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文化如何更好出海?考古、曆史、傳播學多位學者座談支招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道

三星堆的魅力,通過迅猛發展的媒介技術,已成為備受大衆矚目的“出圈”熱點。三星堆文化在國際傳播領域,具展現狀如何?如何更好地将古蜀文明的影響力擴充至全世界?

三星堆文化如何更好出海?考古、曆史、傳播學多位學者座談支招

1月15日上午,一場名為“三星堆文化國際傳播”的座談會,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科舉行。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以及川大曆史文化學院、川師大曆史與旅遊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機關的幾十名相關專業人士,相聚一堂,重點圍繞“三星堆文化國際傳播”這一主題,展開座談。考古學者、曆史學者、傳播學者打破學科壁壘,暢所欲言,探索多學科交叉研究、學術與實務交流合作的路徑與模式,為三星堆文化國際傳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視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向寶雲研究員、四川省文化産業發展促進中心(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想、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分社社長黃慶斌出席會議并緻辭,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主持會議。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曾擔任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長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德安、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黃劍華、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教授、川大曆史文化學院羅二虎教授、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姚菲等人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三星堆文化如何更好出海?考古、曆史、傳播學多位學者座談支招

專業研究與大衆傳播的牆如何破?

本次座談會由四川省文化産業發展促進中心(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曆史研究院、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機關主辦。

擔任此次座談會主持人的川師大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提到:在學者的專業研究與大衆傳播之間,往往有一個時間錯位。比如說,對一個考古發現的準确解讀,學者是需要一定時間去深入研究的。而且學者研究成果有一定專業知識門檻。但大衆傳播講究時效,而且需要幫助閱聽人聽得懂,願意聽。這兩者如何達到一個平衡?“我覺得提升和加強雙方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專業知識與大衆傳播之間的牆,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課題。”

2021年,三星堆再醒驚天下。很多人對三星堆的高清晰視訊直播,印象深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德安,在本次座談會上發言中,首先就提到,他本人認真觀看了直播,“目前媒體上對三星堆考古成果的直播,非常詳細、高清,對三星堆文化傳播起到很大推動作用。”但他同時也提了一些建議,在做三星堆相關報道和解讀的時候,注意不要引導觀衆的眼球關注到某個還沒有定論的說法上,以至于誤導觀衆,似乎某個說法已經有了專業定論,“最好是對各方的觀點,進行客觀、平衡的介紹就很好。在這個過程中,保證不出現差錯,是需要下功夫的。”陳德安還提到專家學者的責任,“專業學者自己首先要把學問做好,然後轉化成大衆能聽得懂的語言,給大衆傳播準确的資訊、知識。”

三星堆文化如何更好出海?考古、曆史、傳播學多位學者座談支招

用藝術創作的形式,傳播三星堆文化并擴大影響,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同樣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的黃劍華,也高度肯定媒體對三星堆的報道,助推形成了2021年“三星堆熱”,對其文化影響力的國際傳播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于社會上流傳的一些知識謬誤,專家學者有責任通過自己的研究,通過合适的語言,通過後媒體給大衆提供準确的資訊,去取代謬誤的資訊。”

黃劍華還說,由于成都大運會的即将到來,三星堆文化在2022年還會更熱,“我建議,要加快考古成果資料的整理和公布,組織學者深入研究。此外,我對目前已有學者提出的多學科綜合研究三星堆的提議非常贊同。因為解讀三星堆,不僅僅需要考古學知識,還大量涉及到曆史學、 藝術學、民族學、 古文字研究學等。僅僅用一個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2021年,黃劍華在成都時代出版社推出“古蜀傳奇”三部曲——《夢回古蜀》《金沙傳奇》《五丁悲歌》,得到彭邦本、舒大剛等人的高度肯定。黃劍華就此還認為,學者可以積極主動,從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角度,傳播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用藝術創作的形式,傳播三星堆文化并擴大影響,是大有可為的領域。三星堆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如果專業學者不去寫,那麼當對三星堆沒有足夠準确知識了解的人,以過度娛樂的方式去寫小說,就很容易造成在一些知識點上對大衆的誤導。”

三星堆文化如何更好出海?考古、曆史、傳播學多位學者座談支招

三星堆的國際傳播,需要更多更廣泛的機構加入進來

在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看來,三星堆文化不僅僅要出海,“走出去”,還要切實提高“走出去”的影響力。她認為,國際傳播跟國内傳播有一緻的東西,也有不同的東西。要做好三星堆的國際傳播:“首先要對三星堆文化價值進行系統的、多元度的梳理。不光是曆史價值,還有文化藝術價值,人與自然關系等相關哲學思想價值,以及工藝相關方面的科學價值。将這些人類共通的知識,容易引發共鳴的審美點,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電影、動畫、遊戲,都是可以嘗試的手段。其次,建立三星堆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不僅僅是博物館或考古研究院的事情,這些專業機構隻是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其中一個環節。三星堆的國際傳播,還需要更多更廣泛的機構加入進來,把三星堆真正有效傳播出去。 ”

三星堆的國際傳播是“文化+、網絡+、故事+”的組合

金沙與三星堆作為古蜀雙星,同根同脈。兩者在國際傳播的道路上,相伴而行。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姚菲分享了金沙在國際傳播方面的一些有效經驗。她特别提到,鑒于存在時間、空間限制而出現實體展覽“走出去”辦展的種種困難,近些年來,金沙充分運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成果,在多媒體展覽、3D列印技術應用、AR/VR技術手段、藝術化展示、關聯城市營銷等領域取得非常有效的成績,讓國際觀衆對古蜀文明有更真切的感覺和互動。

四川文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從專業的傳播學角度分享了她的觀點。首先,她指出, 三星堆的對外傳播是一個持續過程。文化+、網絡+、故事+是一個組合政策,因為面對廣大的海外閱聽人,他們是憑借興趣或特殊的緣分來接觸這一領域和這一事件,是要把偶然接觸變為趣緣認知,進而形構社群,其目的不是探讨考古或者曆史。對國内來說,要注意青少年閱聽人和專業人士,應該有所區分,在目标人群中注意有效性、知識性、探究性即可,不宜過度追求數量規模,過度做娛樂化開發或旅遊消費。她還強調,對内傳播是對外精準傳播的基礎。建議可以征集三星堆現場考古觀摩員每年一次做一個文物或文化遺迹的直播,但需要在文物保護原則之下開展。可以做三星堆+系列沙龍,形成互動活動,年度釋出一些遊戲和有趣的讨論文集,這也是在保護文物前下的影響力傳播政策的建議。

最後她提到,在大衆媒體之外,可以孵化或加速專業機構自己的媒體機構,提升由内而外的傳播能力和原創權威釋出。比如四川省考古機構、三星堆管委會、三星堆專家組等,可以自己開設社交賬号或建立自己的媒體平台,作為首發和權威信源,在合适的時間節點釋出最新動态,推出專屬文創産品,制作獨家影像資料片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