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初,一個名叫‘菲涅’的烏克蘭女孩跟随家人沿着烏蘇裡鐵路的修建,一直到濱海邊區。
後來,為了生計,年僅十六歲的菲涅隻身落戶中國的綏芬河,并在一個俄僑家做傭人。十七歲那年,菲涅遇到了與自己相守一生的男人——張煥新!
張煥新出生在山東掖縣,從小便跟随叔叔“闖廣東”,做“以貨易貨”的毛皮生意,走南闖北十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俄文。
但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張煥新也在綏芬河落戶,并在當地做了一名列車押運員。而就在這年,張煥新遇到了年僅十七歲的菲涅,兩人很快便墜入愛河。
1928年2月18日,張煥新和妻子菲涅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是一個小公主,取俄文名為‘嘎麗娅·瓦西裡耶夫娜·杜别耶娃’。但其實,家人都喜歡叫她嘎拉!

圖 | 嘎麗娅和弟弟張樹烈合照
嘎麗娅上面還有兩個哥哥,下面有一個弟弟,由于是家中的獨女,是以備受父母和哥哥們的寵愛。嘎麗娅的幼年時期,可以說都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
嘎麗娅受過正規的教育,又是生活在多民族地區,周圍除了中國人之外,還有俄國人和日本人,平時他們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地好,這讓勤勉好學的嘎麗娅輕松學會了三國語言。
此外,嘎麗娅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全能兒”!13歲那年,她還與同學麗達共同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其所唱的《白色的刺梅花》還榮獲了一等獎。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當時沒有那可惡的戰争,跟現在一樣是個和平年代,那麼嘎麗娅肯定會生活得很好,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一位音樂家,或者是翻譯官。
當然,這隻是如果!嘎麗娅生活的年代,注定她不可能平穩度地過一生,因為戰争正悄然而至!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集中了150多萬軍隊,分别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在長達四千多公裡的戰線上,越過中蒙、中蘇邊境,向盤踞在中國東北、北韓北部等地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突襲。蘇日戰争,一觸即發!
而此時正值17歲豆蔻年華的嘎麗娅,也不知不覺地被命運安排走上了戰火紛飛的戰場!
圖 | 1945年8月蘇軍進攻日本關東軍戰略部署圖
此次戰役,蘇聯紅軍完全是“有備而來”,除了準備充分之外,在武器裝備和兵力上面也占有較大優勢,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是以,在開戰後不久,蘇聯紅軍便憑借着強大的攻勢,一路勢如破竹,打得日本關東軍丢盔卸甲,潰不成軍!
1945年8月10日,在蘇聯紅軍的強大攻勢下,嘎麗娅一家所在的綏芬河市城區很快便被攻克。不過,日本關東軍之前在這裡挖了一處要塞,那些潰敗的日軍逃進要塞後,依舊在負隅頑抗。
11日,蘇聯紅軍向市内居民釋出了一則通告:為清剿日本人,綏芬河東街一律轉移到西街的腰毛屯和阜甯鎮。
但由于事發突然,是以居住在東街的很多居民都來不及帶上太多的财物,便男女老幼成群結隊匆忙轉移。
嘎麗娅一家也是如此,她跟随着父親趕着家中的兩頭奶牛穿過中東鐵路前往西街。
然而,就在嘎麗娅和父親趕着牛穿過鐵路後,卻發現在後面的母親和15歲的弟弟張樹烈被幾個蘇聯士兵攔着問話。
嘎麗娅見狀後,便讓父親趕着牛先走,自己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然而誰曾想到,嘎麗娅的這一回頭,竟然使她的人生軌迹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原來,蘇聯紅軍讓他們去司令部登記,看看他們誰會日語,好讓他們幫忙去勸降要塞裡的日軍!
