此理,于是便提高了警惕,故意裝出一副嘻嘻哈哈很享受的樣子。
等到演出結束之後,司馬昭便問劉禅:“你想不想回蜀國呀?”劉禅立即回答道:“這地方這麼好,還想什麼蜀國?”
在第一回合中,劉禅算是順利過關了,但劉禅的回答,也讓一些蜀國的降将、舊臣感覺到很不舒服,于是便跟劉禅建議,要是司馬昭再問他想不想蜀國,就表現得難過一點,最好能流一點眼淚。
過了沒幾天,司馬昭果然問起此事,劉禅便按照那些人教的說了。司馬昭一聽,覺得很奇怪,問他所答之言為何那麼像那些人。
其實,從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得出來了,那些人教劉禅說的那些話,極有可能就是司馬昭授意的。那劉禅是怎麼做的呢?
他索性将計就計,告訴司馬昭:“這話正是他們告訴我的啊!”
盡管劉禅的表現确實不像是裝出來的,但司馬昭這個人,謹小慎微,始終沒有對劉禅放松警惕。
直到有一次,司馬昭看見劉禅将自己的住處取名為“中山寨”後,司馬昭這才徹底放下心來,免了他一死。
不過,衆人對此皆表示不解,心想:這中山寨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裡的“中山”,指的是“中山靖王”,也就是他老爸劉備創業初期所打出的旗号。
而真實的中山靖王,則是一個十足的享樂主義者,一輩子吃喝玩樂、歌舞升平,未立過半寸功業。劉禅就是想以此來表明,自己也想吃喝玩樂混一輩子。
見衆人不解,司馬昭則讓其倒過來讀,即“在(寨)山中”,喻為“隐居,不問世事”。
此時,司馬昭已經看透了劉禅的心思,是以也就不再為難他了!
盡管劉禅做的這些事情保全了蜀國子民和自身的安全,但也難免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沒有骨氣的皇帝,但我們仔細想一下,如果不這樣,他又能怎麼樣呢?
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蜀國本來就不穩定,看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那時候的魏、蜀、吳三國,蜀國的綜合實力是最弱的。是以亡國的責任,不能算在他的身上。
其次,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劉禅的待遇,就直接影響到了戰勝國對蜀中百姓的政策。
劉禅裝瘋賣傻,才是保全蜀中百姓的最好政策。就連清朝的曆史學家周壽昌先生都說:“劉禅所表現出來的麻木和軟弱,不過是他自保的手段而已”。
而當我們認真翻看劉禅的一生,會發現,他這一輩子,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他的幼年時期,過得無比悲慘。
他從小就和父親失散,四處颠沛流離,後來好不容當上了皇帝,又是在蜀國運勢最差的時候遇到了強勢的諸葛亮,原本就不強大的蜀國,在諸葛亮的反複折騰下,變得更加的艱難。
是以沒辦法,在面對魏國的進攻時,他隻好選擇投降,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全蜀中的一草一木。
此外,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在所有的亡國之君中,劉禅的結局是最好的,蜀國的百姓也沒有因為亡國而遭到太大的影響。
是以,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皇帝、劉禅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不同環境下做出正确的應對的功勞。
當然了,對于劉禅的評價,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出來的結論也就不同。
但不論是哪一種評價,筆者認為都應該結合真實的史料去加以分析,不能僅僅局限在小說《三國演義》,以及一些文學作品中。
劉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覺得我們還是得從真實的史料出發,去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
那麼,有沒有一部嚴謹的曆史書籍能夠幫助我們去很好地了解劉禅,乃至是三國時期的很多人物和事件呢?
當然有,陳壽的《三國志》就是很好地選擇!
《三國志》,被譽為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其内容真實度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東漢、三國、西晉這段曆史。
當然,也許你會說了:這《三國志》都是些文言文,讀都讀不懂,怎辦呢?
其實這完全不用擔心,大家可以看一下筆者推薦的這套文白對照版的《三國志》。
這是一套足本無删減、文白對照的版本,全書一共4冊,内容豐富,裝訂結實、精美,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書中除了基本的譯文之外,還有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做的補充和考訂,力求做到補缺、正訛和存異。
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點選下方商品卡入手全套!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三國志》文白對照版
¥13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