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古代幾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有威脅?

導讀:其實這還是文明差異、實力差距、作戰方式、王朝更疊周期規律以及古代落後的生産力都有很大的關系。在西周時期尚且處于東夷、西戎、南越、北狄四面受敵的狀态,随着王朝實力的增強最終平定東夷、南越、西戎。秦穆公更因為自己“滅國十二,拓地千裡,遂罷西戎”的功績登上霸主之位。但是北方的草原民族如同吹風吹又生的草原,不斷被一代又一代實力強大的草原部族占據。這讓北方草原始終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下面我們根據以上因素詳細闡述。

為什麼古代幾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有威脅?

我國是典型的陸權強國,在航海并不發達的古代東部和南部的海洋就是國界;西部的青藏高原是天然的國界線,不但成為中原王朝的擴張的邊緣而且成為西方亞曆山大等征服者的天際。是以隻剩下海拔不太高,但是不适合耕種北方草原誕生的一代又一代強悍的遊牧部族威脅着中原王朝。

文明方式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北方草原遊牧勢力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

我國古代王朝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和陸權強國,經過文明的輻射以及對農耕土地的渴求才讓中原王朝的版圖不斷擴大。在我國上古夏商周三朝國力還相對弱小的時候,周邊都是威脅:西戎、北狄、東夷、南越,華夏先祖就在這種情況下筚路藍縷逐漸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經過商周兩代的征伐和同化東夷成融入華夏,東部版圖推到大海;經過秦、趙兩國的努力,西戎被徹底平定;秦朝建立後派50萬軍團南征南越,最終百越之地納入華夏版圖。

為何東、西、南三面都可以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而北方草原會成為威脅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呢?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适合耕種:如果适合耕種憑借中原王朝鼎盛國力時期的戰力早就擊潰遊牧政權,然後大量移民進行耕種。在靠天降雨吃飯古代一條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劃分了适宜耕種的大緻範圍,在根據氣溫核定的氣候區兩項疊加就大緻勾勒出古代王朝的大緻範圍:東北、華北、江南、西域(暖溫帶)。如果用這個标準去套從漢朝開始的曆代王朝的核心版圖,基本上是一緻的。

為什麼古代幾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有威脅?

因為不合适耕種,是以對于草原的征伐就是投入大于産出。即便是強盛如漢唐的暫時攻占,也因為後續不斷的投入顯得得不償失最後被迫撤回。北方草原雖然不合适耕種,但是非常适合放牧。是以如此周而複始下,才讓陸續崛起的草原遊牧勢力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遊牧政權的生活方式、作戰方式是成為中原王朝隐患的原因之一

如下圖所示,适宜遊牧的地域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分布到我國來看大緻在長城以北,西伯利亞高緯度森林以南的地帶。是以當匈奴、突厥乃至柔然等草原霸主被擊敗後者衰落後都會沿着中亞、東歐的遊牧地帶西遷建立新的帝國。比如匈奴後裔建立的阿提拉帝國和柔然後裔建立的阿瓦爾帝國等。

為什麼古代幾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有威脅?

下面我們從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和作戰方式來剖析一下草原政權對中原王朝形成威脅的原因。首先遊牧民族财富就是牛羊的數量,通過食用和奶源維持生計和交換必要的食鹽和其他必需品。如果遇到暴雪造成的白災造成草場不夠用、牛羊大規模減少的情況,就會越過長城向中原王朝掠奪;當然還有一種形式就是類似匈奴、突厥等自持強悍的武力,即使沒有災荒也要攻擊中原王朝掠奪财富的主動挑起戰争的形式。比如唐朝前期突厥颉利可汗趁機南侵,在渭水之盟後掠奪大批财富就是這種形式。

為什麼古代幾千年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對中原王朝有威脅?

下來我們再說說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由于遊牧民族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可以說是天然的戰士。充足的戰馬、精銳的騎兵往往造就了草原騎兵來去如風的作戰風格。在中原王朝普遍以步兵為主的時代,草原部族的騎兵的機動性是很強的。套用一句話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你也追不上。總之中原王朝的軍隊不能在草原上長時間停留,先躲到更高緯度的草原去避一避。等中原王朝軍隊撤離後再回來,是以這種以強大機動性為基礎的戰法往往讓中原王朝非常頭疼。

小結:

綜上所述,古代落後的生産力和遊牧政權的生活方式、戰法都是形成北方邊患持續存在的原因。當生産力進入工業社會,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熱兵器的普遍應用讓這一切都不在是問題。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