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作者:美術史知識大全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一個最牛勵志故事

一個非高富帥的木匠,

25歲做了業餘畫家,

32歲開始學刻印,

40歲時開始周遊全國,

53歲抛家舍業遷居北京,

操着一口湖南口音

獨闖人生地不熟的京城。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在北京逆襲,

由木匠變成巨匠,

83歲還生了孩子,

85歲鬧着續弦,

92歲仍喜歡看年輕漂亮美眉

握住不松手。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93歲臨終那年吵着要

與22歲小美眉結婚,

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藝術家為什麼風流指數高?

畫家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常識講

藝術家感情豐富,作品感染力強容易把人的心吸引過去。事實上這隻是原因之一。藝術家能稱家的,都具備一定的天賦和成就。而作品是藝術家隻是以成家的唯一證明。作品恰恰是精神産物,對人極其具備鼓動性和感染性的,甚至是感召性。

畢加索一生情人過百、天才達利擁有完美愛情和同性激情……畫家需要什麼樣的愛情?當心跳追随畫筆,女人仍是藝術家們藝術祭台上的犧牲品嗎?……

畢加索

每劈一次腿,就變一次畫風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在我的心中,誰也不會占據真正重要的地位,對我來說,女人就像飄浮在陽光裡的塵粒,隻需揮動一下掃帚,它們就得飛出門外。”

——畢加索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在92年的生命曆程中,畢加索完成了3萬多幅作品,包括油畫、雕塑和版畫等門類。他創作了大量帶有自傳性質的自畫像,同時把自己的妻子、情人、孩子和朋友們等拉入作品中。

他有着異常複雜的感情經曆,先後有7位妻子或情人。在談論畢加索的藝術時,他的感情世界無法繞開,這并不僅僅因為人們對藝術大師私生活的好奇與八卦,更是由于每一次感情的迸發都伴随着畢加索藝術風格的轉變。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1983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訪華時,曾将25幅畢加索作品帶到中國大陸。後來的28年裡,中國大陸觀衆從未有過系統了解畢加索一生創作風貌的機會。

2011年10月18日至2012年1月10日,來自法國國立畢加索博物館62幅畢加索原作和50幅生活照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這是中國大陸最大規模的畢加索展覽。欣賞這些作品時,大師的感情經曆是一條連貫而生動的線索。

早期作品顯露“情聖”苗頭

《兩姐妹》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畢加索早期的作品中其實就顯露出了他作為一個情聖的苗頭。1904年,年僅23歲的西班牙人畢加索正式在巴黎蒙馬特區的“洗衣舫”定居。他的作品《兩姐妹》就以在巴黎見到的貧困婦女為刻畫對象。把妓女和修女畫成兩姐妹,表現出他對女人截然不同的看法,要麼是聖母瑪利亞,要麼是妓女。他收藏着兩幅小的裸體畫,一幅畫上甚至寫着這麼一句:“當你有心想玩女人的時候就玩吧”。

洗衣舫收獲第一份愛情

《亞威侬的少女》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也正是在“洗衣舫”,畢加索收獲了第一份愛情。1904年的一個下午,暴雨突如其來,畢加索懷裡抱着從雨中救下的小貓向畫室走去,一個美麗的女人沖進洗衣舫。這個叫做費南德的女人成為畢加索的初戀,聰明、富于創造性的費南德對于畢加索有着強大的吸引力,他開始大片地使用粉紅色,馬戲團演員和江湖藝人逐漸代替了之前經常出現的被抛棄的人的形象。在與費南德同居的8年期間,畢加索完成了代表作《亞威侬的少女》。但費南德并沒有讓畢加索安定下來,盡管他因為先後與大畫商們和女作家斯坦因夫婦結識,生活變得闊綽起來,但他有時會有莫名的恐慌,在這個過程中,與費南德的沖突逐漸激化,後來,費南德跟着一位未來派畫家跑了。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在與費爾南德交往的同時,畢加索已在暗中與艾娃交往。1912年,畢加索開始在畫中寫上“我的小美人兒”字樣,表達他對艾娃的愛。與費南德相比,艾娃嬌小纖弱,柔情似水。她全心地愛着畢加索,對他絕對服從。這讓深藏在畢加索内心深處的恐懼得到控制,變得溫和了很多。畢加索總是像帶着洋娃娃一樣将艾娃帶在身邊,并于1913年帶着她去西班牙見父母。不久之後,艾娃病倒,不久後便去世。畢加索正是與情人艾娃在一起時,用拼貼的手法創作,逐漸發展出“綜合式立體主義”等多元風格,但有關她的作品并不多。

