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了!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了!

在我國古代曆史上,有很多優秀的愛國将領,但讓人們覺得死的最冤的便是嶽飛。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将,“中興四将”之首,一生對朝廷忠心耿耿。眼看就要幫南宋收複河山,卻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了!

隻是,我們所熟悉的"精忠報國",其實算是一種誤傳。無論是在秦腔劇目還是河北梆子,豫劇還是歌仔戲,嶽飛都是一個經典形象。而有關他背上的刺字,在《精忠報國》或《嶽母刺字》之中都說,這是嶽飛的母親為了激勵兒子而在他背上刺上的——精忠報國。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了!

從平定軍突圍出來的嶽飛,看着士兵被殘殺,百姓被奴役,便又生出了投軍之心。但與此同時,嶽飛又擔心家中老母、妻兒在亂世中無法生存。在這忠孝兩難全之際,嶽飛的母親姚氏深明大義,鼓勵嶽飛去參軍趕走侵略者。為了勉勵自己的兒子,嶽飛的母親在他背上刻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

嶽飛在背上刺的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900年!總算知道了!

"盡忠報國",到底是怎麼傳成"精忠報國"的呢?其實"精忠"一詞的記載出自嶽飛之孫嶽珂之手。他在《鄂王行實編年》中記載,因為嶽飛剿匪有功,是以紹興三年(1133)宋高宗"賜宸翰于旗上, 曰'精忠嶽飛', 令先師行之次建之"。這個記載後來也被《宋史》吸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