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爆破元帥董存瑞,生死邊緣走來回。山高不言真如鐵,南征北戰懼怕誰?隆化戰場莫疲憊,滿身開花視如歸。遙望故鄉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

這首《贊存瑞》歌頌了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他以生命為代價,舍身炸碉堡的壯舉令世人為之震撼,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歌!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實際上在那個動蕩不安,戰火紛飛的歲月,有無數英雄兒女像董存瑞那樣犧牲在了敵人的碉堡之下,也許他們的犧牲沒有董存瑞那麼悲壯,但為國捐軀,舍身為國的精神卻是一般無二!

那麼問題來了,抗戰時期,敵人的碉堡果真如此厲害嗎?我軍又是用哪些方法攻克一座座碉堡的?

碉堡又叫炮樓,要想知道我軍如何攻克炮樓,先得知道炮樓是如何出現的!

一、日軍的“無奈之舉”——修築炮樓

據《抗日戰争史》所載,1937年7月7 日,日本帝國主義策劃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以此事件為标志,日本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中華民族也進入全面抗戰的階段,當時日本侵略者來勢洶洶,叫嚣三個月内滅亡中國,不料他們遠遠低估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

僅僅“淞滬會戰”就持續了三個月,這使得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美夢”淪為泡影,戰争開始朝着對日本不利的“持久戰”發展!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武漢會戰結束後,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我黨上司的敵後遊擊隊成為抗日戰争的中堅力量,多次重創日本侵略者,為了圍剿遊擊隊,也為了以最少的兵力守住占領的區域,日軍開始在交通要道大規模修築炮樓。

而遍地林立的炮樓也确實對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日軍僅僅用七八個士兵就能守住一座炮樓,而我軍要想拔除一座炮樓,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總而言之,炮樓的出現其實也是日軍的“無奈之舉”,他們沒有多餘的力量應對神出鬼沒的遊擊隊,隻能在交通要道修築炮樓,以起到“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效果,而為了應對日軍的炮樓,我軍也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方法!

二、“花樣百出”的應對措施

炮樓往往修築在橋梁、鐵軌等交通要道,我黨上司的遊擊隊要想有所作為,必然繞不開炮樓鎮守的區域,是以躲是躲不過的,隻能想辦法拔除,為此我軍也想過很多應對措施,總結起來,大緻可分為三種: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強攻,以絕對的武力攻克炮樓,不過這一方式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因為雖然一座炮樓内僅有七八個日本士兵鎮守,但他們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等重武器應有盡有,生活物資的儲備也非常豐厚,可以支撐很長時間。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一旦我軍發動強攻,幾名日本士兵就能憑借先進的武器以及幾十厘米厚的炮樓掩體拖住我軍上百名戰士,我軍要想将其拔除,需得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個代價是我們不願承受的!

其次,為了減小傷亡,我軍曾試圖通過培養神槍手、投彈手來攻克炮樓,炮樓之是以難以攻克,就是因為它外面有很厚的掩體,但一座炮樓無論掩體有多厚,其機槍口總是内外相通的。

是以若是有人能夠通過機槍口擊斃裡面的敵人,或者将手榴彈準确無誤的扔進機槍口,我軍就能輕易拔除炮樓,隻是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難得了,是以這一方式難以普及!

最後,抗日戰争進入中後期後,日軍兵力損耗嚴重,開始派僞軍鎮守炮樓,這使我軍看到了新的希望,若是能夠通過策反僞軍,從内部瓦解炮樓,我軍就能以極小的代價,神不知鬼不覺的拔除炮樓!

這一方式在理論上可行,我軍也确實通過策反僞軍拔除了一些炮樓,但未能大規模推廣,畢竟不是每個炮樓的僞軍都能順利策反,就算策反也不一定就能保證計劃成功。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總而言之,雖然我軍針對炮樓想了很多應對措施,但大都難以大規模推廣,這使得日軍的炮樓在整個抗戰期間都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其實若是我軍擁有榴彈炮、擲彈筒等重武器,也能輕易拔除炮樓,可惜我軍武器實在太落後了!

由于炮樓太過“難纏”,抗戰結束後一些不願承認失敗的日兵躲入炮樓負隅頑抗,隻是這次他們可失算了!

三、老農提供的破敵妙計!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一些“感情上”無法接受的日兵退守炮樓負隅頑抗,為了拔除這些炮樓,我軍最開始采用圍而不攻的破敵方式,這樣能以最小的代價“耗死”裡面的敵人。

隻是這一方式的時間成本太大,後來一個老農為我軍提供了一個“妙計”,那就是将動物或者日軍的屍體焚燒,然後借助風勢将焚燒産生的氣味吹入炮樓,屆時裡面的日軍必然難以忍受,主動逃出炮樓,而沒有了炮樓掩護的日軍,将會被我軍輕易制服!

我軍依計行事,果然輕易消滅了負隅頑抗的日軍!既然這一方式如此有效,為何不在抗戰時期使用呢?這主要是因為抗戰時期敵強我弱,日軍各個炮樓互相呼應,若是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除炮樓,必然會遭遇前來增援的日軍,哪裡會有時間焚燒屍體呢!

抗日時期,日本人藏在隐蔽的炮樓裡,我軍是用哪些方法攻克的?

老農獻妙計智破炮樓的事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當時間、地點、條件發生變化時,我們也要随之改變自己的應對措施,如此方能立于不敗之地,除此之外還要學會發散思維,不可固執己見,固步自封!

小結:

抗戰時期,僅僅一個炮樓就能給我軍造成巨大的威脅,可想而知抗日戰争的慘烈程度,為了赢得這場事關民族命運的戰争,無數中華兒女抛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是以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且行且珍惜,一定要時刻緬懷革命先輩的偉大功績,時刻牢記日本侵略者對我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時發奮自強,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參考資料:《贊存瑞》《抗日戰争史》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