頻繁劈腿 感情生活風雨飄搖

《手持尖刀的女子》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艾娃之後,畢加索的感情生活在頻繁的“劈腿”中度過,你或許可以認為畢加索從來就沒有專情過。

1916年,他開始為俄羅斯芭蕾舞團設計場景、服裝與道具。随後,認識了出身高貴的俄羅斯美女歐嘉。少年時代的畢加索曾與一個女孩在科倫初戀時,因為出身而被拒絕,他一直對此耿耿于懷。畢加索迅速與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歐嘉結婚,而他也通過婚姻終于跻身貴族階層。

畢加索與保守而高傲的歐嘉沒好上幾年。1927年,畢加索在地鐵站遇上了金發女郎瑪麗·德蕾莎,并迅速被她那希臘式的鼻子、灰藍色的眼睛和高高挺起的胸脯迷住了。在這期間,畢加索用華麗的色彩,夢幻的調子畫瑪麗,而把“舊愛”歐嘉畫得醜陋兇惡,就像是在詛咒一個魔鬼。“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上的一幅創作于1931年的《手持尖刀的女子》,主角是歐嘉。畢加索用誇張、扭曲的線條和大片流淌的鮮血,渲染他與歐嘉的婚姻帶來的痛楚。

這個容易移情别戀的男人,不僅以他的藝術才情吸引着一個個自投羅網的女人,他也會在自己的畫中為她們留上一筆。在《午夜巴黎》中,伍迪·艾倫就借斯坦因之口對這位浪蕩的藝術家大加貶斥。

激情與荷爾蒙與生俱來:簡直如神話

《花朵女人》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藝術家嶽敏君一直很好奇畢加索為什麼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對于新的樣式的嘗試也總能成功。他找來《畢加索和他的情人們》一書,看完之後發現:“畢加索的激情、活力與荷爾蒙是與生俱來的,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話。”

畢加索的感情生活何其不是一個“神話”,當他糾纏于三個女人中間時,他又迅速愛上了“第四者”,一個叫做方斯華的21歲女孩。就像以往每段愛情開始時一樣,畢加索與方斯華相戀後,為她畫了大量肖像,并以《花朵女人》最為着名。1947年和1949年,畢加索與方斯華的兒子克勞德與女兒帕洛瑪相繼降生。此次展覽中,《玩卡車的小孩》、《作畫的克勞德、方斯華和帕洛瑪》等塑造的就是方斯華和她的一雙兒女。

與畢加索的前幾位情人相比,方斯華極為聰明,還曾讀過法律。方斯華全身心投入與畢加索的生活時,卻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畢加索“從未了解過她”,畢加索的愛隻是占有,方斯華選擇了離開,随後的1964年,方斯華出版了《與畢加索一起生活》一書,披露了畢加索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這讓畢加索極為惱火,他再三上訴,要求查禁,還糾集了40多名文藝界知名人士簽署了一份宣言。畢加索最終敗訴。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遭受打擊身心疲憊 80歲回歸家庭

《格爾尼卡》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即便與方斯華的失敗戀情對畢加索打擊巨大,當時已經73歲的他感到身心疲憊,但他無法忍受孤身一人的日子,在80歲生日之前,他與28歲的賈桂琳結婚,這是畢加索的第二次婚姻,也是畢加索感情生活的終結。