因為随着日本關東軍的潰敗,駐紮的部分日軍便乘坐汽車和火車逃往了牡丹江一帶,緻使遺落在綏芬河的部分日軍和日本僑民們,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他們擔心蘇聯紅軍會對他們施以報複,于是便紛紛躲進了号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長山要塞。
天長山,海拔693米,位于綏芬河市北部,此山西坡陡峭,東麓臨中俄邊境,地勢險要。
二戰期間,日軍在占領東北及内蒙後,便在近五千公裡的邊境線上修建了十四座要塞,而在綏芬河三十二公裡的過境線上,其要塞就多達三處,其中當屬“天長山要塞”最為堅固,号稱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開戰後,綏芬河市城區很快就被蘇軍攻克,但天山要塞内的日軍卻還在負隅頑抗。據記載,這個要塞内有以石島長吉為首的450餘名日軍,還有一百多名日本僑民。
蘇軍之是以久攻不下,除了此要塞堅固異常之外,最重要的是裡面還有一百多名平民百姓,是以蘇軍并未對此展開大規模的炮火攻擊。再堅固的要塞哪裡扛得住巨大的炮火打擊呢?
是以,在幾次進攻未取得較大成果後,蘇軍便隻好暫時封鎖天長山,将機械化部隊集結在外,坦克、重炮皆部署完畢。
當然,蘇軍上司心裡也很清楚,如若強攻,隻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但現在戰局緊張,一分一秒都拖延不得,必須想辦法将其攻克!
而強攻不行,隻能選取另外一種辦法了——勸降。
圖 | 《嘎麗娅》音樂劇
可問題是,對于這些喪心病狂的日本關東軍來說,勸降真的有用嗎?
要知道,在當時,蘇軍曾派出一名軍使前往東甯要塞地下勸降,結果這名軍使被送出來的時候,已經是遍體鱗傷:舌頭被割、腦門上還有被刺刀刻出來的五角星、九根手指也被砸掉。
此外,蘇聯紅軍也曾讓被俘虜的日本傷兵向洞内喊話,以勸降洞内的日本士兵,結果這名日本傷兵卻對着洞内大喊說自己不想死在蘇聯紅軍的槍下,請求洞内的戰友将自己擊斃,結果毋庸置疑。
是以,想勸降天長山内要塞内的日軍,确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這也是蘇軍目前最佳的選擇!
嘎麗娅懂三國語言,加上其本身就是綏芬河本地人,跟當地的日本僑民比較熟,是以讓她去勸降,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蘇軍司令部,蘇聯紅軍軍官一直在給嘎麗娅做工作,希望她能幫助蘇軍勸降要塞裡的日軍。在蘇軍軍官的一再請求下,嘎麗娅同意了,但是她必須先安撫一下母親才行!
圖 | 東甯要塞
從蘇聯紅軍的司令部出來後,嘎麗娅便向母親走來,同行的還有四名紅軍士兵。嘎麗娅對母親說道:“紅軍征召翻譯,讓我跟他們上要塞,去勸日本人投降!”
嘎麗娅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很平靜,也許是不想讓母親為她擔心。但母親對此卻表示反對,堅決不同意女兒做這種危險的事情,嘎麗娅很鎮靜地安慰母親道:“不要緊的,那裡面還有我的日本同學呢!”
經過反複努力說服母親後,嘎麗娅便跟着蘇軍軍官菲多爾琴科和幾名戰士向天長山主峰出發了!臨行前,母親還将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來,親手戴在女兒頭上。
或許,對于此時的嘎麗娅來說,她并沒有想到此行究竟有多危險。或者是覺得日本人已經垮台了,自己還有蘇聯紅軍的保護,應該是沒有什麼危險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覺得自己此行不過是告訴自己曾經的日本鄰居、同學們,要聽話走出山洞,以免兩軍開戰後傷及無辜。
現在,我們已無從知曉當時嘎麗娅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但她在面對危險時,卻是那樣的從容鎮定,如此精神,确實讓人折服!
距離要塞還有幾百米時,日軍士兵便示意他們停下,隻允許嘎麗娅一人進入要塞進行談判。這時,菲多爾琴科告訴嘎麗娅,如果她害怕的話,可以不去。
但嘎麗娅并沒有放棄,在看了一眼日軍要塞上一個個黑洞洞的射擊孔後,便毅然對菲爾多琴科說:“我還是要去試一試,萬一成功了呢?”
