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奎松:現代最"悲傷"的事情是"鬼來了"?

作者:南渡話史作

"魔鬼來了",這是18世紀和19世紀以後中國面臨的嚴峻現實。這個"鬼"不僅僅指日本的"東洋鬼",其實清朝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卷發、高鼻子的歐洲人,類似的詞語如"外國魔鬼""外國人"等等,一個"鬼"字包含了中國人對自己與自己的分歧、迷茫和恐懼。在18世紀之前來到中國的歐洲人并不了解幾何學,但沒有一個像鴉片戰争及其随後的霸權交換那樣暴力,發誓要将這片土地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鬼"來了,"世界"不再來了,老人物不走了,新的桃子種族,老朝代遇到了新世界,影響有多大。被擾亂了兩百年,一方面,我們越來越"現代",即離"古代"越來越遠,另一方面,随着民族知識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新、舊、中、西的讨論中,解決自己的困惑和困惑。

為什麼許多中國人不愛國?"恢複中國"有多難?世界上誰在"轉向"誰?愛,愛,還是愛國?為什麼落後的民族革命不能與外援分開呢?為什麼抗日戰争是民族複興的中心?我們到底是誰?我們能到達理想的"幸福終點站"嗎?楊奎松教授的書《捉鬼敢死隊》即将問世:現代中國的混亂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楊奎松:現代最"悲傷"的事情是"鬼來了"?

這本書不到14萬字,裡面有楊奎松教授2015年在《财新周刊》上發表的一篇曆史筆記,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曆史"。這本書的22篇文章,加上後記和24篇的順序計算,我認為目的是為一天騰出足夠的時間,不要忘記每天閱讀和思考,當然,如果還有其他深刻的意義,那就是我自己猜測的時候。

讓我們來談談這本書的順序- "捉鬼敢死隊"即将到來!2000年蔣文拍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鬼來了》,然後因為各種原因被禁播出,播出又被取締。影片講述了抗日戰争期間一個偏遠的山村,他試圖利用一個值得信賴的戰俘來換取日本軍隊的利益,但最終被屠殺,觀衆覺得這個故事很奇怪,有這麼多人不關心國家社會, 隻談自己的食衣,也有人把這歸咎于"自私自利的民族自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是時代的背景。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公開親美,無數網友會立即做出反應,這取決于發達的資訊交換技術;在電影中呢?偏遠山村的人世世代代習慣了"城首換王旗",他的王朝變遷,老百姓喜歡繳納食物和稅款來生活,江山易主,清和幹?必須承認,曆史上有這樣一個微觀的曆史事實,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不愛國,一個沒有"國家"概念的人,他怎麼能愛國呢?

楊奎松:現代最"悲傷"的事情是"鬼來了"?

換言之,為什麼從新文化運動到抗日戰争的幾十年裡,中國的"啟蒙運動"沒有樹立"國家"的概念呢?幾十年的"啟蒙"是沒有用的嗎?事實上,事實并非如此,但現代化不是一次性的,這種變化是"漸進的,漫長的,非常不平衡的過程"。

現代沒有人比"捉鬼敢死隊"更悲慘了?中國文化在面對外部沖擊時的複雜性,不能用"悲傷的匆忙"這個詞來概括。孫文早前表示,這是"世界潮流"、"順昌,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沒有外來入侵,恐怕我們永遠無法突破"中國集中制",更談不上"睜開眼界"。當然,這并不是說侵略大國是好事,其不公正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它确實促進了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為什麼仍然能夠在侵略下進入世界的中國不能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