晚年的畢加索充斥着絕望和憤恨,此時,他已經不再需要風格,他的憤怒成為當時社會的風格的主要元素。1965年11月,畢加索接受了膽囊和前列腺手術。在這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停止了荷爾蒙分泌的畢加索沒有畫過油畫。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畢加索的多位妻子、情人都無法“善終”,瑪麗·德蕾莎和賈桂琳選擇了自殺,歐嘉瀕臨崩潰,朵拉·瑪爾曾一度精神錯亂。方斯華打破了這個“魔咒”,将近90歲的她不久前在紐約接受媒體采訪,“畢加索永遠在對他的女人們撒謊,為的是讓她們順從地圍繞在自己身邊。”方斯華說:“《格爾尼卡》的作者不是一個天使,

也許,普通人的倫理價值觀并不适合一個具有高度創造力的畫家。”

達利

“我跟瘋子的差別在于我沒有瘋”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畫家與女人的故事自古東方和西方都很多,但是我們看了那麼多畫家的愛情故事後,不得不問當下畫家需要什麼樣的愛情,什麼樣的女人?達利給了我們答案: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這樣定義自己:“我跟瘋子的差別在于我沒有瘋。”

在20世紀,達利絕對是一個神采奕奕的名字,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是無理性的,瘋狂的,時髦的藝術,當然這個名字還代表奇怪的胡須,瞠目結舌的造型,誇張無比的動作和渲染張揚的口才。達利無疑是一個瘋狂的天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狂熱的達利,一輩子卻保持了隻愛一個女人的神話,也許,對于他來說,創造出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可能,才是他一輩子最得意的成就。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25歲起迷戀加拉

一生的女神隻有一位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在遇到他惟一的女神加拉之前,達利雕刻了這樣的一個自己——童年的他,因為不願意被當成是死去哥哥的陰影,而拒絕上學,拒絕知識。6歲時候他的興趣是廚師,7歲則是當拿破侖。從此,他的雄心壯志一直不停地增長,就像他對各種偉大事物的狂熱迷戀一樣,包括後來對他惟一的女神加拉的迷戀。22歲的時候,馬德裡的美術學院給了他一個展示個性的舞台,他不再迷戀那些空泛的頭銜,他開始要做獨一無二的達利,他逐漸發現,做一個與衆不同的自己勝于重複任何一位偉人。他不斷與大衆唱反調的欲望和各種荒謬的言行令他很快在學院出了名,但是在藝術家成群的學院維持特立獨行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奪人眼球,達利别出心裁地花了三個小時,用繪畫的油彩和特殊的發網将頭發做成了一個唱盤,如果拍打,還會發出金屬般的铿锵聲。

21歲的達利顯然不滿足于在小範圍内創造驚歎,他在巴塞羅那舉辦了個人畫展,他的充滿稀奇古怪和扭曲變形的繪畫賺足了眼球和喝彩,這個階段的達利已經開始證明沒有什麼領域是自己不能涉足的,于是他将自己投入到更多的環境中去,隻要他的名字一出現,立刻會引起争議,他很滿意,這便是他樂意看到的效果。

1929年,25歲的達利遇到了自己為之一輩子瘋狂的女人加拉。

當時的達利,在家鄉的海灘上為自己不斷冒出來的瘋狂念頭大笑,這時候,一輛計程車停了下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詩人保羅·艾呂雅攜妻子加拉走向了達利。這一次的見面,命運之神将加拉帶到了達利身邊。

當晚,達利與加拉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對話,談話的結果是,加拉決定留下來,保羅獨自黯然地離去。達利和加拉私奔到利加特港的一個小漁村,租了一間不到4平方米的小屋,過起了隐居的生活。雖然這世外桃源的生活令人陶醉,但它是“世上不毛之地的一塊。早晨是充滿朝氣的陽光,傍晚卻是令人心酸的悲哀之感”。也許是因為其特别,達利的一生作品中反複出現利加特港的風景。