說罷,嘎麗娅整理了一下衣服和母親給她戴上的頭巾,便跟着日本士兵向要塞深處走去了。
在這裡有一個傳說:嘎麗娅其實到天長山要塞去了三次,第二次去的時候,日軍軍官說要給他們一點時間準備,答應下午三點左右的時候放下武器投降。
然而等到他們第三次上去,準備接受日軍投降的時候,日軍卻突然變卦,開槍打死了同行的蘇軍士兵,嘎麗娅也被他們拖進了山洞。
但因為當時的情形沒有人看到,是以這也成了一個“未解之謎”!不過嘎麗娅确實是遇害了!
山下的人等了一個晚上都不見人下來,大家頓時明白了一切,看來隻有使用武力才能解決一切了。
8月13日晚,蘇軍指揮部下令對天長山要塞實施炮火打擊!頃刻間,數萬發炮彈從炮管中呼嘯而出,全部傾瀉到天長山上,焦土橫飛,火光沖天,場面壯觀極了!
晝夜不停的炮火持續了三天三夜,天長山主峰被削去了三米多,日軍精心構築的鋼筋混凝土工事,也被炮火炸得滿天飛,原本指望可以固守一年的工事,結果竟然成了埋葬他們的墳墓。
除了數千門火炮攻擊之外,蘇軍又派出了數十架轟炸機,對天長山要塞進行了輪番轟炸,整個天長山被戰火的硝煙籠罩着!
圖 | 嘎麗娅雕像
8月15日,天長山要塞内的日軍不得不向蘇聯紅軍投降,原本百餘人的部隊,打得隻剩下二十多人。
然而戰鬥結束後,衆人仍不見嘎麗娅的身影,他們不得不走上要塞去尋找。
結果在一番苦苦搜尋下,隻找到一塊殘存的頭巾,這是嘎麗娅前往要塞勸降時,她的母親親手為她戴上的!
戰後,這二十多名日軍被遣送回國,而蘇軍也相繼撤離此地,沒有人為嘎麗娅的英勇事迹作證。
等到嘎麗娅的家人來到蘇軍司令部詢問女兒的下落時,得到的回複卻是:先頭部隊已經開走,他們也不知道。
之後,嘎麗娅的家人來到天長山要塞,仔細尋找了每一個的角落,但依舊沒有見到嘎麗娅的影子。當時很多人還猜測,嘎麗娅是不是犧牲了?或者是被困在洞裡餓死了?亦或是跟随蘇聯紅軍離開了?
在當時,沒有一個人能為此給出一個準确的答案,由于軍方未能對嘎麗娅勸降一事作出評論,是以嘎麗娅最後也隻是被認定為是戰争失蹤人員而已。
作為一個為了和平事業奉獻出寶貴生命的人,最後竟然連個烈士稱号都沒有,着實令人寒心!
但英雄終究還是英雄,沒有人會将他們遺忘的!
而當時,嘎麗娅的家人,也已經離開綏芬河了!
後來,那位因勸降而獲得一枚紅星勳章的蘇軍軍官菲爾多琴科,曾兩次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娅的英勇事迹,并認為此勳章應該是屬于她的。
自此,嘎麗娅的英勇事迹,才在中俄兩國傳遍開來!
後來,綏芬河的市民為了紀念嘎麗娅,便用青銅為她豎起一座雕像。而從雕像圖樣來看,嘎麗娅步履堅定,手中還揮舞着母親留給她的花頭巾,回頭望着自己的家鄉。其寓意深遠,令人感動!
後來,俄羅斯總統普京還親自為其題詞:“我們的友誼就是互相了解、信任。我們将銘記過去,展望未來。”
如今,嘎麗娅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她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中俄兩國人民心中,她為世界和平事業做出的貢獻,曆史永遠不會忘記!
最後,讓我們為這位偉大的“和平天使”嘎麗娅,緻以最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