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孩子們:遠比想象中堅強 懂得互相照顧

央廣網天津1月15日消息(總台記者任夢岩 楊煜)目前,國内多地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診病例,天津發生本土奧密克戎聚集性疫情。天津的這輪疫情最初報告的病例來自托管機構和國小,感染病例中,兒童占比較高。他們的救治情況牽動着全社會的心。

天津市投入專家力量,采取一人一策的治療方法,争取讓孩子們早日康複。海河醫院作為天津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目前有60多名孩子正在這裡接受治療,他們的情況怎麼樣?

1月8日,天津疫情暴發當天,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穎第一時間接到通知,趕赴海河醫院參與救治。

張穎告訴記者:“當時我正在家中,接到醫院科主任的電話,說現在可能有一個兒童的确診病例,需要兒科大夫去支援,現在要出發了。當時已經11點了,通知下午2點到海河這邊,是以我就簡單收拾了一下,趕緊到海河醫院報到了。”

天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孩子們:遠比想象中堅強 懂得互相照顧

醫護人員(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作為兒科醫生,張穎還有過發熱門診的工作經驗,也接診過外來隔離人員,算得上是專業經驗豐富。但這一次要面對的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又有很多孩子一起送到醫院,接診前,不免有些擔心。到海河醫院報到後,她和同僚們幾乎一夜沒合眼。

張穎說:“剛開始我們并不清楚這邊的孩子有多少,聽說可能也就一兩個。等我們來到海河醫院一看,接到通知說可能會有十幾個孩子要過來,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們就緊急準備,包括分工、班次、病房的調整,前期工作都準備好之後,孩子們陸陸續續來了。”

雖然是兒科醫生,但一下子這麼多孩子全程與外界隔離治療,張穎擔心,沒有家長的陪伴,孩子們會不會哭鬧、會不會不配合?離開家長,他們能不能經得住這次前所未有的考驗?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非常懂事,幾天下來,除了有想家的小姑娘哭了鼻子,治療都算順利。

她告訴記者,第一個晚上孩子們看起來比較緊張,但是也沒有哭鬧,這一點令人欣慰。現在逐漸進入到穩定有序的治療中,但是孩子們畢竟小,總會有孩子想家,尤其是有些内向的小姑娘,一提到媽媽的時候,可能就會流淚。“我們為了幫助孩子緩解焦慮的情緒,給他們準備了小禮物,主要是零食,小朋友們都喜歡吃零食。”

天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孩子們:遠比想象中堅強 懂得互相照顧

護士記錄患兒生命體征,保證正确的給藥和治療(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張穎介紹,他們團隊負責治療的孩子最小的5歲,最大的12歲,有的還是一個年級,孩子們互相認識,兩三個孩子住一個病房也能作伴聊天。再加上孩子們的症狀目前都是輕型,每天的日常并不是“卧床”,而是看會兒電視、玩會兒平闆電腦、聊聊天,醫生、護士們還要監督孩子們,除了和家長視訊之外,手機不能用太長時間。

張穎說:“孩子在病區不像想象的要躺在病床上不能活動,我們都是鼓勵他們要下床自由活動。平時有的孩子喜歡看電視,有的有帶平闆,也有的病區裡的小朋友可以互相玩遊戲。”

一周下來,孩子們的病情都很穩定,張穎說,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解外面的家長會有多擔心,是以她和同僚們也多次和家長們解釋,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之下,孩子們活動正常,症狀都比較輕微。

她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他們的精神活動狀态相對正常,有些發燒、咳嗽、流鼻涕或者嗓子疼這些症狀,并沒有重症肺炎,而且影像學上也沒有特别嚴重的發炎。經過這幾天的對症治療,大部分孩子發燒的症狀基本緩解。但還有咳嗽和咳痰的情況,希望他們逐漸恢複。”

天津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孩子們:遠比想象中堅強 懂得互相照顧

張穎在查房,了解患兒情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張穎說,本以為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會很不适應,為此他們還做了很多預案,但孩子們遠比想象中堅強,也懂得互相幫助、照顧彼此。

她告訴記者,今天查房的時候,發現一個大一點的姐姐,帶着一個小一點的妹妹,在一起刷牙洗臉,一起吃早飯。“我覺得很欣慰,孩子自己出門在外,畢竟是陌生的環境,能夠做到互相照顧,這一點挺難得的。”

現在,張穎與天津多家醫院抽調來的專家們一起,在為救治工作做最大的努力,她希望這場疫情能快點過去,讓孩子們早日健康地回到父母身邊。她說:“在春節來臨之際,希望孩子們都快點好,疫情趕緊結束,希望孩子們能盡快回到父母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