加拉的愛治好了他的歇斯底裡,成為達利的創作源泉。聰明的加拉不僅豐富了達利的藝術,還把讓達利搞得一團槽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起來,教他如何穿衣服,如何在樓梯上行走時不緻每走一步都摔倒,如何識别敵人,如何在吃飯時不往地上扔骨頭。加拉知道他軟弱無力,把他像牡蛎肉藏進硬殼之中,精心保護。

1982年,加拉離開人世,達利的創作也失去了靈感,健康也是每況愈下,如同喪失了羽翼的達利将自己關在一座城堡裡,再也沒有創作出一幅滿意的作品,七年後,他死于心髒病和呼吸并發症。

電影《達利和他的情人》揭露另類愛情?

《達利和他的情人》電影海報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達利和年長的妻子加拉雖是老少配,但長年以來達利對加拉展現了深情與專一,羨煞不少人。電影《達利和他的情人》(Little Ashes)則揭露,年少時的達利竟和西班牙浪漫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之間,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同性之愛。這部電影原文名稱《小灰燼》,引述自羅卡的詩作《小灰燼》:“我們都是世上的小小灰塵,也許曾在畫布上駐足,但在數千年後,都将歸于塵土。”達利也有一幅名為《小灰燼》的畫,據傳這是他獻給羅卡的定情之作。

導演莫利森(Paul·Morrison)表示,這是史上第一部揭露達利和羅卡曾是同志人的電影。根據一般史料的記錄,這兩人是知己好友,但卻沒能證明兩人之間是否有過愛戀關系,達利生前曾否認與羅卡有過一段情,還讪笑地說:“那會很痛,并且我不想要!”然而,電影編劇搜集研究文獻資料并認為,兩人之間“的确有事情發生”。“這段關系始于友情,逐漸演變成親密的肉體關系,然而,達利感到困難,無法讓這樣的關系持續下去。”

唐伯虎

一生三大嗜好:繪畫、美女、好酒

有關他的風流故事,數不勝數。他是青樓柳巷的常客,他将自己出入妓院的生活和感受,寫成一本書籍《風流遁》。此書是一部明風流文士的寫實作品,也是明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小姑窺春圖》 紙本設色,今藏于日本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脍炙人口,當代還演繹了幾個版本的影視劇。故事雖屬虛構,但唐寅的風流倜傥、浪漫多情、才華橫溢是永遠抹殺不掉的,唐寅喜愛美女、畫美女,經常沉湎于溫柔鄉中。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芭蕉美人圖》大都會藝術館藏

唐寅寄身于煙花柳巷,喜歡美女,特别欣賞女人的身體。他大量創作了春宮畫,将中國傳統的春宮畫水準,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一些與他關系親密的女人,甘願做他的模特兒,使得他的春宮畫将女性描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秋風纨扇圖》上海博物館藏

張大千

生命中的十個女人“剪不斷,理還亂!”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一生頗有傳奇色彩,風流倜傥,風趣灑脫,這一生有十位重要情緣女人,也透露出了張大千畫藝與女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這十個女人分别是:一個紅粉知己李秋君,一個魂斷情人李懷玉,兩個婚前戀人謝舜華和倪氏,兩個跨國戀人池春紅和山田喜美子,四房正式夫人曾慶蓉、黃凝素、楊宛君和徐雯波。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2位婚前戀人:謝舜華和倪氏

張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書香門第家庭。18歲時與青梅竹馬的表姐謝舜華定親,19歲随二哥張善子赴日本學習染織兼習繪畫。1920年謝舜華病逝,張大千趕回吊唁,但到上海時因兵亂交通阻塞未能到家,後又傳回日本繼續學畫。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與其大風堂女弟子葉名佩

學成歸來時,張大千父母給他定了第二門親事,女方倪氏,但沒多久倪氏得了怪病,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取消了親事。謝舜華去世,倪氏又怪病癡呆,張大千感人生變幻莫測,由此萌生了削發為僧的念頭。至松江禅定寺出家為僧,法名“大千”,後來大千的名号一直沿用。

