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3年斯大林表示:德國比俄國重要得多,柏林才是蘇聯真正的首都

1923年斯大林表示:德國比俄國重要得多,柏林才是蘇聯真正的首都

斯大林

作者蘭台

中文網際網路上關于斯大林的誤會裡最大的誤會莫過于把斯大林看做是一個俄羅斯民族主義者。

把斯大林看做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這才是對斯大林最大的“侮辱”。

斯大林從來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更不可能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他自始至終一直是一個國際主義者。

甚至我們可以認為是二戰之後的斯大林身上具備了一些大國沙文主義特征,但是斯大林真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本人對俄羅斯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

斯大林和列甯一樣,是一個100%的國際主義者,在列甯和斯大林的設想中,莫斯科從來不是蘇維埃真正的首都,柏林才是。

列甯和斯大林這批蘇聯第一代布爾什維克,他們心中一直有一個“歐洲工農蘇維埃共和國聯邦”的理想,早在1918 年德國仿效十月革命成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時,列甯就對巴伐利亞局勢十分關系,隻不過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最終失敗,使得列甯的夢想沒能達成。

但是,這不代表以斯大林為首的第一代布爾什維克心中理想的火焰熄滅了。

其實從實際情況看,當時柏林和維也納比莫斯科氣候、環境都好得多,斯大林等第一批布爾什維克,許多人都在德國或者奧匈帝國長期生活過。

大家如果去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旅遊,就能聽到當地導遊告訴你,希特勒、斯大林、鐵托等曾同時在一個方圓5公裡的區域内生活過。

而且斯大林當年最喜歡去散步的公園就是希特勒常去畫畫寫生的公園,這兩個人說不定還曾經見過面,隻是他們不知道對方居然在幾十年後成為決定人類命運的大人物。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對于19世紀的歐洲人來說,柏林、維也納就像是“北上廣”,而莫斯科頂多算是“蘭州”。(聲明一下,沒有對蘭州不敬的意思)

是以,對于列甯和斯大林這些第一代布爾什維克而言,莫斯科更像是一個“臨時落腳地”。

1923年斯大林表示:德國比俄國重要得多,柏林才是蘇聯真正的首都

1923年乞讨的德國殘疾軍官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1923年1月,德國因戰争賠償問題與法國、比利時等國出現争執,随後法比兩國便出兵占領了德國魯爾地區,這使得德國原本就凋敝的經濟更加凋敝,社會更加動蕩。

于是德共上司人于1923年7月11日發表《告全黨書》,表示要準備開始武裝鬥争,組織失業勞工,号召群衆起義,“一個勞工被殺。就要用兩個法西斯的命來抵”。

接着是7月29日德共組織的反法西斯日活動。

德國即将爆發蘇維埃革命,這毫無疑問再次點燃了以斯大林為首的第一代布爾什維克心中“歐洲工農蘇維埃共和國聯邦”的理想。

于是,整個蘇聯上司群體都抛棄了所有争論,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武器、派遣幹部,為德國的 “十月革命”緊鑼密鼓加緊布署。

當時,斯大林甚至以為德國革命的勝利就在眼前,于是他在内部會議上毫不掩飾的表示德國革命的意義比俄羅斯革命要大許多倍:

德國即将發生的革命是當代最為重要的事件。它的勝利,對于歐洲和美洲的無産階級來說,要比6年前的俄國革命意義更為重大。德國無産階級的勝利無疑将把革命的中心從莫斯科移到柏林。

通過斯大林以上談話,相信大家能看出來,斯大林已經開始設想德國革命成功後,蘇維埃立刻“遷都柏林”的設想了。

1923年斯大林表示:德國比俄國重要得多,柏林才是蘇聯真正的首都

衛國戰争時期的宣傳畫

隻不過,斯大林沒有想到德國情況急轉直下,讓他心中“歐洲工農蘇維埃共和國聯邦”永遠也沒有實作的那天了。

不過即使如此,在二戰爆發前斯大林與蘇聯宣傳上也一直在避免宣揚俄羅斯民族主義,宣傳上着眼點一直是“一國建成社會主義”上的。

在斯大林心中,蘇聯是全世界無産階級的祖國,而俄羅斯隻是全世界無産階級的一份子。

蘇聯真正開始宣傳民族主義是蘇德戰争爆發之後了。

當時蘇聯為了赢得衛國戰争,不得不宣傳沙俄曆史上的民族英雄,像大貴族亞曆山大涅夫斯基、為沙俄效力的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等等。

換言之,蘇聯以及斯大林宣傳俄羅斯民族主義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有現實壓力的。

但是這并不代表斯大林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我認為關于斯大林最好的評價是毛主席做出的:斯大林是一個偉大的共産主義者。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