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紅樓夢》中第七十五回裡的中秋家宴,氛圍格外不同。

賈家雖外強中幹、早已成萬劫不複之勢,但表面上依舊是煊赫大家族,功勳貴胄、書香門第,衆人也都維持着一切正常的假面。

中秋這樣的團聚節慶,理應喜慶、歡樂。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賈母竭力打造這樣的氛圍,先是讓席上衆人輪流講笑話,後是讓吹笛之人遠遠歌吹、玩得一手“好風雅”。

後續,卻是“衆人寂然而坐”。

“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墜下淚來。衆人此時都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

好端端的中秋佳節、團聚家宴,何至于此?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第一點,表層直接原因:人員構成層面笑點擔當悉數缺席。

此次中秋節,賈母直接感慨,王熙鳳病重缺席,少她一人說笑、效果如同少了十人。

彼時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在座,尤氏努力盡晚輩義務,表示“我也學着說一個笑話”,但她逗賈母開心的能力,遠遠不及王熙鳳。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賈母的另一枚開心果賈寶玉,當天完全是人在魂不在的狀态。

前半場,賈政等人在席,賈寶玉震懾于父親威嚴、不敢表露真實自己,擊鼓傳花輪到他講笑話,他都推辭“不會”;

後半場,賈政等人離席隻餘女眷在場,原本賈寶玉可以依照慣例“放飛自我”、說說笑笑開開心心熱熱鬧鬧,但那幾日他困于晴雯之事、無心宴樂,王夫人催他休息、他便早早退下草草離場。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最愛說愛笑會玩會鬧的兩位都不在,自然容易冷場。

原本,席上的史湘雲,個性大大咧咧、為人可可愛愛,也自帶開心果屬性。

但彼時林黛玉和史湘雲二人,已經偷偷“開小号”溜走。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薛寶钗、林黛玉、探春等姐妹們在一處之時,也都有說有笑、總能營造有趣或爆笑氛圍。

但彼時薛寶钗和母親等人過節不在席上,林黛玉和史湘雲“開小号”,探春孤身一人留在席上,縱使想說笑活躍氣氛也找不到捧哏之人。

更何況,席上女性長輩衆多,輪不到小輩過于“多話”,探春即便有心當開心果、恐怕也難有機會實踐。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冷場”轉向“冷清”,根源之一,大概是賈赦“偏心”的玩笑。

第二點,直接導火索:賈母和賈赦的母子“偏心”症結。

席上賈赦講笑話,一家子有個老母親最偏心。

聽完之後賈母自嘲“我也得紮一針(治偏心)”。

一句玩笑話,賈母為何當真,耿耿于懷且傷感?

因為這并不是玩笑話。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無論賈赦是有意要說偏心,還是太過愚笨、将心中無意識層面深藏的“偏心論”直接講出,這在賈母眼中這都是“兒子對我不滿”的信号。

賈赦其人,荒唐無度且惡毒。

看上鴛鴦,試圖巧取豪奪,利誘不成又威逼,“我要她不從,誰還敢要她”,十足十老色鬼惡霸姿态。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或許你會說,在彼時的不平等語境下,賈赦想要一個婢女、也并不誇張。

書中有一組類似的角色關系,或許可以作為參照。

賈政從賈環處聽到對賈寶玉和金钏兒關系的錯誤描述,基于誤會、對事件定性為“淫辱母婢”,性質很惡劣。

諷刺的是,賈寶玉并沒有“淫辱母婢”,賈赦這把年紀、卻真真切切起了“淫辱母婢”的念頭。

如若不是賈母幹預,鴛鴦怕是早已經血濺三尺。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賈赦眼中,人命哪裡算是事?

親生女兒賈迎春的死活,都比不上錢重要,為五千兩就可以賣掉親骨肉;

一家老小滿門無辜之人的性命,都比不上他賈赦看中的幾把扇子,任由賈雨村找借口誣陷、抄家搜來扇子,居然還喜滋滋誇其“有本事”。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這樣一個不成器不成人的兒子,自然無法繼承衣缽、光宗耀祖。

賈政雖古闆無趣、沒有才華,但對比賈赦這樣一個十足十的人渣,依舊優秀到可以直接通關拿滿分。

歸根結底,賈赦被人“嫌棄”是活該。

(當然賈母的表現也不能簡單總結為“嫌棄”賈赦)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然而,越是惡毒貪婪又蠢笨之人,越不懂得自省自己的不足,越不肯正視自己咎由自取的根源。

賈赦絕不會覺得“我活該”,他隻會怨恨“你偏心”。

将之放在兩房“綜合實力”對比中,賈赦就更容易渾水摸魚忽略自己的問題。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兒媳層面,王夫人“吊打”邢夫人不成問題;

孫輩層面,賈珠早逝是永遠的痛,賈元春是家族榮耀,賈寶玉是心頭肉;

那一邊唯一的優勢大概隻有王熙鳳,但賈母對王熙鳳的喜愛,終究不是骨肉至親之情。

綜合種種因素,賈母對待賈政優于賈赦,無論是從情理角度、情感次元還是利益層面來看,都很自然。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賈母被這一句“偏心”玩笑話紮中,難免想起因為鴛鴦之事而造就的母子裂痕。

年老之人、風燭殘年,依舊被不成器的長子隐隐怨恨,難免悲從中來。

她百年之後,鴛鴦如何自處?大概難逃一死,思之讓人唏噓。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賈府的日落西山、外強中幹,賈母自然心知肚明;

賈赦這般糊塗奢靡,能否安享富貴到晚年,都要打上巨大的問号。

賈母縱使不那麼中意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也不願看到賈家樹倒猢狲散賈赦晚景凄涼的場面,思及此處,大概又是一層憂慮傷感。

笛聲幽幽、夜色凄凄,此情此景此言此語此思此慮,讓賈母終于淚下。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三,氛圍和寫法。

這邊賈母等人聽着笛聲,紛紛陷入傷感情緒。

那邊林黛玉和史湘雲,又聯出“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之句,傷感、孤冷。

林黛玉“冷月葬花魂”不奇怪,她一向是悲劇派代表人物。

但連史湘雲都說“寒潭渡鶴影”,這很反常。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史湘雲素來豁達磊落又可愛,愛喝酒吃肉聯句、喝多了就醉卧海棠花,很少做悲語、更不會寫這般孤寒清冷之句。

可見當時氛圍,或許的确很有“催人傷感”的“奇怪渲染力”。

這或許是天氣原因,或許是賈府此處的景緻蕭瑟、深夜孤清,或許是因為笛聲嗚咽引人傷感,總之,衆人似乎都被帶入一種近乎集體無意識的傷感裡。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值得注意的另一個層面,是此處故事裡角色心态和故事外“寫作者暗示”的融合。

賈珍等家宴之時風流快活,忽然聽得隔牆無人處有人長歎。

這“神神叨叨”寫法,就是借這一聲長歎來預示樹倒猢狲散的蕭條結局,來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值得長歎。

《紅樓夢》:賈府尚未樹倒猢狲散,中秋為何如此凄涼?

從一開始,書中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等諧音寫法,都在指向這個終極悲劇結局。

距離結局越近,指向性暗示也越有轉向“明示”的趨勢。

賈府頹勢明顯,發展到悲劇之前那一步,故事裡的聰慧之人們都早有預料。

他們未必能算是準确時日、但都對“不可挽回”的必然性有充分了解。

他們雖然并不直接交流這一點,但在某些時候、又都不可自拔陷入日落西山的悲涼情緒裡。

這一夜,衆人心裡都在“冷月葬花魂”吧。

繼續閱讀