4位夫人:曾慶蓉、黃凝素、楊婉君、徐雯波

1919年張大千出家三個月後,被張善子強行帶回老家,與母親曾太夫人的侄女曾慶蓉完婚,時年22歲。曾慶蓉性格溫順和善,持家有道,是典型的傳統女性。但她與張大千并無太多共同語言,感情一般。曾夫人晚年曾稱自己是“感情上被遺棄的人”。而在結婚兩年,曾慶蓉都未生育,直到好些年後才有了唯一的女兒張心慶。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二太太黃凝素

1922年春張大千又娶了二太太黃凝素。黃凝素也是内江人,面容姣好,身材苗條,精明幹練,且略懂畫事。黃夫人過門時才15歲,比張大千小8歲。她先後生了八個子女。但到了1946年張大千與黃凝素感情完全破裂進而離婚。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兩人恩愛相處十年,相隔後半生,令人唏噓不已。

1934年秋,張大千在北平看中天橋京韻大鼓藝人楊婉君。她長得很像唐伯虎畫中的美人,也有一雙凝脂如玉的手讓張大千驚呼,成為張大千筆下仕女圖的模特。張大千有意納楊宛君為妾,父母十厘清楚兒子的心迹,且兒子在外社交廣泛,前兩房兒媳難以擔當,同意納妾則是早晚之事。後在張大千朋友于非闇的撮合下娶楊宛君成為第三位夫人。當時張大千三十六歲,楊婉君十九歲。婚後不久,張大千将她改名楊宛君。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1941年,張大千先後兩次率人去敦煌臨摹壁畫,第一次陪伴身邊的是楊宛君,第二次則是二夫人黃凝素。兩個太太先後陪伴他在敦煌大漠中度過了兩年七個月,條件極為艱苦,且舉債5000兩黃金,直到20年後張大千才還清。敦煌之行的意義遠遠超過了臨摹壁畫,而幕後也隐含着兩位太太的艱辛付出。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與夫人徐雯波

1949年,48歲的張大千與18歲的徐雯波結婚。徐雯波是張大千女兒張心瑞的同學,平時喜愛繪畫,聽說心瑞的父親是張大千便提出要心瑞帶她去看張大千作畫。張大千見到徐雯波時很樂意,徐雯波也被大千作品深深吸引,于是提出要拜他為師。張大千拒絕,但答應徐雯波可每天來看他作畫。後發展至徐雯波有身孕,張大千便提出結婚。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夫婦留美時,與美國著名的中國繪畫史專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合影。

徐雯波在張大千的後半生中,始終寸步不離。由内地到台灣、香港、印度大吉嶺,再到巴西“八德園”、美國“環荜庵”,最後定居台灣外雙溪“摩耶精舍”,她克盡相夫持家的責任。張大千有如此成就,徐雯波功不可沒。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站在張大千身後的是上海著名女畫家李秋君。

這對相忘于江湖的終生知己,不是夫妻,卻超越了夫妻。

1921年,結婚不久的張大千傳回上海,借寓甯波巨富李薇莊宅,與同庚的李家三小姐李秋君相識,雙方彼此欣賞,互相傾慕,李家也有意将女兒許配給張大千。但張大千認為自己當時已有太太,“李府名門望族,自無把千金閨女與人作妾的道理;而我也無停妻再娶道理”。而李秋君也“恨不逢時未嫁成”,是以終身不嫁。

張大千每到一個國家,就要收集一點那裡的泥土,然後裝在信封裡,寫上“三妹親展”。後來,通過在香港的李秋君的弟弟轉來的他給李秋君的信中這樣寫道:“三妹,聽說你最近纏綿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你我雖合寫了墓志銘,但究竟死後能否同穴,實在令我心憂。

1971年,李秋君去世時,張大千正在香港舉辦畫展。當聽到最愛的人先去的消息時,張大千頓時神思恍惚,長跪不起,幾日幾夜不能進食。從那以後,他一下子就蒼老了許多,身邊弟子經常聽他說的一句話是:“三妹一個人啊……”八年後,張大千謝世。

1位魂斷情人:李懷玉

張大千《柳蔭仕女》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其實在1934年,張大千在娶楊宛君之前,遇到了北平藝人李懷玉不期而遇,兩人感情甚深,相處得親密無間,情投意合,畫了很多幅懷玉的畫像。張大千有意納懷玉為妾,但因其藝人出生,遭到張善子反對,兩人不得不分離。張大千李懷玉之戀雖然短促卻終生難忘,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張大千仍然惦記。《柳蔭仕女》中人物的臉型、發髻、衣着無不透着懷玉的影子。還以懷玉為模特兒畫了《背插金衩圖》贈給何應欽。

2位異國戀:池春紅+山田喜美子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與北韓姑娘池春紅曾經感情甚笃。作品《天女散花》就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

1927年,張大千來到北韓,寄居于漢城附近的“凝香别館”。主人金滄波給他介紹了位名叫池春紅的少女照顧他的起居。池春紅秀外慧中,能歌善舞,粗通繪畫,并且善解人意,張大千為之心動。由于兩人言語不通,他們靠比手劃腳來表情達意。從此,兩人墜入愛河。

張大千有意納妾春紅,于是将他倆的照片寄給二夫人黃凝素投石問路。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如願。盡管如此,兩人仍保持着密切的關系,張大千每年都要去北韓與她相會。這種一年一度的“鵲橋會”,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而被迫中斷。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張大千在日本的情人 山田喜美子

1949年後,張大千移居巴西,但他常到日本購買繪畫用具或裝裱字畫。裱畫店黃鶴堂的主人為他介紹了位日本女子山田來照顧其生活。山田年輕貌美,能講些漢語,也能寫中國字,對繪畫亦有相當造詣,頗得大千歡心。但随着時間推移,張大千逐漸發現山田委身于他,動機并不單純。從此,他便斷然拒絕兒女情長而徹底醒悟超脫,結束了這段情緣。

由于這個關系,大千曾贈送山田小姐多幅書畫作品。僅近年在香港一次拍賣山田小姐珍藏大千作品就有7件。也是迄今為止發現大千先生采用特殊創作方式之唯一奇品。

愛你不是我的錯:藝術家為什麼都多情?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人的情感創造了藝術,反過來,藝術又創造了人的情感。兩者是互動的關系,或者說,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豐富了人的生活,細膩、升華了人的情感。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古羅馬的美學家朗吉弩斯在着名的《論崇高》中曾經寫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沒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為自己盲目、輕率的沖動所操縱,那就會像一直沒有了壓倉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樣陷入危險。它們每每需要鞭子,但也需要缰繩。”

情感構成美術真正中心

确實,情感(尤其是激情)一方面構成了美術的真正中心,而另一方面美術創作中所標明的視覺對象必須不僅僅是美術家自己所意識到的和受感動的,而且還必須對其内在的意味加以自己徹底的情感體會。因為情緒的膚淺往往導緻作品的空洞無物,而理想的畫面則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凝縮。是以,也隻有那些真正使創作者本身也甚為所動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震撼或撫慰觀者心靈的内在力量。

中國古代常常提到“知,情,意”三個詞,知即理性的意思,情即情感的意思,意則是意志的意思。而在西方哲學如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中同樣展現了這種關系。康德認為人的一切進階認識能力來源于知性、判斷力和理性。三大批判确定後,就認識能力而言,知性是立法的;就情感而言,具有反思的判斷力是立法的;就欲求能力而言,理性是立法的。從中分析可以看出和“知,情,意”是相符合的。在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分析了人的心靈能力表現為愉快和不快的情感,其先天原理是合目的性,應用于藝術。

藝術在性力的沖動中轉移和升華

而在人類的生活和創造過程中,往往跟情感是同一存在的。情感産生于欲望和需求,一般人當感覺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時,其情感的宣洩表現為現實的功利性;而藝術家的情感宣洩則是超越現實的,是欲望和需求的升華,通常表現為藝術的創造。藝術是被壓抑的欲望在幻想中的滿足,這是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學研究藝術所得出的一個看法。弗洛伊德認為,在現實中被壓抑的欲望,特别是性力的沖動,便往往産生轉移,轉向較高尚的目标,藝術就成為這種被壓抑的欲望在幻想中的實作。藝術就是欲望的轉移、升華形式,是藝術家情感的宣洩。

人是有情感的,而藝術家在塑造形象時,就必須把他對于各種生活現象的認識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否則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就是零。藝術作品的形象必須是藝術化了的形象,其中滲透了濃厚的情感因素,并且能引發藝術欣賞者與之産生相應的共鳴。對任何事物、對任何美麗的風景、人物,畫家不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融進對該事物的了解和态度。不想用自己所熟悉的表現形式予以表現的話,就不會創作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偶然創作出來也是空洞乏味,缺乏給人以美感或聯想,或給予人以啟迪,也不會有任何意義,作品也就沒有了價值。

正如貝多芬的名言:隻有發自内心才能進入内心。

大緻上說,人類感情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喜怒哀樂之外,還有很多同藝術世界關系密切的情感,如:孤獨、惆怅、悲壯、壓抑、空曠、崇高、莊嚴、神聖、荒寒、淡遠、甯靜、凄清和敬畏等。

英國唯美主義、提倡“藝術至上”論的代表人物王爾德(O.Wilde,1856-1900)曾說:“倫敦一直有霧,可是誰也沒有見到霧,對霧不了解。直到藝術創造了霧,霧才開始存在。”當莫奈在英國展出他畫筆下的倫敦時,英國人卻犯疑惑了:我們身處其中的“霧都”果真是畫家筆下的那般面目嗎?那些很灰或珠灰的霧氣怎麼一到法蘭西人的眼中就變成一片紫紅了呢?然而,當英國的觀者疑惑地走出展覽廳時,他們無異于經曆了一種體驗最直接的真理的快感,因為自己頭上的霧氣真有某種紫紅的色調!莫奈的情感體驗和藝術創造,就這樣使倫敦的市民幾乎是換了一種眼光來看自己的城市。而前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在看了列維坦的《弗拉基米爾道路》一畫後,他第一次看見了俄羅斯陰天的五光十色。

有意識的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藝術創作的目的性,藝術作品存在的目的性是什麼呢?答案十分重要:是同情。所謂同情,就是我的情感與别人的情感統一,或者别人的情感與我的情感統一。藝術家追求同情。同情作為一種精神的需要,是人類自身發展更高層次上的需要。如果藝術家并未體驗到某種情感,他就不會有表現的沖動,進而也就不會有藝術創作活動。在這個意義上同情是藝術的生命。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藝術家由于受不可遏止的創作激情的驅使,必然要不顧一切地去完成他的作品,進而導緻其個人生活的破壞,是以,藝術家的生活即使不說是悲劇性的,至少也是極度不幸的。”如凡高,他是天才,是狂徒,也是悲劇的主角。凡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他通過繪畫語言,力圖傳達、說出内心深處的凄涼和孤獨。這些難以言說的情感編織成一幅幅油畫。其他多情的畫家亦如此,他們不斷地用女人的形象在畫布上宣洩着自己孤獨和憂郁,也訴說自己的愛與激情。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對于

……

“好色”這件事情

各位,你怎麼看?

注:圖文來自網絡,僅為交流分享,侵删。

美術史知識大全藝術内容推廣計劃 :

如果你是藝術家?

歡迎通過圖文讓美術史君的粉絲們認識你!

如果你是藝術愛好者?

歡迎分享你的藝術趣聞與觀點、見解!

如果你是藝術機構?

歡迎分享你們的展訊和推薦的藝術家!

多情還是濫情?畫家的風流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